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半,決賽正式開始。
所有的選手進入到參賽區,進行最終的比拚。
九位評委也全都已經到場,他們將會全程觀摩,對選手在和麵、摔麵、下麵等一係列流程中進行綜合打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最後的試吃環節。
畢竟,無論其他環節做得如何,口味還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分數占比最重要的一個節點。
值得一提的是。
這九位評委來頭都不小,要麼是潁州板麵傳承中的重量級人物,要麼就是專業的美食評論家。
在這之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要屬一位年紀最大的老爺子。
此人名為王致德,乃是潁州板麵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更是潁州板麵職業培訓學校的校長,在潁州板麵傳承發展和推廣上,屬於最重要的領航人。同時,他也是潁州板麵專項能力鑒定的起草人,潁州板麵製作規範起草人,徽省地標美食板麵類別的代表性傳承人。
王致德老爺子今年接近八十歲的高齡,自從記事起他就走上了廚藝的修行之路。數十年來,他走過了很多地方,在外打拚數十年,還曾在北京乃至國外學習廚藝。
然而在王致德老爺看來,外地的美食雖然很好,但他始終都認為家鄉的美食“板麵”最讓人記憶深刻。
因此他將自己學習到的優秀廚藝技巧,融入到了板麵的製作中,將潁州板麵規範化、標準化,不但進行推廣宣傳,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潁州曆史悠久的板麵食文化,進而喜歡上這碗來自民間、地道正宗的潁州板麵,他還堅持傳承和創新,開辦板麵職業培訓學校,培養更多的板麵傳承人。
在整個潁州市,但凡對板麵文化略有了解的人,基本上都知道王致德,也都尊敬這位將畢生都奉獻給潁州板麵傳承和發展的老爺子。
可以說。
王致德老先生認可的板麵,都會受到群眾的喜愛,因此今天誰要是能夠在比賽中,讓自己做的板麵受到王致德老先生的讚譽,絕對能一炮而紅。
是以,二十位選手全都聚精會神,爭取拿出最高的水準,好讓王致德老先生看重。
隨著主持人宣布比賽開始,二十位選手全都立刻行動了起來,紛紛和麵、燒水,緊鑼密鼓的準備著。麥穗也立刻就投入到了板麵製作中。
能夠晉級,她已經心滿意足了,對於能不能奪得最終的名次,其實已經不是很看重了。在麥穗看來,現在就是證明自己的時刻,因此她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將那些評委當成了來自己飯館吃飯的客人,認真的對待每一碗做出來的板麵,爭取得到他們的認可。
在這樣的情況下,麥穗完全投入其中,心無旁騖,徹底忘卻了外界的影響。
而此時,隨著二十位選手都紛紛開始製作,九位評委也都拿著小本本,穿行在選手之中,關注著他們的製作手法和工藝,時不時的在本子上寫寫畫畫。
王致德老爺子也是如此。他已經快要八十歲了,行動不便,拄著拐杖慢慢地走著,很快就來到了一個選手的背後觀摩了起來。
“王老先生……”這位選手注意到王致德,頓時有些緊張。
“你專心做麵,不要受我的影響。”王致德老先生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