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3 / 3)

在紡織、電器、食品、通信、機械、化工等領域,非三大重工的新企業不斷湧現,逐步成為國內工業的主流。

在汽車製造領域,現代重工、江南重工、富國重工都是國際上最為主要的汽車製造商,國內產能超過144萬輛。

現代重工旗下的現代,江南重工旗下的中華、紳寶、野馬,富國重工旗下的長城都是國內非常知名的汽車品牌。富國重工通過資本運作,在德國控股奔馳汽車公司,在英國控股賓利汽車公司,在美國控股雪佛蘭,在國際市場大幅提升汽車銷售總量。

江南重工並購德國巴伐利亞機械廠,進入歐洲市場,現代重工通過並購法國控股標致汽車公司和歐普集團進入法國殖民經濟體係,並將歐普集團總部和生產基地分遷到希臘、西班牙、法國。

其中,江南重工的中華轎車成為國家元首指定車輛。

總的來說,現代重工的造船,江南重工的汽車,富國重工的飛機,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際,這都是他們的優勢項目。

富國重工的HF-20是國際上載重噸位和可靠性能最高的貨物運輸機,KF-135則是擁有135個座位的“超大型”客運機,也是目前歐美國際市場上銷售量最高的客運機。

在整個世界範圍內,憑借僅次於亞歐同盟市場和龐大的殖民地市場,以及國內的資源、市場、人才、技術、資金優勢,中國持續保持著世界第一貿易順差國的地位,並進一步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在北歐市場和俄國市場,通過英荷富通財團的努力,荷蘭、丹麥、瑞典、挪威、芬蘭、俄國、波蘭、德國達成《奧斯陸貿易互惠條約》,建立北歐貿易組織,而中國、英國、美國陸續加入該組織,成為三大非北歐成員國。

籍此,中國也擴大了在北歐的貿易額,並通過奧斯陸條約將英荷富通財團、巴斯夫財團的勢力擴散到整個北歐。

在這一階段,外國資本在華的投資規模雖然繼續增大,總比卻已經不足7%,國內資本大規模溢出,進入中國勢力範圍的各個市場,也在不斷擠入歐洲市場,在南美市場和美國資本的競爭則日益加劇。

依靠阜康財團的支持,力拓公司也逐步深入巴西、委內瑞拉、智利、秘魯市場,中潤公司旗下的芝華堂也在阿根廷設立新的乳業基地,在南美洲銷售乳業製品。

在中國資本的帶動下,希臘、朝鮮、菲律賓、泰國、羅馬尼亞的經濟總值都進入世界前三十強的範圍,剛果、波斯、奧斯曼、烏克蘭、波蘭的經濟也邁入世界前二十強的席位。

上海、香港、新加坡三地股市總值已經超過倫敦,國內的銀行業競爭開始加劇,新的資本家越來越多,大部分銀行的股市化特征都非常明顯,通常是幾十個大資本家才能集體控股一家銀行。

雖然,阜康財團所遭遇到的挑戰越來越激烈,胡楚元卻深信這是前所未有的好事。

在國內通過對旗下中信銀行、中國通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股份分散,對長江銀行、徽商銀行小幅套現,同時伴隨著歐洲資產的逐步恢複,阜康財團開始重新切入美國市場,和羅素家族、摩根家族爭奪美洲銀行的控股權。

利用旗下龐大的金融帝國和巨大的杠杆作用,即便是美國目前最為強大的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財團才無法擋住阜康財團在股市上的強行增持。

幾乎沒有太費力,阜康財團就重新控製了美洲銀行集團,並對美洲銀行、紐約銀行實現了穩固的超過51%的控股權,通過對美洲財團的反攻,阜康財團繼續穩固住對標準國際、國際通用、萬旗三大集團控製,並將美洲財團在南美洲的資產也控製在手中。

1923年4月,胡楚元通過阜康財團和其他國內資本家的操作,巧妙利用法國和西班牙的債務問題,將摩洛哥正式轉變為中國保護國,控製了世界磷酸鹽儲備總量的90%。

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良好的對中央國有資產的投資,中央政府在1922年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55.7億中圓,約合6.265億英鎊,相當於英國全年財政收入的2.43倍。

其中,國家稅收占據53%,國有資本投資收益占37%,海外省進出口關稅提取占7%,其他收入占3%。

隨著國家收入的不斷增加,中國海軍的軍費也更加充裕,海軍軍費相比英國高出37%,比美國高出24%,比法國高出42%,每年仍然維持最低新增兩艘戰列艦、一艘戰列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的速度,不斷增強海軍。

英美法三國被迫持續增加主力戰列艦,以和中國海軍抗衡。(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