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克已製怒,讓你的人生更快樂(2 / 3)

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存在著這樣一些人,他們愛發脾氣,容易憤怒,稍不如意,便火冒三丈,發怒時極易喪失理智,輕則出言不遜,影響人際關係,重則傷人毀物,有時還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事後讓人追悔莫及。

5.學會寬容,容人即是愛自己

寬容是一種美德,能夠寬容他人的人,可以和各種人相處,同時也可以反映出自身的人格修養和廣闊胸襟。

生活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社會中,我們更需要寬容,因為隻有寬容才會溫馨提示:

整天被不滿、怨恨心理所控製的人是最痛苦的人。學會寬容,也就是學會了愛自己。發現別人的長處,才能夠更好地與人合作。

世界上有許多的悲劇,許多的恐怖,都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不能容忍所造成的。然而,忍讓和寬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非常不容易的。當我們受到無辜的傷害時,總是會有一顆報複心的。但是,報複卻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這一點從印度大文學家泰戈爾的《畫家的報複》一文中可以得到答案。一位畫家在集市上賣畫,不遠處,前呼後擁地走來了一位大臣的孩子。這位大臣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把畫家的父親欺詐得心碎而死。這孩子在畫家的作品前流連忘返,並且選中了一幅,畫家卻匆匆地用一塊布把它遮蓋住,並聲稱這幅畫不賣。

從此以後,這孩子因為心病而變得憔悴,最後,他父親出麵了,表示願意付出一筆高價。可是,畫家寧願把這幅畫掛在自己畫室的牆上,也不願意出售。他陰沉著臉坐在畫前,自言自語地說:“這就是我的報複。”

每天早晨,畫家都要畫一幅他信奉的神像,這是他表示信仰的惟一方式。可是漸漸地,他覺得這些神像與他以前畫的神像日漸相異。

這使他苦惱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驚恐地丟下手中的畫,跳了起來:他剛畫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麼的酷似!

他把畫撕碎,並且高喊著:“我的報複已經回報到我的頭上來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若是存心報複,自己所受的傷害會比對方更大。一個心中充滿怨恨的人是永遠都無法快樂的。“相由心生”,如果一個人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全世界任何美容院都無法美化他的容貌。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沒有大到“不共戴天”的地步,隻是一些細枝末節的不同罷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既是魔鬼又是天使,優點與缺點共存,美麗與醜陋俱在。與人相處時,要盡量看好的方麵,至於一些不同之處,一些不必要的磨擦,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古時候有個叫陳囂的人,與一個叫紀伯的人做鄰居。有一天夜裏,紀伯偷偷地把陳囂家的籬笆拔起來,往後挪了挪。這事被陳囂發現後,並沒有大吵大鬧,而是等紀伯走後,又把籬笆往後挪了一丈。天亮後,紀伯發現自家的地又寬出了許多,知道是陳囂在讓著他。他心中很是慚愧,主動找上陳家,把多侵占的地統統地還給了陳家。寬容是一種美德和修養,它猶如生活中的陽光,能消除矛盾的陰暗麵。

6.有理也不狂,得饒人處且饒人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兩種人:有些人無理爭三分,得理不讓人,小肚雞腸。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卑不亢,得理也讓人三分,顯得綽約柔順,君子風度。

有的人為了一些非原則性的,以及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麵紅耳赤,忙個不亦樂乎,誰也不肯甘拜下風,以至大打出手,鬧了個不歡而散。

其實,事後靜下心來一想,當時如果忍讓三分,自會風平浪靜,退守一步,自會海闊天空。所以,越是有理的人,表現得越謙下,這越能顯示出他的胸襟之坦蕩、修養之深厚。溫馨提示:

人生中的不快,往往因不善忍讓而擴大和惡化;生活中的矛盾,往往因善忍而化解和消失。忍與不忍,全在胸襟是否大度,修養是否深厚。可見,“得饒人處且饒人”,方是人生的糊塗境界。對於雞毛蒜皮的小事,又有什麼想不開的?宋朝政治家範仲淹心地善良仁德,他曾說:我一生所學的隻有“忠恕”二字,但受用無盡,以至於在朝廷之中輔佐君主,招待幕僚、朋友、親戚、家人等從不曾有一刻離開這兩個字。範仲淹又告誡他的子弟:“人哪怕十分愚笨,指責別人時則又十分聰明,哪怕十分聰明,寬恕自己時卻又糊塗了,你們隻要常常用責怪別人的思想來責怪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意來寬恕別人。不怕不可以成為聖賢的人。”

武則天當皇帝後,受到了唐王宗室和一些舊大臣的激烈反對,最先是老臣柳州司馬徐敬業,他請唐初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為他寫了討伐武則天的檄文,從政治、作風到私人生活,將武則天說得一無是處,罵得狗血噴頭。

武則天看著數落她“狐媚惑主、豺狼成性、殺姊屠兄、弑君鴆母”等文字,隻是微微一笑。她對文武大臣說:“駱賓王這樣罵我,太過分了。但這個人確有才華,應該把這樣的人招撫過來。”於是,武則天派人想辦法去找駱賓王,駱賓王因不貪戀榮華富貴,早就雲遊四海去了。一般人總是容易記仇而不善於懷恩,因此才有“忘恩負義”、“恩將仇報”、“過河拆橋”等說法,卻很少有“以德報怨”、“感恩圖報”、“一飯之恩終身不忘”的君子。不過關於“以德報怨”一詞,卻有商推的必要,因為孔子主張“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否則就會出現“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的現象。

7.抑製自己憤怒情緒的若幹技巧

憤怒,完全是一種可以消除與避免的行為,隻要好好地把握自己,你就可以讓自己走出這一誤區。當然,你需要選擇很多新的思維方式,並且需要逐步實現。每當你遇到使你憤怒的人或事時,要努力用思維控製自己。從而使自己對這些人或事有新的看法,並做出積極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