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懂得放棄,讓自己活著灑脫(2 / 3)

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需要不斷放棄的。在仕途中,放棄對權力的追逐,隨遇而安,得到的是寧靜與淡泊;在淘金的過程中,放棄對金錢無止境的掠奪,得到的是安心和快樂;在春風得意,身邊美女如雲時,放棄對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溫馨和美滿。

古人雲:無欲則剛。這其實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沒有太多的欲望,就會活得更加簡單,更加灑脫,更加自由。

於是,在滾滾紅塵中,懷一顆平和心,擋住各種誘惑;做一件平常事,學會放棄許多;當一個平凡人,簡簡單單生活。

傳說有一種小蟲,每遇一物便取來負於背上,越積越重,又不願放下一些,終於被壓趴在地上。有人可憐它,幫它取下一些負重,它爬起來繼續前行,遇物又取之背負如故。它的目的是越過一堵高牆,卻氣力不支,墜地而死。

緊閉的窗戶前有一隻蜜蜂,它不斷地振起翅翼向前衝去,撞上玻璃跌落下來,又振翅飛起撞過去……如是反複不斷,直至力竭而死。

人有時也是這樣。我們總喜歡給自己加上負荷,輕易不肯放下,自謂為“執著”。執著於名與利,執著於一份痛苦的愛,執著於幻美的夢,執著於空想的追求。數年光陰逝去,才嗟歎人生的無為與空虛。我們總是固執得感性,由“我想做什麼”到“我一定要做到什麼”,理想與追求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冥冥之中有人舉著鞭子驅使著我們去追趕,我們追得到什麼?誇父始終也沒能追上太陽的東升西落。

4.像華盛頓那樣急流勇退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偉大的人。他們崇高的人格、偉大的功績,使人們牢牢記住了他們的名字。他們深邃的目光、深刻而崇高的思想超越常人,達到眾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在人類社會中,他們就如同夜空中燦爛溫馨提示:

浮生一世,短短幾十年,總有一天連生命都不得不放棄,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呢?懂得放棄的人往往要比一味追求的人得到的更多,也更快樂。的群星,在黑暗中閃爍著神聖、耀眼的光芒。在美國,就有這樣一個被無數人景仰,並且載入史冊的偉人,他就是喬治·華盛頓——美利堅合眾國的國父,美國第一任總統。

1748年,英法兩國為了爭奪在北美的領地和利益而發生衝突,雙方都開始備戰。命運由此為華盛頓提供了一個走入軍界的機會。那一年他剛19歲。

在數年的戰爭中,華盛頓處事謹慎,富於進取精神,有忍耐力,更有魄力。在每次戰鬥中,他都騎著自己的白馬衝鋒陷陣。他用實際行動贏得了身邊和更多美國人的崇拜和信任。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以後,人們希望由一個有權威的人來管理政府。在人們眼裏,華盛頓就是這樣一個人。軍中也有這樣的思想,甚至有軍官上書要求他做皇帝。但是華盛頓並不想當皇帝,他從不對名利動心,他追求的是得到廣大人民的尊敬,他是一個視榮譽重於生命的人,有著強烈的共和思想。

因此,他曾在向大陸會議索要獨立自主的權利的同時多次重申,一旦戰爭結束,他將解甲歸田,化劍為犁。他不願為了一頂金燦燦的皇冠、為了個人的野心而使美國在剛剛擺脫英國的殖民地統治後又重新陷入內戰之中。

和平終於來臨了,1783年3月下旬,英美兩國簽署和平協議。

4月19日戰爭結束,整整進行了8年的獨立戰爭結束了,華盛頓時年51歲。他辭去軍職,向部隊告別。

辭職後他回到了家,回到了自己的農場,過上了平靜的生活。華盛頓的辭職給這個新生的國家樹立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榜樣。一個人主動放棄權力是不可思議的,對於一個能隨其心願擔任任何職務的人而言,這就更令人稱奇了。辭職後的華盛頓過著平靜的半退隱生活,人們對他頂禮膜拜,他成為美國最著名的人。

華盛頓在他身後留給他的國家和人民最寶貴的財富是:一個毫無瑕疵的生活楷模——偉大、誠實、純潔和高尚的品格,這是後來所有人效仿的榜樣。

人生的路很寬,為官為民,有錢沒錢,一樣可以活得有滋有味,隻不過各有各的活法而已。民有民的樂,官有官的憂,窮有窮的喜,富有富的悲,皆隨個人與環境的不同而變化,我們真的沒有必要處心積慮地去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當然,取於急流勇退並不是尋常人天生具有的,它是經曆磨難、挫折後的一種心靈上的感悟、一種精神上的升華。隻有做到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方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

