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氣大傷身。然而克己製怒卻不隻是為了個人的健康著想。為了處世的和諧,為了事業的成功,克己製怒是人生必備的修養和應有的智慧。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向人們介紹了掏自己憤怒情緒的若幹技巧:設法拖延憤怒。如果你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中極為典型地表現出憤怒,那麼把憤怒拖延15秒種,然後以你自己喜歡方式爆發。下次設法拖延30秒,不斷延長間隔期。一旦你開始意識到,你能擺脫憤怒,你就已經學會了控製憤怒。拖延就是控製,經過大量實踐,你將最終能夠完全消除它們。
在憤怒時提醒你自己。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你要求任何人都應該與眾不同將隻會延長你的憤怒。設法允許別人選擇,就像堅持認為你有權這麼做一樣。
向你信任的人尋求幫助。讓他們告訴你,他們什麼時候看到你以言語的或者以公認的信號的方式發怒。一旦你身上出現這種信號,你就馬上想想自己正在幹什麼,並立即實行推遲發怒的策略。
用日記把憤怒記下,記下確切的時間、地點和令你選擇發怒的事件。認真對待每個條目,迫使你記下所有憤怒之舉。你不久就會發現,如果你持之以恒,就會發現自己的憤怒非常愚蠢,沒有必要。
在你爆發怒火之後,宣布你剛才犯了錯誤。你的目標之一是為了使自己不再經曆這樣的憤怒。口頭宣言將與你的所作所為一起證明:你真的在努力改變你自己。
當你發怒時,試著從身體上接近與你相對立的人。抵消你的敵意的一條途徑,就是握手(盡管你內心不願這麼做),並一直握到你已經表達了你的感情和消除了你的憤怒時為止。
當你不發火時,與那些你憤怒的受害者好好談談。互相指出令彼此憤怒的言行,然後找一種平心靜氣交流看法的方式。也許一個便條、或者一個信使、或者一次使爭執雙方冷靜下來的散步,都能夠被雙方所接受。最終的目的是你不再用毫無意義的憤怒來繼續彼此傷害。
當你要動怒時,在內心體會一下對方的感受,以便在最初的幾秒鍾使你的憤怒無法爆發。最初的10秒是至關重要的。一旦你已經度過它們,你的憤怒通常將會平息下來。
8.學會與“怒氣”對話
很多女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對“外遇”特別敏感,尤其容顏隨年齡漸長而漸老,內心開始不安,對丈夫的限製一天比一天多。所以在職場裏,她們特別看不慣眉來眼去的女生,覺得這些女生有勾搭男士的嫌疑,令人反感。她們經常生悶氣,明明人家沒惹她們,她們就是看那種人不順溫馨提示:
進行對話時要對自己夠誠實和勇敢,這是了解怒氣由來的關鍵。知道怒氣背後的真相,才不會落入“講道理”的旋渦。眼,動不動就生氣,也不知道為什麼。直到她們找出自己最深處的擔憂及害怕的根源之後,莫名的怒氣隨即了然於心,自己“與怒氣對話”,終於消解了怒氣。
如何“與怒氣對話”?王女士有個親身經驗。三年前,性情溫和的她竟然在公司痛罵一位同事,隻因為看不慣他凡事居功,自以為是。她決定找出這件事對自己的意義,為什麼自己會一反常態,在公開場合動怒。她在默禱中,自問自答:“他的行為根本與我沒關係啊,為什麼我要生那麼大的氣?”再問自己,“不合理的事很多,為什麼唯獨對這件事這麼生氣?”
