第三零七章 渾天始祖落下閎(1 / 2)

一個禦史大夫提議,大將軍出言讚成的方案就這樣在宣室殿上被通過了,其他朝臣則連發表一點意見的機會都沒有。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利國之事,但是真正觸動到自身利益的時候,幾乎七成以上的朝臣心中多少還是有些不是滋味。

朝臣尚且如此,當這條法案落實到那些王侯身上時,這些人會有怎樣的想法便可想而知了!

再強大的國家,再有覺悟的人,當他們自發去做某些損害自身利益而有利國家百姓的事,或許這些人還會覺得博得了名聲,得失之間尚能正確取舍。可是當強製性的去奪取這些人的個人利益來維護這個國家的時候,很多人不會覺得自己失去的利益是一種愛國體現了,反而會心生怨恨。

而眼下的大漢內憂外患,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給這個國家去等待了,等待這些權貴王侯自己覺悟起來獻出糧食,那麼現在就隻有走強製實施這一條路了,因此而使權貴產生的怨氣就必須要找一個發泄口,而這個發泄口又絕對不能是國家政權,不然的話就成了外患未平內憂又起,所以一個背黑鍋的人就必須在這個時候站出來了!

霍光看著桑弘羊,他第一覺得,這個宿命中的對手,竟有如此偉大的一麵。

此刻霍光的思緒早已不在那句“減公卿俸祿,貸王侯歲租”上了。他發現繞了這麼大一圈,最後桑弘羊的結局恐怕會和原本曆史上沒有太大的改變。

這是法家的悲哀......是桑弘羊的悲哀.......

太孫監國後,宣室殿的第一場朝會在沉悶中結束。而這場朝會的焦點人物,禦史大夫桑弘羊除了在幾個心腹簇擁下,其他朝臣竟然都有意的避開了他,一時間這位曾經權傾朝野的人物仿佛被孤立了一般。

霍光返回侯府,這個借糧的方法已經確定了,具體細則有桑弘羊這個禦史大夫去實施,倒也沒有多少他的事。

當長安權貴還在消耗這個朝廷借糧法案的時候,已經退居長樂宮的漢武帝也正在聽張安世彙報今日朝堂發生的事。

“減公卿俸祿,貸王侯歲租.......這霍光一回來,桑弘羊怎麼都變了?”漢武帝今日的氣色好像挺不錯,不過當聽到張安世複述出桑弘羊的那句話時,他的臉色也變得不怎麼好看了。

“恐怕大部分臣公的臉色都不好看吧?”漢武帝沉默了片刻,又向張安世問道。

“陛下明鑒!”張安世微微躬身應道,這種問題不需要他真給出明確的回答。漢武帝沒有去宣室殿,卻如親臨一般。

“唉......你去擬一道旨意。將茂陵邑一年的租稅捐出去吧。”漢武帝歎了口氣,下了他退居長樂宮後的第一道旨意。

“諾,臣這便去擬旨。”張安世恭敬的答道,他知道這是漢武帝在以身作則,隻要漢武帝這道詔書一下,天下諸侯即便心中不願意,也隻能捏著鼻子把糧食拿出來。劉徹依然是大漢之主,王侯百姓心中的大漢皇帝。

皇帝把自己陵寢範圍的田租都拿出來了,誰還敢在這件事上鬧別扭?

“等一下,還是把捐字改成借吧......”張安世已經轉身走了幾步,漢武帝又突然叫住了他,要求將捐字又改回了借字。

霍光返回侯府又開始忙碌卓文君的喪事,這個時代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對於身後喪葬都極為注重。長安並無卓文君的後人,霍光便以子侄的身份進行著一個個入殮前的儀式。

“大將軍,卓翁已至長安,半個時辰後就到府上了。”黃昏時分霍光還跪在臨時布置的靈堂前,甄有財悄悄的走近霍光,在他耳邊小聲的說道。

“怎麼這麼快?不是說還有幾日嗎?”霍光回長安當日便與卓俊臣聯絡過,梁王與劉康的軍隊去了右北平廣成,而蜀郡犍為的軍隊繼續向長安進發,卓俊臣也一直跟在軍隊之中。

“卓翁聽聞老夫人去世,便先行一步來了,蜀郡的軍隊尚需三日才能抵達長安。”甄有財連忙解釋道。

“嗯,來了也好,去給元祐說一聲,晚上給卓俊臣開下城門。”霍光微微點頭,又吩咐了一句。

長安夜間四門是關閉的,一般情況下都不會開啟城門。現在霍光將長安的防務都交給了王元祐,要在半夜放個人進來隻不過是他的一句話而已。

當長安城天色漸暗,燈火開始點亮時,卓俊臣終於也風塵仆仆的出現在了侯府,不得不說這蜀郡卓氏確實有長壽的基因。卓文君活過了古稀之年,這卓俊臣雖未及古稀,卻也過了花甲之年。而這個年紀的卓俊臣,還能從蜀郡前來長安,如此千裏跋涉一般這個年紀的老人都堅持不下來了,而卓俊臣則看起來狀態還不錯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