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這無可厚非。但我們不能讓對財富欲望的無限膨脹影響了我們的健康、我們的愛情、我們的婚姻、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快樂,讓自己整天為此疲於奔命、寢食難安,那就得不償失了。
宋代思想家程頤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念之欲不能製,而禍流於滔天。”人生必不可少的東西其實是很少,也很便宜的。認識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適當控製自己的欲望,使自己活得從容一些,不那麼忙碌,不那麼心浮氣躁。不管社會怎麼發達、物價如何上漲,我們隻要具備一顆平常心,隻追求一種平常生活,做到一生衣食無憂其實是件很簡單的事情。
6.貪婪之心是一切罪惡之源
貪婪,是一切罪惡之源。貪婪,能讓人忘記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人格,貪婪的人,不論男女,總是年紀越大越想用飾物來裝飾自己,迫切地想通過地位、聲望、財富和權力來得到世人的認同。
溫馨提示:
一個人的真正的價值,可以根據他所輕賤和重視的對象來衡量。生命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它與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共存,沒有了生命就什麼都沒有了。欲望是無止境的,我們有著太多的需求,要麵對太多的誘惑。然而,在我們滿足欲望的同時,也可能會相對地迷失自我,並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財富和地位就代表了自己的一切,從而導致一些不良後果。有個揚州人善於遊泳。一天,河水暴漲,水勢很急,他與同村的五六個同伴一起乘船到河岸去辦事。哪知天有不測風雲,船到河中間的時候,突然破了,水一個勁兒地湧進了船裏。眼看船就要沉了,因為都識得水性,於是大家幹脆跳下船去,準備遊到對岸去。這個人也跳下了船,雖然拚命地向前遊,卻遊得很慢。
他的同伴問他:“你平時遊泳比我們都強,今天怎麼啦,竟然落在了我們後麵?”這個人十分吃力地說道:“我腰上纏著500大錢,很沉,我遊不動。”“趕快把它解下來,丟掉算了。”同伴們都勸他。可是他搖著頭,舍不得扔掉這500大錢。漸漸地這個人越遊越慢,已經筋疲力盡了。
這時,同伴中的一些人已經遊到了對岸,看見這人馬上就要沉下去了,於是就衝他大喊著:“快把錢扔了!你為什麼這樣愚蠢,連性命都保不住了,還要這些錢有什麼用。”可是這個人終究還是舍不得扔掉這些錢。不一會兒,他就沉下去淹死了。許多人為了追求財富和權力,碰得頭破血流仍樂此不疲,他們看不到,生命才是人間的瑰寶,沒有任何土地或錢財能與這些無價之寶相比。
我們終身勞苦而獲得的財富,和我們所能享受到的世俗的歡樂,都隻是過眼雲煙,我們是不可能帶著它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我們可以允許財富進入我們的屋內,但永遠不要讓它主宰我們的心靈。
一個人長大了,就和出生時截然不同了。出生時,我們一無所有,但年複一年,我們卻被生活的包袱壓得喘不過氣來。同時,我們也被各種欲望折磨著。如果我們的欲求總是不著邊際,我們便永遠得不到它,我們便會無止境地追求它,直到我們筋疲力盡的那一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生活已不是一種樂趣,而是一種折磨了。所以,我們要放棄貪欲,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
7.將不必要的欲望關在門外
人的一生就像一道綿延起伏的山脈,時而峭壁叢生,時而平緩開闊。當我們努力攀登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時,為了最終能夠爬到山頂,在途中我們不得不忍痛割愛,丟掉一些本來特意準備的物品以減輕重負,但當我溫馨提示:
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不能滿足。更可悲的是,人總能為自己的欲望找到借口。於是總被欲望捆綁著艱難著前行。們爬上山頂,感到極大的快慰時,有誰還會留戀那些丟在半道上的東西呢?確實,當我們走過人生的曆程、達到自我完美的境界時,難道不認為往日的失去正是自我實現的必要的喪失嗎?難道沒有明白我們正是通過喪失、離別和放棄而成長的嗎?有一個人收拾房間,順便清點了一下自己的衣物:9件西裝、14件襯衣、23件T恤、15條褲子、11雙鞋……於是他非常驚訝於自己的衣服怎麼會有這麼多。其實生活中我們到底需要多少服裝?有多少才算夠?從小到大,我們總在追求更好,我們要有更多的衣服,以表現我們的時尚品位、社會地位;我們想有更大更好的住房,盡管我們睡覺僅需兩平方米的床;我們想擁有產業,我們夢想成為名人,我們想……歸根結底我們想有更多的擁有,可真正對我們有用的東西有多少呢?我們總被那些不必要的欲望引導著,並由此而影響我們幸福地生活,因此,我們應該適當地把這些不必要的欲望關在門外。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自己所住的村莊,到山中去隱居修行。走之前他隻帶了一塊布當衣服,就一個人到山中去居住了。
有一天在洗衣服時,他發現自己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就下山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毫不吝嗇地送給了他一塊布。
修道者回到山中繼續修行。一天無意中他發現自己居住的茅屋裏有一隻老鼠,常常在他專心打坐時撕咬那件他準備換洗的衣服。修道者遵守不殺生的戒律,不想親自去傷害那隻老鼠,卻又無法趕走它,他隻好回到村莊裏,向村民要一隻貓來飼養。得到了貓之後,他又想:“給貓吃什麼呢?自己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啊,但總不能跟我一樣隻吃野菜吧!”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隻乳牛,這樣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發覺自己每天都要花費許多時間來照顧那隻乳牛,沒有時間打坐修行。於是他又回到村莊,找來一個流浪漢幫助自己照顧乳牛。
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幾個月,開始有所怨言:“我和你不同,我需要一個太太,過正常人的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也過著禁欲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演變下去,到了後來,也許是半年以後,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爭取財富,卻少有時間享受;我們的房子越來越大,住在家裏的人卻越來越少;我們有很多食物,卻無營養可言;我們征服了外麵的世界,卻對自己的內心世界一無所知。
文明的我們總在說:真累,真煩,真不想活了。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也越來越煩躁,心理疾病越來越嚴重,甚至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其實我們原本可以不需要很多的,那都是我們的欲望而不是必需。平靜而快樂地活著,生命才輕鬆而有意義。
欲望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欲望越多,煩惱越多。將不必要的欲望關在門外,我們才能輕鬆而愉快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