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妨學學華盛頓。

5.人生豁達,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喜歡加法,追逐名利、追求成功、追求富貴等溫馨提示:

人生就是一門哲學,有時有歡笑,有時也有眼淚;有時需要有所為,有時卻又需要有所不為。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就如同加法和減法一樣,缺一不可。等,這些都沒有過錯。但同時許多人卻忽視了減法,淡泊名利,不計較得失,有所為有所不為,安於現狀等等,實際上,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宋代林逋在《省心錄》中說:“飽肥甘、不知節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這句話實質上就是說,人生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有所不為能使人更清楚地悟透人生的內涵,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舍。有所為有所不為,能使人生不至於走向極端,從而使人生充滿了活力,朝著健康、有意義的方向發展。

有時,由於客觀或主觀原因,你錯過了一次極為重要的機會,一扇本來即將向你敞開的大門卻又無情地關上了。這時請不要擔心,隻要繞過那扇門,你就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

1943年,羅伯特來到紐約的一個俱樂部,也就是位於一條小街,名叫馬丁尼克的俱樂部進行他平生的第一次試唱。如果被錄用的話,那麼他可以拿到每星期150美元的薪水,這對於當時的羅伯特來說,可真算是個大數目。羅伯特很想得到那份工作,在試唱中他表現得很出色。俱樂部的老板也很喜歡羅伯特的聲音,想立刻雇用他,但是由於節目導演另有內定人選,因此,羅伯特在第一次試唱中,沒能得到他想要的工作。

這讓羅伯特沮喪極了,但是他並沒有因為吃了閉門羹而意誌消沉,他很快把第一次試唱失利的陰影從頭腦中抹去,繼續去嚐試別的試唱機會。第二年他來到大都會歌劇院試唱,獲得了成功,再後來他開始唱《茶花女》,很快就登上了他事業的高峰。如果羅伯特在第一次試唱後就得到了俱樂部的那份工作,那麼他將錯過大都會歌劇院的大門。他繞過了那道原本不屬於他的門,得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伯傑是19世紀初美國一座偏遠的小鎮裏一位富商的兒子。

19歲那年,一天晚餐後,伯傑正看著窗外的美好景色,突然他發現路燈下有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看起來窮困潦倒的青年正呆呆地站在那裏。於是伯傑從家裏走出去,好奇地問那青年為何長時間地站在這裏。青年告訴伯傑:他的夢想就是自己能擁有一座寧靜的公寓,晚飯後能站在窗前欣賞美妙的月色,但是他又覺得那一切離他太遙遠了。伯傑又問他,現在離他最近的夢想又是什麼,那個青年麵帶羞澀地告訴伯傑:他現在的夢想,就是能夠躺在一張寬敞的床上舒服地睡上一覺。伯傑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可以幫他實現這個夢想。於是,伯傑把他帶進了自己那間既豪華又寬敞的臥室,並表示願意把臥室讓給他睡一個晚上。那個青年看著房間裏的一切,覺得就像在夢裏一樣。但是很快他就醒悟過來:“那張床不屬於我,這樣得來的夢想是短暫的。我應該遠離它,我要把自己的夢想交給自己,去尋找真正屬於我的那張床!”想到這兒,他豁然開朗,最後他決定還是到花園裏的長椅上打發這個美妙的夜晚。

30年後的一天,伯傑突然收到一封精美的請柬,一位自稱是他“30年前的朋友”的人邀請他參加一個湖邊度假村的落成慶典。在湖邊,伯傑不僅領略了眼前典雅的建築,也見到了眾多社會名流。接著,他看到了即興發言的主人。“今天,我首先感謝的就是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個幫助我的人。他就是我30年前的朋友——伯傑……”說著,主人在眾多人的掌聲中,徑直走到伯傑麵前,並緊緊地擁抱他。此時,伯傑才恍然大悟,眼前這位名聲顯赫的大亨特納,原來就是30年前那位貧困的青年。很多時候,要學會有所不為,繞過那道門,越過那道坎,你才能真正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東西,成功也才能真正降臨到你的身上。

6.放棄是為了更好地選擇

放棄是對生命的過濾,是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和發現;不善於放棄,就無法跨越生命,駕馭人生。

人的一生,要想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就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就必須要學會選擇,懂得放棄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