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克已製怒,讓你的人生更快樂(1 / 3)

雖然生活總有煩人之事,但發怒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隻會使自己失去快樂。雖然人生總有不平之事,但生氣從來不會減輕心中的痛苦,而隻會趕走生活的幸福。要想讓自己的人生更快樂、更幸福,克己製怒就是必備的修養。

1.憤怒的情緒會使人失去理智

留心四周,隨時都可以發現正在生氣發怒的人們。商店裏,也許顧客正在和營業員吵架;出租車上,司機也許正因交通堵塞而滿臉怒色;公共溫馨提示:

憤怒,是人情緒的激烈暴發。經常憤怒的人,不應當看成是性格的缺陷,而應看成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憤怒的情緒是一種心理病毒,它同其他病毒一樣,可以使人重病纏身,一蹶不振。汽車上,也許兩人正在為搶占座位而怒氣衝天……種種情形,舉不勝舉。

心理學家認為,憤怒是指當某人在事與願違時做出的一種惰性反應。它的形式有沉默不語、敵意情緒、亂摔東西、怒目而視甚至勃然大怒。憤怒的起因往往是不切實際地期望大千世界要與自己的意願相吻合。當事與願違時,便會怒不可遏。

古人雲:“急則有失,怒則無智。”人在發怒時會常常失去理智。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河裏有一種叫做河豚的魚。它喜歡在橋墩間遊來遊去,有時一不當心,迎頭撞在橋墩上,它便怒氣勃發,無論如何都不肯走開。

它怨恨橋墩,它怨恨水流,它怨恨自己……於是,它張開兩腮,豎起鰭刺,滿肚皮充滿了怒氣,浮到水麵上來,許久都不動一動。

這時,一隻水鳥掠過河麵,一把抓過圓鼓鼓的河豚,享受了一頓鮮美的午餐。可見,對於一個聰明的人來說,一定不要怒而決斷;對於一個頭腦清醒的人來說,應做到避免怒而行事。明白事理的人都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心情不好,精明的人還要懂得在自己感到不清醒的時候決不采取任何行動,要等到能夠對自己麵臨的難題付之一笑,才采取行動。憤怒時不采取任何行動,“三思方舉步”,這是容易發怒者避免失誤的妙法。一個高明的人應做到使自己盡量少怒,最好不怒。

2.憤怒的情緒會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有一些人,特別是青年人,好勝逞強,血氣方剛,情緒波動大,更易發怒。通常情況下,發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給自己的身體乃至學習、工溫馨提示:

憤怒的情緒對人的身體有百害而無一益。沒有任何好處。憤怒不僅可導致多種疾病;還會破壞良好的情感關係,阻礙與他人的情感交流,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作和生活造成危害。

下麵是有關專家總結的幾條憤怒的主要危害:

(1)憤怒有損身心健康

憤怒會使人的神經係統出現紊亂,從而導致思想不集中,甚至失去理智的思維,有格言說:“怒氣有如重物,將破碎於它的跌跤之處。”發怒容易誘發胃潰瘍、高血壓,冠心病、肝病、腦溢血、神經衰弱等症狀,盛怒之下還會昏倒,甚至猝死。

(2)憤怒有損自己的尊嚴

經常發怒的人,必然缺乏自尊。因為他們把每一種不同意見,都看做是刁難以及對個人的挑戰。從某種角度講,發怒,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一般說來,脾氣暴躁,沾火就著,是缺乏理智、缺乏涵養、缺乏自尊的表現。

(3)憤怒有損人際關係

人一旦發怒,就必然會對發泄對象說出難聽的話,使用讓人無法接受的語言,這樣,就會損壞人際關係發怒者可能會有一種發泄的痛快感。但對方呢?他會分享你的痛快嗎?發怒,隻能引起別人對你的反感與敵視,並且常常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隔閡、情緒對立和關係緊張。

(4)憤怒會使人犯錯誤,甚至觸犯法律

憤怒常常使人喪失理智,言行不計後果。憤怒時會與人拚命打架、毀壞財物。我們常見的打架鬥毆事件大多是一時憤怒而失去理智造成的。有時甚至會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來。

可見,憤怒沒有任何好處,它隻會妨礙你的生活。憤怒使你以別人的言行確定自己的情緒,這是多麼不明智的做法啊!現在,你可以不去理會別人的言行,大膽選擇精神愉快——而不是憤怒。

3.克己製怒是成功者必備的修養

暴躁易怒的人,動輒發火,後果會害人害己。所以我們應加強自身修養,做到克己製怒。

克己,是製怒的前提。克己就是克製調節自己的激憤情緒。我國清代溫馨提示: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克己製怒,通過修煉來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講文明、有修養、明事理的不驕不躁的文明人。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了時時克製自己的急躁情緒,在書房裏掛了一塊橫匾,匾上寫著兩個遒勁的大字:“製怒”。

