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擺小攤的
謊言和誓言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說得人當真了,另一個是聽得人當真了。
回過頭來說說素芬。無論是對商品的敏感還是對市場的嗅覺,素芬媽有一種外人無法形容的預知先兆,而且對這種先兆判斷的準確率高得讓人瞠目結舌,甚至包括素芬後來成為青島市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這一切都和素芬媽這種預知有著密切和直接的關係。用今天的時髦詞來說素芬媽,這個看似貌不驚人的家庭婦女實際上是一位商品策劃和經營的高手。她的那些經商思路和她當年的那些心計,以及她的那些獨特的經營方式,即便拿到今天的經營活動中依然不過時。後來我讀過威廉姆博格斯和費拉爾凱普的一些關於經營方麵的書籍,其經營思想和指導方針竟然和這個住在中國青島一個大雜院裏的家庭婦女的經營模式如出一轍,甚至相似到了驚人的地步。當然,這兩個老外不可能知道素芬媽這樣的底層小人物,而素芬媽也不可能去研究這些深奧的理論。
當然素芬也不笨,在母親的熏陶下,她很快就熟悉並掌握了經商的訣竅,於是母女倆就在剛剛開張的四方路服裝市場買下了兩個攤位,素芬和她媽各開一個。在白天出攤營業的時候,兩個人按照事先的約定誰也不管誰,或者說就是兩個互相不認識的競爭對手,各自經營自己的攤位,隻有到了晚上回家之後才把兩個攤點的銷售額放在一起。
這就是素芬媽的精明,任何人都不會想到在那個年代,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女人,竟然能想到一種如此巧妙的經營方式。這讓那些整天在研究經營管理、張口萊頓主義閉口列諾思想的理論家們不得不大跌眼鏡。素芬和她母親在四方路市場總共做了兩年的生意,全市場竟然沒有人知道她們的關係。說句實在的,這不得不讓我這個局外人對她們母女能把生意經念到這個程度而佩服得五體投地。一直到今天,我仍然對素芬媽這個家庭婦女不敢小看,可是也一直讓我困惑不解的是,這個老女人為什麼能在商場上使用如此高明的手段呢?
素芬媽的攤位銷售非常火爆,起源於那年大街上流行的“幸子衫”。在那個家家戶戶隻能收看幾個電視頻道的時代裏,隻要有連續劇就能夠吸引人們的眼球,就連冗長超級爛片,人們也會守著一台十二英寸的小電視爭相觀看。也就在這個時候,電視裏開始播放日本連續劇《血疑》,無疑又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焦點,劇中由日本當紅明星山口百惠所扮演患白血病的女主人公幸子,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電視劇一經播出,幸子發式和幸子衫立刻成為市場最搶手的賣點。素芬媽還在電視熱播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了這個細節,立刻就和供貨商達成協議並提前擺上了攤位。果然,隨著電視劇接近尾聲,人們都在為幸子多舛的命運唏噓的同時,一股突如其來的“幸子風”也隨之降臨。當那些攤販業主們如夢初醒一般還在四處找貨的時候,素芬和她媽已經在燦爛的笑容中大把大把地數錢了。由於上貨早,出手快,整個市場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對手,價格和利潤自然也就相當可觀。
從這之後,整個四方路服裝市場的攤販們都把目光對準了素芬媽,任何貨品隻要素芬媽攤位上出現,其他攤位肯定就會馬上跟風。即便是這樣,攤販們還是跟不上素芬媽的更換貨品的速度,因為她的目光又轉移到了品牌經營。這一招玩得可太絕了,讓那些跟在她身後的人連想學的機會都沒有了。在這一段的經營過程中,素芬媽的攤點已經被好多人認可,也為自己培養了相當一批老主顧,再加上她那張能說會道的巧嘴,為她的品牌經營打下了穩固的基礎,完全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經營模式。
似乎這期間,整個四方路市場都在看素芬媽賣貨,其他攤位的生意都很一般。如此大的差距,不能不讓一些人眼紅,可是又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和這個老女人抗衡,於是就有那麼些好事的人開始給素芬上眼藥,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素芬聽了這些話,心裏暗自好笑,在表麵上還得擺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裝得像真的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