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3 / 3)

這個時候,女孩懷孕了,吳如風覺得自己還這麼年輕,事業才剛剛起步,無論是金錢上還是精力上都負擔不起這個孩子。在他的勸說下,女孩最終同意打掉孩子。吳如風為了能賺足更多的錢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更加拚命地工作。在女孩最脆弱、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卻沒有陪在她的身旁,這種傷害也許比身體上的傷害來得更加強烈,也更加持久。

女孩因為孩子的事情恨如風,最終離他而去。吳如風現在擁有了自己的房地產公司,雖然公司已經步入軌道,業績也越來越好,但自從女孩走後,他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再有意義了。吳如風擁有了自己一直以來渴望得到的金錢,在追求金錢的道路上,他失去了自己的愛情。後來他有錢了,可心底裏的那份深深的內疚與自責恐怕會伴隨他一生。如果當初他能夠放得下一點,不是那麼強烈地想要更多的錢,而是多花些精力在女友身上,結果就會有所不同,相信他會比現在開心快樂很多。

學會放下,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將會是得益匪淺。

6.放下與放棄也是一種幸福

幸福人生不僅要知道不可得之理,更要明白放下也是一種幸福。有一個民間故事,說一個守財奴對於任何能夠得到的東西都要占為己有,對於已經占有到手的任何東西也都決不會讓它失去。有一天,他在乘船過河時一不小心掉入水中,有人便跑過來救他,對著在水中掙紮著的他溫馨提示:

放棄、放棄、不斷地放棄,直到你無可放棄,此時你的一切精神負荷、一切外在的東西都已丟下,這時你才真正抵達了幸福的彼岸。大聲說:“快把你的手給我!快把你的手給我!”盡管救人者反複要他伸出手,可他就是不給,眼看著快要沉下去了。當救人者認出他就是那個遠近聞名的守財奴時,便機智地換了一種說法:“快來拿我的手。”僅此一聲,守財奴即迅速抓住了對方的手不放,從而獲救。顯然,這個守財奴因為養成了不願意“放棄”手中的一切的習慣而差點丟了性命。雖然財富可能使人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但幸福不是無盡的占有,占有更多的財富、就意味著你離幸福更遠。羅素在《幸福之路》中說過,一個人是否幸福,這部分地依靠外界環境,部分地依靠個人自身。而就個人的原因而言,幸福的訣竅是十分簡單的。羅素說得很對,如果用佛教的觀點來看,個人能夠所做者,即是徹底地放棄,放棄一切不屬於生命本質的東西,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離幸福不遠了。做到放棄,不僅僅是放棄你的有形的財富,更要放棄你無形的財富;不僅僅是放棄你的有形的負擔,也要放棄你無形的負擔;不僅僅放棄你煩惱和痛苦,更要放棄你引以為榮的過去;不僅要放棄恨,也要放棄愛;不僅僅放棄你手上的東西,更要放棄你心中的東西;放棄你的敵人,也要放棄你的朋友,更要放棄一種有著貪欲或者被貪欲所控製的有著沉重負荷之心。要學會放棄煩惱、嗔恨之心,放棄精神的壓力,放棄琢磨上司的眼神……一句話,放棄到身體赤條條,放棄到精神赤條條,放棄到心地坦蕩蕩,這時幸福自然即可到來。

相反,我們許多人之所以感到生活艱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的需要太多,想占有的太多,而這又往往都是人生所不必要的。佛陀在《百喻經》的“欲食半餅喻”中曾經說到過,世人無知,以富貴為樂,卻不知富貴求時甚苦,獲得以後守護也苦,後來又會失去又會憂念百苦。如此,三時之中,沒有一時可以獲得快樂,那你占有這麼多東西幹什麼呢?

