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四年,1878年。
7月。
炎熱的仲夏傍晚,斜陽夕照,赤紅色的霞光抹滿了天際雲捎,杭州城內元寶街的胡家大院緊閉著森嚴的朱漆大門,門院裏不時傳來一陣悲嗆的慘哭聲。
胡雪岩死了。
仿佛是擎天柱般的倚仗就此消亡,讓胡家所有人都有一種天將崩塌的感覺,每個人的心裏都充滿了害怕,不知道未來在哪裏。
大院東苑是居住區,清雅堂位於東苑的中心,這是七間開闊的雙層樓大宅,一樓是大廳、花廳、側廳等等,二樓才是寢室,住著胡雪岩的三子一女,以及三個不太得寵的姨太太。
身為胡雪岩長子的胡楚元住在最東側,此時,他就坐在自己的書房裏,穿著一身麻衣白孝,心中思緒淩亂。
他還很年輕,才十八歲,不算太高,但也絕不算矮,和胡雪岩有著六七分的相像,尖長臉頰,眼睛細長,鼻梁高高的,眉梢微微有些上翹,手腳寬大,顯得既精明,又寬厚。
對他來說,這個時代未免有點陌生。
他隻是在兩年前才突然來到這個世界,那時候,“他”還叫胡楚三,年僅十六歲,剛中了秀才,因為一場大病差點夭折。
總覺得“胡楚三”這個名字很奇特,和胡漢三隻有一字之差,他有點難以接受,就用一個“元”字寓意再獲新生,將名字改成了胡楚元。
為了避免很多尷尬,他還前往上海英華書院就讀,去年九月才以一份很優異的成績回到家中,開始幫助胡雪岩打理生意。因為他的才學和眼界都很奇特,既精明,又務實,很快就令胡雪岩讚歎不已,頗為信任和倚重,也將很多事情都交給他辦理。
可是……胡楚元怎麼也沒有想到胡雪岩會死在今年,這真是打亂了他所有的計劃。
他原本以為自己至少還有六七年的時間,可以讓他慢慢踏入商場,接掌家業。
紅頂商人胡雪岩居然會死在光緒四年?
怎麼會這樣?
胡楚元一萬個想不通!!!
正因為有胡雪岩的存在,即便是來到了這麼坑爹的時代,他也從很少苦大仇深過。
在他想來,隻要在關鍵時刻給胡雪岩一些幫助和提醒,不僅可以避免胡雪岩的破產,還能讓胡雪岩的傳奇繼續延續下去。
有了胡雪岩的能力和財富,他想要改變中法戰爭的進程和結局並不難,改變中日甲午戰爭更不難。
如果一切都很順利,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胡家至少能擁有一億英鎊的資產,足可買下285艘鎮遠艦,在本就伯仲之間的戰爭稍稍出一點力,就能改變最終的結果。
這些倒是其次……胡楚元恰好有一個很特殊的知識結構和背景,所以,他非常清楚晚清經濟的真正死因在哪裏,這些恰好又是胡雪岩最擅長的行當——生絲和茶葉。
從明治維新開始,1868年到1872年之間,日本年均的生絲總產量為1026噸,年均出口量為646噸,也就是晚清的108萬斤,還不足江浙兩省出口總量的1/5,不及晚清全國出口總量的1/7。
等到了1910年左右,日本每年的生絲出口總量為9462噸,增長了14.6倍,生絲總產量則達到了12460噸,增長了12倍。
這一時期,日本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絲出口國,出口量占據了全球總出口量的3/4,作為傳統的生絲出口大國,中國的生絲出口已經隻能占據不足1/10的市場。
在這四十年間,日本的生絲質量也在快速提升,在1890年左右,平均的生絲質量就已經超過中國生絲。
另一方麵,自1850年起,英國開始大力扶持印度茶葉,不僅為英國資本家和茶園莊主在印度提供大量廉價的土地,還豁免了印度茶葉的所有農業稅、出口關稅、入關稅,又在國內市場對中國茶葉進行全麵的攻擊,再加上中國茶業本身存在諸多問題,逐漸使得印度茶葉發展起來。
至1903年,印度茶葉在世界茶葉出口總量中已經超過中國,至1921年,印度、錫蘭、爪哇三地茶葉總出口量占據世界茶葉出口總額的75%,而中國從1881年的77.29%跌落至8.79%。
從此,中國傳統的生絲、茶葉、瓷器三大產業全麵衰落到低穀,既要麵對巨額的戰爭賠款,白銀大量流出,又無白銀流入,整個中國經濟也走向了最終的崩潰。
這是一個真金白銀的貨幣時代,沒有黃金和白銀就沒有貨幣,沒有貨幣哪裏有消費,沒有消費哪裏有市場,沒有市場,搞什麼洋務運動、實業救國都是一場隻會徹底走向失敗的悲劇之夢。
可以說,無法保住生絲和茶葉產業,中國經濟和整個中國都沒有未來可言,未來的中國也隻是世界第一等的窮國,連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都不如,隻能任人欺淩。
這一點不是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更不是搞一點槍炮,搞一點現代工廠,搞一點政治改革就能改變的。
沒有經濟,沒有錢,什麼都是一個屁字。
可就在這幾年間,胡楚元倒是沒有驚惶,也沒有太多的苦大仇深可言。
他一直堅信,以胡雪岩的財力、能力、人力和市場號召力為根基,加上他的知識和對未來局勢的判斷,完全有機會扭轉這個局麵和趨勢,保住中國經濟的未來,保住整個中國經濟的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