“這位同事其實很勤快、不偷懶呀,他不過是愛表現而已。究竟這件事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從自問自答中,她誠懇分析,原來,過去的成長環境與職業訓練,教她要謙虛,壓抑了想表現自己、贏得讚賞的本性,那些像孔雀般的炫耀居功者,刺激她眼紅、憤怒,深覺不公平。每生一次氣,她就更加了解自己。經由自我對話,從過去找到每次發怒的關鍵經驗。三年來,她已經逐漸克服了這種具有毀滅性的怒氣。
9.為自己選擇無害的發泄方式
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博士說,成功的創業者,不但要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而且還要為自己準備一個安全的情緒活塞,以便無法自控時,把它打開。因為它是一種無害的發泄方式。
溫馨提示:
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裝個減壓閥,一些小小的煩惱如果不發泄出來,便會堆聚成一種長期的積憤,到大事來時,便完全不能自製了。心平氣和的人並不是都不發怒的,他們把憤怒發泄於有益之處。
兩百餘年之前,詩人德來登便把一句拉丁成語改編成這樣:“你們要當心一個耐心者的憤怒。長久受壓迫的情緒,一旦放鬆,便會釀成最激烈的爆發。”
美國成功學家斯賓塞·約翰遜曾經這樣說:“如果我在發怒的時候,我絕不讓別人知道。我會趕快走開,跑到樓頂上我辦公室旁的健身房去,套上打拳的手套,和我的教師對打,把怒氣打出來。如果教師不在,便拚命捶打沙袋。”
他的想法確實是對的。當他被刺激的時候,他並不竭力壓製他的憤怒,而是跑到一個能發泄的地方,與拳師或袋子打起來。如果他打的時候,想象著他所打的袋子便是激起他怒氣的那個人的頭,那就更合他的口味了。美國鈔票公司的總經理伍德赫爾也想出了一種很好的辦法,以發泄他的怒氣。
年輕的時候,他在某公司做一個小小的職員。他很不悅,因為別人不大重視他,而且他覺得提升遲緩。有許多青年都有這種感覺,但是如果他們表現得太明顯,就會引起上麵的人不高興。伍德赫爾是使用什麼辦法來發泄不滿的呢?
他說:“有一段時期,我這種感覺非常之厲害,漸漸擴大,以至覺得不得不離此而去。但是在我寫辭職信之前,我去拿了一支筆和一瓶紅墨水——因為黑墨水不足以發泄我火熱的憤怒——坐下來把我對於公司中每個上級職員和經理的評判,都寫出來。我寫得很不錯,用了不少的形容詞。然後我把單子收起來,把我的憂憤說給一個老友聽。”
“以後凡是我忍不住的時候,”伍德赫爾說,“我便坐下來把我所要說而不敢直說的話都寫下來。這實在是一種很好的安全活塞。我寫了之後,便覺得一身輕鬆。我把寫的這些東西收藏起來,不給人看。以後,別人都曉得我有一種自製的能力。我勸告所有人,無論年輕年老的,都學著寫這種紅墨水紙條,以約束自己。”紐約的電氣大王愛德利茲認為,把憤怒寫在信上有時是很好的,它可以使你的情緒放鬆一下,不過這種信要留一天再發出,尤其是你要有相當的時間想一想這個重要的問題,“我這種憤怒的言辭如果公開會有什麼結果呢?”曾經在美國民眾煤氣公司做過30年總經理的比曆茲有一種怪脾氣,便是對小事容易發脾氣,而對於嚴重的事卻能若無其事。有一天他把一盒雪茄煙遺忘在四輪馬車裏,過一會他記起來了,便回頭去找,但是卻已不見雪茄的蹤影。
他非常憤怒,大聲吼叫起來,旁邊站著的人以為他掉了很貴重的煙。但事實上卻是5分錢一支的雪茄煙,一共不過2元5毛錢吧。
他這次的情況,與某次他損失一筆大款項時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照。那正是經濟恐慌時期。比曆茲先生因臥病在床,有幾天沒出去。可就在這幾天裏,公司損失了大約3萬元。後來,當別人把這一損失告訴他的時候,他卻隻用手摸著頭發,想了一想,然後說:“算了吧,如果不打破幾個蛋,是做不成軟煎蛋的。”斯賓塞·約翰遜告訴我們,如果因小事而急躁,那麼,你就應去找一種發泄的辦法;然後平和起來,保持你的精力,以準備應付大事,因為應付大事需要極大的自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