當你的手中緊握東西之時,你的手是很疲勞的,正像鳥兒的翅膀掛滿了黃金。當你張開雙手,清空掌心時,你的手才是最輕鬆的。當你的心中充滿著掛礙和貪欲時,你的心是沉重的,當你敞開心扉、放棄一切不屬於生命本身的東西之時,你的心才是本真的,才是幸福的。歡歡喜喜地割舍一切所係,才是真正求福者的行為。一個遠足的旅遊者,花上了幾天的時間,遊覽了一處美麗的森林,攀登了一座久負盛名的大山。當他心滿意足地走下山時,手中、肩上、背包裏到處都裝滿了奇石、山花、野蘑菇……他心中暗想,別人一定會為自己這次多彩的旅行讚歎不已。下山不遠,遇到了一條大河。河上無橋,隻有一個蓑衣漁翁在倚水獨釣。木舟太小,僅能容下兩人,為了安全,漁翁讓旅遊者把他收集到的東西必須全部拋棄在此岸。望著旅遊者惋惜而又無奈的神情,漁翁平靜地說:“如果你想到河的對岸,你必須拋棄一切所有,為小船減負,隻身而行。”接下來,漁翁問:“山那邊的那片森林我從沒去過,你能給我描述一下嗎?”旅遊者想了一陣,搖了搖頭。“那麼,那座山,你剛下來,它好看嗎?”旅遊者沉思了一下,仍然搖了搖頭。“我沒來得及看,我隻顧采摘東西了。”旅遊者有點後悔地說:“早知道最終是必須放下一切所有,隻身而去,為什麼我還要滿載而行呢?”確實的,在人生的旅途上,許多人渴望得到的東西太多,有的人也確實得到了很多的東西。正因為如此,他的人生才會是步履蹣跚的,才會是疲憊不堪的,也最終使自己的人生之旅是蒼白的,一無所獲的。有一位歐洲詩人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你不可能什麼都要,你把他們放在哪兒呢?如果在人生的旅途上,你索取了太多的東西,你又能把他們放在哪兒呢?

首先,你會把他們放在自己的手上。這樣你的雙手就會越來越不夠用,當你想對高空瀟灑的飛雁致意時,當你想對水中自在的遊魚招手時,你都會抬不起你那沉重的雙手。這樣你所掌握在手的東西已經徹底束縛了你的雙手,手的功能也就不可能得到利用,久而久之,它們便會退化。

其次,為了用手去擷取更多的東西,你隻能將一切所得放在你的背上。這樣,隨著人生中你得到的東西越來越多,你的背隻能慢慢地彎下,不然就放不下你已經得到的如此多的東西。如此的行程,你的背越來越彎,本來挺直的脊梁骨,也就再也直不起來了。人類學家們說,造成人和動物的區別的是雙手的解放和直立行走。可現在,你的人生又回到了動物的時代,又重新步入了一個新的侏羅紀。當你像動物一樣行走時,你可能會步入獵人的陷阱,你可能為了某種獲得而搖起早已退化的尾巴。當你手中滿載、屈背滿荷地走在泥濘的人生之途時,遠遠地望去,誰又會把你當作一個人呢!

最後,你也可以把你的這些擁有統統放在你的胸懷裏。但是擁有沉甸負荷的胸懷便不會再大,因為隻有豁達的、了無掛礙的胸懷才是偉大的,才是寬廣的。當你把一切擁有都放進本該寬廣無礙的胸懷時,你的思想、你的行為便時刻要保衛你的這些擁有。這樣,一切的真、善、美在你的心中便無處可居,你的生命也就因而失去了色彩。當你的心中都是商品的包裝盒時,你的思想也就蒼白無力了。

在生命的終點,當你不得不放下手上提的、背上背的、胸中裝的一切所有時,你才發現,人生的旅途本不該如此的負重,你才會想到要為人生減負,為生命之舟減負。你才會感歎,如果你不是因為手上提的太多、背上負的太沉、胸中裝得太滿的話,你原本可以一路載歌載舞地走完這個旅程的;如果不是背上負的太多,你本可以把胸挺得更直一點,把頭抬得更高一點,本可以會發現遠處的世界,生命也就不會成為一個買櫝還珠之旅。你也會發現雲在青天的瀟灑,你也會發現雁過長空的美麗,也會發現風掠竹葉的真諦。這才是生命本該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