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胡楚元繼續低調的生活著,並時常和阿爾伯特、普利策見麵,討論美國新聞報業公司和萬旗實驗室的問題。
這時候,胡楚元決定刊行一份在美國全國發行的報紙《美國新聞》,類似於日後美國第一大報紙《今日美國》的定位,在美國西部、中部、東部同時設立三個分支總部,發行《美國新聞》。
在他的設計中,《美國新聞》是一份雙開頁的中型版麵的報紙,第一頁的內容用電報進行傳遞,在全國統一,第二頁則由地方新聞組成。
在萬旗實驗室,阿爾伯特已經聘請了十多位在美國有一定名聲的科學家,且進一步的兼並了貝爾電話公司,邀請貝爾擔任實驗室的主任和首席科學家。
至於胡楚元提出的那種無煙火藥,已經在實驗室裏研究出來,製造工藝是很簡單的,隻是用硝酸和棉花,現在的問題是棉花的精細纖維化,以及硝酸的淨化,籍此得到非常純淨的硝化棉。
距離大規模的工業生產還有一段距離,但在可以預期的時間內,這確實是一種很好的******。
在萬旗實驗室檢查硝化棉和新型電話的實驗成果時,胡楚元遇到了年僅三十六歲的亞曆山大-格拉海姆-貝爾,傳說中的電話發明人。
出於對這個人的信任,胡楚元決定多留一會,在亞曆山大-貝爾的實驗室主任的辦公室裏談了片刻。
貝爾先生的問題也是很多的,一方麵,愛迪生發明了碳盒技術,申報了新的專利,使得電話的音質效果有了巨大的提升,可是,愛迪生將這項技術出售給了西部聯合電報公司。
JP摩根是西部聯合電報公司的主要投資人,他不僅不打算繼續轉讓專利技術,還準備和貝爾電話公司進行長期的拉鋸戰。
這就便宜了北美富國投資銀行,富國投行迅速出資買下貝爾電話公司50%的股份,和貝爾聯合成立新的實驗室,用於繼續投資電話技術的研究。
貝爾電話公司同時經營自己的電報裝置的生產和運營產業,江南電報局的所有電報裝置都是從這裏購買的。
為了爭取到這筆巨額合同,再加上資金的緊張,亞曆山大-貝爾先生當時就將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出售給了萬旗洋行,隨後,這些股份轉移到富國投行,使得富國投行實際持有貝爾電話公司的股份達到了63%。
胡楚元很沉寂的聽著貝爾先生的牢騷,似乎是這個新興的行業也存在著太多的問題,競爭總是無所不在,且都是讓貝爾先生感到痛苦的資本競爭。
聽完之後,胡楚元站起身,拿起電話,讓接線員將電話插往JP摩根的辦公室。
很快,電話接通了。
胡楚元沒有多說太多的廢話,他提出一個條件,用美國聯合鐵路公司1.5%的股票換取愛迪生的技術專業,同時,西部聯合電報公司不得在涉足電話業務。
JP摩根沉默了片刻後,說:“既然你在紐約,我們可以達成交易”。
寡頭之間的交易就是如此簡單。
JP摩根可以欺負貝爾電話公司,但如果貝爾電話公司背後又站著富國投行和美洲銀行,問題就複雜了。
犯不著。
是的,所有商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胡楚元將電話放下,和亞曆山大-貝爾道:“看,問題已經解決了,我們會繼續出資,請將你的電話公司建設成美國最大的電話公司吧!”
亞曆山大-貝爾先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這一切。
麻煩他整整一年的問題,胡楚元隻用了一個電話就解決。
是的,美國聯合鐵路公司1.5%的股票也價值數百萬美金呢。
胡楚元準備離開實驗室,但在這時候,有一個年輕人前來求職,帶著美國東部電報公司的經理查爾斯-巴奇勒的推薦信,信卻是寫給愛迪生的。
貝爾很好奇的看著這個身材消瘦的深褐發青年,問道:“那你為什麼不去愛迪生公司?”
深褐發青年用很怪異的英語答道:“他的薪水太低,我聽說,萬旗公司願意開出55美元的月薪招收技術員!”
貝爾默默點頭,道:“那你可以暫時在這裏實習三個月,如果一切滿意的話,我們願意支付你這份薪水。”
深褐發青年同意的點著頭,隨即就跟著貝爾的秘書前往實驗室。
胡楚元隨口問道:“他是誰?”
貝爾漠不關心的將推薦信丟在一旁,道:“尼古拉-特斯拉,一個東歐人,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本事,但我很樂意和愛迪生先生過不去。”
“哦!”
胡楚元內心一陣輕顫。
他暗笑,這買賣做的好劃算,55美元的月薪就能招收到尼古拉-特斯拉,當初製定這個高薪政策還是很明智的。
他想了一下,和亞曆山大-貝爾吩咐道:“這也許會是一個很獨特的人,我對他很感興趣,關於他的一切,麻煩你事先都和我說一聲。”
“哦,我會這麼做的!”
亞曆山大-貝爾慎重的點著頭,心裏想,這個叫特斯拉的東歐青年真是太走運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