影片《林則徐》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欽差大臣林則徐審問洋人顛地時獲悉:粵海關督監豫坤和洋人內外勾結,狼狽為奸,破壞禁煙。頓時,林則徐怒不可遏,把茶碗往桌上用力一磕,“當啷”一聲,茶碗碎了。這時,他一抬頭,壁上寬大的橫匾躍入眼簾——“製怒”。

林則徐由此而警覺,恰當地控製住自己的感情。第二天,他若無其事,依然熱情地接待豫坤,經過巧妙周旋,終於讓豫坤乖乖地交出了修建虎門炮台的銀兩。從林則徐製怒的故事裏,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怒是可以克製的。通過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文化素質,就可以逐步達到“每臨大事有靜氣”、“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我國先賢早已認識到了怒的危害性和製怒的必要性,因此,他們都強調修身克己以製怒。今天我們認真研究製怒的方法,至少可從以下這兩個方麵去考慮。

一要鍛煉息怒。怒,一般是短時的生理反應,因此,莎士比亞把怒比為“激情的爆炸”。此刻製怒的關鍵在於掌握時間,延緩時間消弭“激情的爆炸”,就會使怒平息下來。

如果爭論激烈,用詞尖銳,則宜暫時停止,待雙方心平氣和下來,是非逐漸就會明白。

二要合理泄怒。怒火中燒,怒不可遏,如果把委屈、冤枉都憋在心裏,久而久之很可能會抑鬱成疾。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終使其發怒而死。當我們泄怒時可以尋找適當合理的方式,因為宣泄是人人都會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正確、合理而又不損傷他人利益,這也反映出一個人的涵養程度。

當然,我們講製怒,並不是不許怒,成為事事無動於衷的膽小鬼。嶽飛膾炙人口的《滿江紅》“怒發衝冠,憑欄處”,表現出正義之怒;鍾馗抓鬼的傳說中載,“鍾馗聽說一具鬼子,怒從心生,拔劍就砍”,表現出凜然之怒。這些人性中的合理憤怒是值得效法的。我們所說的製怒,是克製在人與人正常交往中所不應發之怒,以及在大是大非麵前保持冷靜的頭腦,作出理智判斷的處理方法。

製怒要經過長期的鍛煉和修養才能得來。所以我們要從平時做起,從小事入手,逐漸學會“製怒”。我們的內心存蓄著豐富的情感,隻要加以利用,它就會幫助我們。珍惜正當的憤怒之情,把它深深地潛藏在心底,隻是在必要時才爆發而出。

4.做一個不去生氣的聰明人

不能生氣的人是笨人,而不去生氣的人才是聰明人。一個人必須學會自我調控:控製自我的感情和情緒。一位曾在酒店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總說:“在經營飯店的過程中,溫馨提示:

生氣的壞處人人皆知,但是大多數人卻很難做到不生氣。生活中聰明人與愚笨人的區別之一,就在於,能否做到有氣不生。幾乎天天都會發生能把你氣得半死的事。當我在經營飯店並為生計而必須與人打交道的時候,我心中總是牢記著兩件事情。第一件是:絕不能讓別人的劣勢戰勝你的優勢。第二件是:每當事情出了差錯,或者某人真的使你生氣了,你不僅不要大發雷霆,而且還要十分鎮靜,這樣做對你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好處的。”一位商界精英說:“在我與別人共同工作的一生中,多少學到了一些東西,其中之一就是,絕不要對一個人喊叫,除非他離得太遠不喊聽不見。即使那樣,也得確保讓他明白你為什麼對他喊叫,對人喊叫在任何時候都是沒有價值的,這是我一生的經驗。喊叫隻能製造不必要的煩惱。”一個經理向全體職工宣布,從明天起誰也不許遲到,自己帶頭。第二天,經理睡過頭,一起床就晚了。他十分沮喪,開車拚命奔向公司,連闖兩次紅燈,執照被扣。他氣喘籲籲地坐在自己的辦公室。營銷經理來了,他問:“昨天那批貨物是否發出去了?”營銷經理說:“還沒來得及,今天馬上發。”他一拍桌子,嚴厲訓斥了營銷經理。營銷經理滿肚子不愉快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此時秘書進來了,他問昨天那份文件是否打印完了,秘書說沒來得及,今天馬上打。營銷經理找到了出氣的借口,嚴厲責罵了秘書。秘書忍氣吞聲一直到下班,回到家裏,發現孩子躺在沙發中看電視,大罵孩子為什麼不看書寫作業。孩子帶著極大的不高興來到自己的房間,發現貓竟然趴在自己的地毯上,他把貓狠狠地踢了一腳。這就是憤怒的鏈條,我們自己恐怕都有過類似的經曆,這叫做“遷怒於人”。在單位被領導訓斥了,工作遇到了不順利,回家對著家人出氣。在家同家人發生了不愉快,把家裏的東西砸了,又把這種不愉快帶到了工作單位,影響工作的正常進行。甚至在路上碰到了陌生人,自行車刮蹭了一下,就同別人發生了口角。更嚴重的是,發生不愉快之後開車發泄,其後果就更不堪設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