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須隨遇而安,人生當順應自然。但隨遇而安不是守株待免,順應自然更不是坐享其成。要改變人生,當從打破陳規開始。要超越平凡,當需要手段果敢行動。該出手時就出手,方可出人頭地。
1.勤思力行,君子訥於言敏於行
孔子說:“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所謂“訥於言”,就是慢語少言,說話省著點;所謂“敏於行”,就是多做快做,辦事效率高一點。簡言之,就是少說廢話,多做實事。
溫馨提示:
敏於行,訥於言,這是真正的君子的品性,是成功的人生之道。任何隻把事情掛在口頭上而不落實到行動上的人,就沒有心想事成的機會。古代許多成就功業者,大多都是少說話、多做事的典範,西漢名將霍去病就是一個言訥行敏的典範。據《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載,霍去病“為人少言不泄”,但之於行,“凡六出擊匈奴,其四出以將軍,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
《曾子·修身》曰:“行欲先人,言欲後人。”做事要做在別人前麵,說話要說在別人後麵。做事在別人前麵,才有機會爭得人生領先地位;說話在別人後麵,經過博采眾議、深思熟慮,才不會胡言亂語招惹是非。
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做人若常喜歡津津樂道,傳遞小道消息,喜歡談論東家長西家短,樂於神侃吹牛,都不是一種好現象,若不及早糾正革除,總有一天,會自食苦果。
坐著談,不如起來行。任何事情、任何目標、任何策略,嘴上說說,不可能解決,不可能實施,而是要靠自我的身體力行,去工作,去奮鬥!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時嘲笑張昭說:“坐議立談,無人能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這正是那些敏於言而拙於行者的真實寫照。許多人,坐在那裏誇誇其談時,好像很有本事、很有謀略;臨到做實事時,卻什麼也幹不好。這不過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而已。歸根結底,嘴上的功夫千般好,不如把事情做好。古時有兩名富家兄弟,因遇洪水,兩人身背金銀珠寶逃命。涉水渡河時。老大對老二說:水流急,遊到水中,若是覺得力不從心,就丟掉一點背上的金銀珠寶,繼續向對岸遊;若再感到體力不支,就繼續再丟,保住自己的性命是最重要的!老二點頭,連稱“高見”。
此時,洪水益發湍急,老大老二急忙縱身入水,向對岸泅渡,沒多久,老二就覺得頗為吃力,於是扔掉一半背上的金銀珠寶,到了河中央,老二仍感體力難支,又把另一半也扔掉了!
老二筋疲力盡地上了岸,回頭一看,老大還在離岸很遠的水中掙紮,眼看就要沉下去了!此時,老二大喊:快扔掉金銀珠寶!老大聽到喊叫,也想解開背著的包袱,扔掉金銀珠寶,可是,他已經沒有解開包袱的力氣,最終落了個葬身水底的結局。
在口頭上,老大比老二說的有勁,而在行動上,卻不如老二敏捷,因此,老二敏行而保住了性命,老大隻在敏言,終於喪命。這則故事說明,善於言而不善於行,結果往往有天壤之別。
當然,少說話,不等於不說話。該說的話還是要說,簡潔一點就可以了。隻發表高見過嘴癮是沒有意義的,關鍵是要落實到行動上。所謂言出必行,行必果,要麼不說,如果說了,就要守諾,就得讓自己所說的話變成現實。
訥於言而敏於行,少說話多做事,將自己慢慢培養成一個謹言慎語、勤思力行的人,你的人生事業就必有一番作為和成就。
2.在行動中把握住轉瞬即逝的機會
成功與失敗隻有一線之隔,不經意中我們就會跨過界線,其實我們也常常站在這條界線上,自己卻渾然不知。
如果你想成大事,就必須研究你自己和你自己的需要,做個有心人。不要等待千載難逢的機會,要學會趕快去抓住平凡的機會使之不平凡。
溫馨提示:
不要等待千載難逢的機會,而應主動去抓住平凡的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使之變得不平凡。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機會。自然界的力量願為人類服務。千百年來,閃電一直想引起人類對電的注意,電可以替我們完成那些枯燥乏味的工作,從而使我們抽出身來開發上帝賦予的能力。潛在的能力到處都有,專等有“心計”的人去發現。首先觀察世人有何需求,然後去滿足這一需求。米開朗琪羅在佛羅倫薩街邊的垃圾堆裏撿到一塊被人扔掉的克拉拉大理石,這塊大理石是被一個不熟練的工人在切割過程中損壞的。無疑也有其他藝術家注意到了這塊品質優良的大理石,但因其被損壞,所以隻剩下了痛惜。隻有米開朗琪羅看到了這塊廢棄的大理石中的天使,用鑿子和錘子創作出人類曆史上一件最優秀的雕像——《年輕的大衛》。
帕特裏克·亨利年輕時被人視為懶惰的廢物,務農、經商均一事無成。他學習了六個星期的法律便掛出營業招牌,在打贏第一場官司後,他終於覺得自己即使在家鄉弗吉尼亞也能獲得成功。英國當局通過印花稅條例後,亨利被選入弗吉尼亞州議會,提出了反對這一不公平征稅的法案。他終於成為美國最出色的演說家。
