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在是一個更可怕的問題。
問題在於這已經成了結果,不是英法美三國聯合起來就能牽製的事情,至少現在還不是和中國撕破臉的時候。
對於胡楚元的要求,雷蒙-普恩加萊也感到有些猶豫。
短暫的想了一下,雷蒙-普恩加萊決定在現有的情況下,盡量做出對法國更為有利的決定,他清了清嗓子,道:“我倒覺得這是一個很合理的建議,不過,德國在非洲非法占據的殖民地也該歸還給我國了。”
胡楚元點著頭,道:“是的,中國需要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將中國在非洲的主要海外省都聯係在一起。在亞洲,新巴布幾內亞應該單獨歸中國保護,此外,我們沒有特別的要求!”
“那麼……就這樣也好!”
雷蒙-普恩加萊很快就先答應下來,隨即續道:“關於德國必須歸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問題,這也是無需爭議的話題,我們法國需要盡快將這一件事確定下來。”
胡楚元沒有說話。
實際上,他是同情德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本來就是以德意誌民族為主,在1766年才正式並入法國。
當然,某個程度上,在他控製住波蘭和烏克蘭的情況下,沒有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德國也更容易被他控製,為了刻意達到強化烏克蘭的作用,在中俄停戰條約和烏克蘭共和國疆域劃分上,他堅決的將別爾哥羅德和庫爾斯克地區也劃分給烏克蘭,進一步削弱了俄國的鐵礦石資源。
此時的俄國失去了西西伯利亞、伏爾加-喀山兩個石油產地,石油儲備總量至少丟失了90%,再失去克爾斯克,俄國的鐵礦石儲備總量也丟失了近一半。
不管怎麼說,削弱和控製俄羅斯是胡楚元最大的責任。
法國人是貪婪的,迫不及待的想要享受勝利者的喜悅。
在得到了大家的默認和許可後,雷蒙-普恩加萊迫不及待的繼續問道:“那麼,關於軍事賠償和對德奧俄意四國的其他限製條款呢?”
關於這一點,胡楚元倒沒有太成熟的意見。
他既然從俄國那裏拿到更多的領土,又將俄國分裂,必然是給英法更多的利益才能平衡。
所以,英法等國對德奧俄意等國的戰爭索賠已經是必然的大趨勢,無法阻擋。
沒有辦法的辦法……大不了就早點研究原子彈。
胡楚元就在心裏這麼想著。
關於這個議題,基本都是雷蒙-普恩加萊和赫伯特-阿斯奎斯在商量,胡楚元和美國副總統托馬斯-R-馬歇爾並沒有說什麼。
對於德奧俄意四國要求戰爭賠償也是一個無稽之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雖然被壓縮了,整體還是空前絕後,此時,除了中美兩國外,其他各個參戰國都麵臨著巨額的債務危機和通貨膨脹壓力。
法國提出一個新的想法,就是通過國家借貸給德俄等國,支持他們恢複經濟,並逐步償還軍事賠償。
問題是誰有錢?
現在還有錢的國家隻有兩個,美國和中國。
關於中美兩國共同提供貸款的計劃,胡楚元和托馬斯-R-馬歇爾都沒有拒絕,這當然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在總額比例上,英法明顯支持美國通過貸款控製德國,而不是讓中國來這麼做。
這個時期,英法美三國似乎已經看到了更遠的局勢,中國已經控製了俄國、波蘭、烏克蘭和巴爾幹地區,一旦中國和英法美三國之間繼續發生戰爭,德國就是非常重要的前線。
最後,“雙方”做了一個大致的劃分,中國主要向俄國、烏克蘭、波蘭、羅馬尼亞、塞維利亞、保加利亞、波斯尼亞、希臘等地區發放貸款,支持這些國家重建,並行使向戰爭國賠償的義務。
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包括荷蘭、英國、法國的國家重建貸款由美國支持,特別是在德國,而德國承擔的戰爭賠款也是最多的。
就德國的最終賠款問題,法國提出總額為187億英鎊,二十年還清,而法國在德國還清債務之前一直占領薩爾煤礦區。
法國的一貫立場是要建立歐洲大陸霸權,永遠壓製德國。
英美雖然沒有明確反對這個提議,暗中還是不太滿意,但對法國的要求也不太好反駁,反而是胡楚元明確反對。
按照胡楚元的提議,德國最終賠款總額不宜超過50億英鎊,同時保留霍亨索倫家族對德意誌王國的管製權。
除此之外,關於土耳其、東歐、巴爾幹地區,中國和英法兩國的分歧也非常明顯。
雙方雖然大致劃分了勢力範圍,但不可否認,英法美三國都不願意讓中國真的控製這些地區,英美就遠東戰爭條約結束,日本國家地位問題也進行了新的討論,分明是要重新利用日本牽製中國。
一係列的爭論中,布魯塞爾會議已經成了一個新的戰場。
整個會議從1917年3月一直開到了5月底,以中國為主體的亞洲陣營才和英法美陣營達成最終的一致,德國最終總賠款為72億英鎊,以德國財政年度收入的37%為償還款,無限期,年息3%,直至還清為止。
英法對中美兩國的債務轉讓給德國承擔,包含在72億英鎊的總賠償款中,最終計算結果,德國對華賠償總額為14億英鎊,具有優先賠償權,同時,中國又必須支出17億英鎊做為對德貸款,以確保德國能夠最終完成總賠款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