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國展開遺詔,他的目光也緊緊的盯著遺詔內容,轉瞬間這位老宗正神色從好奇.....疑惑.....不解.....最後變為震驚.....
“先帝遺詔.....眾臣接旨.......”劉安國雙手不由得抖了起來,他吞了吞口水,聲音也變得有些恍惚。
劉進連同諸王和滿朝文武齊齊低頭躬身,等著劉安國宣讀裏麵的內容。從這位老宗正的反應,所有人都感覺到了這份遺詔不同尋常。
“朕以微渺,獲守宗祧。乾乾夕惕,若涉春冰。”劉安國沉了口氣,以堂皇之氣朗聲宣讀了起來。這詔書的第一句卻是漢武帝在自述,僅此一句又有些公式化的開篇,並不能讓人猜到遺詔的內容。
接著劉安國的聲音繼續響起:“高皇帝斬白馬而立盟,非劉氏而不得王。然時過境遷,祖宗之訓當因時而議,今天下紛亂,世界之大,縱橫不知其幾許?列國之雄,強軍百萬,尤勝大漢。當分建茅土,衛我邦家,永固磐石。”
這幾句話下來,殿中之人都心中一驚,毫無疑問這是一份劉徹打算冊封藩王的詔書。而漢武帝首先就是提到了白馬之盟,讓所有人下意識的都將目光瞟向了霍光。
“朕意,以河西四郡之地立國安陽,進封安陽侯霍光為安陽王,安陽王世代永鎮西域,固我國門。宜令有司擇日,備禮冊命,主者施行。”劉安國最後語速急促的說道。
這果然是冊封霍光為王的遺詔,這一下整個大殿都寂靜無聲。若是旁人宣讀這樣的遺詔,肯定會被視作偽詔,但這是劉安國親自出麵宣讀的,真實性根本無人懷疑。一時間大多數人都不明白,為什麼漢武帝會在死後違背祖訓,要將河西之地封給霍光立國。
讀完遺詔之後,劉安國將錦緞一合,而後他也感覺到了大殿之中的氣氛,在整個宣讀過程中,這位老宗正也不斷的在腦海中盤算這份遺詔。
劉安國不懷疑這份遺詔的真偽,因為這是漢武帝親手交到他手上的,而且那時候的皇帝也非常的清醒。
其實在白馬之盟後,異姓封王也出現過,便是在呂後稱製的幾年中大封諸呂為王。不過這段曆史並不被劉氏子孫視作正統,呂後所封諸位也被視作偽王。現在劉徹以遺詔更改祖訓,其實這種做法很符合宗族禮法,因為現在劉徹的遺詔,其實也算是祖訓了,霍光這個異姓安陽王,是非常符合法理的,也算是名正言順。
“安陽王殿下,請接旨吧!”劉安國將遺詔向前一推,聲音落在大殿每一個人的耳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霍光,一些人欲言又止,而一些人卻似有所悟。倒是劉姓諸王中的幾位,在看向霍光的時候,露出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
霍光在眾人的注視中緩緩上前幾步,他對著劉安國手中的遺詔躬身一拜,而後雙手高過頭頂平舉。
“臣霍光接旨”霍光口中恭敬的喊道。
劉安國將遺詔輕輕的放到霍光手中,當遺詔脫手的那一刻,劉安國蒼老渾厚的聲音再次響起,不過這一次他的聲音就不那麼大了,也不再那麼堂皇大氣,仿佛普通閑聊的一般說了句。
“安陽王既已接旨,便盡快準備一下吧......三日後......隨諸王一同離開長安就國吧......”
“三日後就國.....”這句話讓殿中之人頓時豁然開朗。
可以說如今的霍光在長安地位很尷尬,而真正尷尬的還不是霍光自己,而是皇帝劉進和滿朝文武。霍光是先帝親命的輔政大臣,又是皇帝的老師,這一年來天下大事盡決於霍光,讓他總攬了所有大權。而現在劉進登基,也沒辦法開口讓霍光交出權利,更不可能直接開口讓霍光離開。至於霍光自己會不會主動交出權利,會不會離開長安更是無人知曉了。
現在長安即便有十幾萬大軍,可是霍光這個大將軍在大漢四周還有二十多萬精銳大軍。這樣一個內握大權,外擁雄兵的大將軍,讓整個長安權貴都有些無所適從。
而藩王必須就國,更加無詔不得擅自離開封地,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天下人的監視。封霍光為安陽王,他就無法再留在長安。而且如今大漢戰事基本平息,隻餘下河西與安息的戰爭,隻要霍光回去主持大局,他在北方那八萬騎兵也必定會返回河西,那個時候霍光的安陽國會繼續與安息大軍消耗,而大漢朝廷黃河以東則可以安穩的發展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