偉大的自然哲學家法拉第是鐵匠的兒子,年輕時寫信給漢佛裏·戴維申請在英國皇家學會謀職。戴維就此谘詢了一位朋友:“這有一封名叫法拉第的年輕人來的信,他一直在聽我的課,想讓我為他在皇家研究院找個工作,我該怎麼辦?”“怎麼辦?讓他去刷瓶子,他要是能有什麼出息,就會立即去幹;他要是不會有出息,就會拒絕。”這位年輕人在工作中曾利用抽出來的時間在藥房的頂樓內做實驗,由此看來,刷瓶子的工作也有機會,而正是這樣的機會使他終於成為伍爾維奇皇家學會教授。廷德爾談起這位年輕人時說:“他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實驗哲學家。”
有一個傳說,講的是一位藝術家一直想找一塊檀香木用來雕刻聖母像。就在他近乎絕望、以為自己的構思即將落空時,他做了一個夢,夢中被吩咐用一塊燒火用的橡木雕刻聖母像。醒來後他立即照辦,用一段普通的木柴創作出一個雕刻史上的傑作。許多人一心想找到檀香木用來雕刻,因此錯過了許多寶貴的機會,實際上,我們用燒火用的普通木柴就可以創作出傑作。有人虛度人生,從來看不到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機會,而有人卻在同樣的條件下去尋找機會,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我們不可能人人都像牛頓、法拉第或愛迪生那樣有偉大的發現,也不可能像米開朗琪羅或拉斐爾那樣有傳世之作,但我們可以抓住平凡的機會並使之變得不平凡,進而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壯麗。
如果你想成大事,就必須研究你自己和你自己的需要,你會發現千百萬人也有同樣的需要。
3.搶先一步,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習而一事無成。過度謹慎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杜絕猶豫,立即行動,你才能與成功靠近。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頭驢子出去尋找食物,發現了兩堆距離不遠的草:一堆是新鮮的青草,一堆是金黃的幹草。一時間,它想先吃青草,又擔心幹草被別的驢子吃了;想先吃幹草,又擔心青草放久了不嫩了。最後的結果是,這頭驢子餓死在兩堆草之間。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在選擇麵前總是患得患失,優柔寡溫馨提示:
大凡成功者都須當機立斷,把握時機,一旦對事情考察清楚,就不要猶豫,不要懷疑,勇敢果斷地去做。斷,擔心自己的決定會帶來損失,不願做決定,等到不得不做決定的時候,就盡量地往後拖,甚至剛做出決定就馬上反悔,到頭來隻落得個兩頭空的結局。
這個世界上永恒的隻有時間,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競爭的實質,就是時間的競爭。如果你懂得搶先一步,把主動權先握在自己手裏,那麼勝利就屬於你了。一天,美國實業家亞默爾像往常一樣在辦公室裏看報紙。突然,他的眼睛發出了光芒,他看到了一條幾十字的時訊:墨西哥可能出現了豬瘟。
他立即想到:如果墨西哥出現豬瘟,就一定會從加利福尼亞、德克薩斯州傳入美國,一旦這兩個州出現豬瘟,肉價就會飛快上漲,因為這兩個州是美國肉食生產的主要基地。
他的腦子正在運轉,手已經抓起了桌子上的電話,問他的家庭醫生是不是要去墨西哥旅行。家庭醫生一時間弄不清什麼意思,滿腦子的霧水,不知怎麼回答。
亞默爾隻簡單地說了幾句,就又對他的家庭醫生說:“請你馬上到野餐的地方來,我有要事與你商議。”
原來那天是周末,亞默爾已經與妻子約好,一起到郊外去野餐,所以,他把家庭醫生約到了他們舉行野餐的地方。
他、他的妻子和他的家庭醫生很快聚集在一起了,他滿腦子都是錢,對野餐已經失去了興趣。他最後說服他的家庭醫生,請他馬上去一趟墨西哥,證實一下那裏是不是真的出現了豬瘟。
醫生很快證實了墨西哥發生豬瘟的消息,亞默爾立即動用自己的全部資金大量收購佛羅裏達州和德克薩斯州的肉牛和生豬,很快把這些東西運到美國東部。
不出亞默爾的預料,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國西部的幾個州,美國政府的有關部門下令一切食品都從東部的幾個州運往西部,亞默爾的肉牛和生豬自然在運送之列。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由於美國國內市場肉類產品奇缺,價格猛漲,亞默爾抓住這個時機狠狠地發了一筆大財。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淨賺900萬美元,一時占盡風光。亞默爾之所以能夠賺到這樣一大筆別人沒有賺到的錢,就是因為他比別人更能準確地把握商機,一旦發現商機就果斷出擊、絕不手軟。要想做到見機而動,必須善於把握良機。良機不可能赤裸裸地放在我們的麵前,它常常被複雜變幻的迷霧所掩蓋。
為此,我們必須養成審時度勢的習慣,隨時把握客觀形勢及其各種力量對比的變化,透過現象發現本質,這樣方能及時抓住時機。做到見機而動,還應注意培養果斷的意誌品質,杜絕猶豫不決的弱點。
有些人最終無法成事,並不是缺乏創立一番事業的能力,而是因為他們不能果斷做事,不懂得時間的重要性。如果你能迅速把握時機,你就能把握命運。有一個中國商人在德國考察期間,得知有家摩托車廠倒閉了,於是他立即向該廠表示:準備買下這個廠,但需回國後研究確定,一周之內,必有回言。與此同時,印度、伊朗等幾個國家的商人也準備購買該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