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1 / 2)

此時已經是西曆1879年的元旦,洋人過他們的元旦,中國人還在繼續等待春節的到來。

中國北方的荒年還在繼續,朝廷早已禁止江浙、湖廣、兩廣的糧食出口,對江南商行來說,這就是一個特大的利好消息,也販運了更多的糧食前往山東、河北,兩地的情況也大為好轉,農業生產在慢慢的恢複。

唯一的例外是山西。

胡楚元畢竟是一個生意人,他也得算帳的。

第一批運過去的糧食都被迫用於賑濟,折損了七十萬兩銀子後,他就停止向山西運糧,集中財力和人力恢複山東農業,並將自己所控製的田地全部改種糧食,以春麥和土豆為主,夏收之後改種玉米和大豆。

此時,江南商行直接控製的山東土地為340萬畝,幾乎都是原先用於種植鴉片的好田,集中在山東的東南區域,以煙台和青島為主要的運出地。

在河北,商行同樣擁有125萬畝的田地。

為了避免麻煩,這些田地的資產在官股進入江南商行之前就被分離出來,分成六百多個米莊,再將米莊集中成二十多家糧社,最後由裕豐糧社控製。

江南商行的帳目肯定是要報給朝廷的,如果將這些田地留在商行內部,那真是報也不好,不報也不好,索性不設置在商行內。

說實話,胡楚元是有膽子做這個買賣,沒有膽子看帳目。

一看到具體的數目,連他自己都很害怕。

為了避免萬一,他將裕豐糧社也隱藏了,所有米市的銷售都交給那二十多家糧社,裕豐糧社隻負責分紅。

國難財確實是很邪惡的,他所有投資不過是475萬兩銀子,裏麵還包括賠在山西的那一筆,擱在往年頂多買個70萬畝良田。

購置土地收租的收益率很低,還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精細管理,遇到旱澇則是一賠到底,晚清還特別流行吃大戶,周圍的窮人一旦餓荒了,就成群結隊到大戶人家搶糧吃,所以是一災百災,遇到旱澇就得重虧。

種地就是這樣,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胡楚元也隻是想再撐幾年,等山東各地的農民都緩過眼下的難關,他就將地逐步賣掉,盡快收攏資金。

……

經過近一個多月的折騰,300孔的若瓜德已經仿製出來,因為木料和鐵在應力上存在很多差別,像日本人那樣照圖仿製是不行的,依據豐富的木匠經驗,錢師傅和趙師傅對結構進行了數次改動。

這種300孔的仿若瓜德木織機很好用,造價不高,20兩銀子能造兩架。

在原先的基礎上,錢師傅增加了一個傳統織藝中的刀棒,對織機的效率和工藝水準都有所提高。

新紡機倒是很不錯,優點是效率快一倍,隻要是熟練工,織出來的絲綢質量都差不多,很穩定,不像使用空引機那樣差距明顯。

也有兩個缺點,一是和空引機完全不同,再熟練的織工都要重新學習,而且上手困難;二是織不出空引機的最高效果。

胡楚元就將這種仿製的木織機改名為江南織機,並讓錢師傅繼續留下來,配合徐壽他們進行江南織機的改進工作,趙師傅回杭州招攬技術好的木匠,繼續打造100孔入門版江南織機和300孔實用版江南織機。

有了這些基礎,胡楚元決定暫時先回蘇州和左宗棠見麵,在上海大辦教育的事情隻能先擱置了。

在上海,他已經到了孤家寡人,孤掌難鳴的地步,不管是談什麼事情,別人隻要見了他都躲,甚至連傅蘭雅和徐壽都似乎是被人暗中捎了話,恐嚇過了,對他也不如開始那麼熱情。

無奈啊!

讓胡榮負責打點行李,胡楚元悄然一個人在胡公館的後花園裏坐著,默默的想著對策。

他一心為公,盛宣懷和唐延樞卻不是這麼想的。

他想,自己早該想到,盛宣懷這種人本來就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為了擊敗胡雪岩,這個人聯係了上海灘的所有洋行,聯手不買胡雪岩的生絲,還聯係江浙各地的商人,一起到阜康錢莊的杭州總鋪擠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