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3 / 3)

為了說服弗裏德裏希-艾伯特和工黨重新組閣,胡楚元順勢邀請他訪華。

在軍事合作上,胡楚元也秘密的批準了一個新的計劃,允許德國總參謀部派遣一部分德國青年軍官到中國秘密進修,特別是學習機械化兵團快速作戰思想和整體論思想。

整體戰爭論思想是李開鄴在中國陸軍總參謀部提出的理論,即在整個戰爭期間要充分考慮國家實力和對手實力製定合適的軍事戰略,在大戰略上首先要確保優勢地位,同時在戰術上要不斷實現戰略任務,用最強的優勢力量打擊對手最為脆弱和致命的地方,在最短的時間克製、減少、消滅對手的戰爭能力,最終確保國家戰爭的勝利。

圍繞這一理論,李開鄴在中央軍事大學建立了一整套的理論分析課程,讓學生學會分析整個局勢,學會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對手的劣勢,同時有大量的演習課程,鍛煉青年軍官的指揮能力。

同時,中國在軍事上還有另外一套秘密武器,那就是軍隊軍校化,這恰恰是不能在國內建立軍事學院的德國所急缺的體係。

在德國的短暫訪問後,胡楚元對於德國的情況愈發有了更為清晰的體會,其實,中德兩國上層階層在政治思想上基本是一致的,隻不過,中國成功了,而德國失敗了。

這個想法堅定了胡楚元在德國加大投資和恢複的決定,離開德國之前,他將德國商業銀行從瑞士聯合銀行中分拆開,加入到英荷富通財團的陣營中,同時批準英荷富通財團和巴斯夫財團繼續在德增加投資的計劃。

此外,他也正式允許中信財團進入德國,特別是通過中信社在德國建立德國農業信貸合作社。

結束了在德國的訪問後,胡楚元又陸續在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烏克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進行訪問,除了波蘭和烏克蘭,其餘基本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有些已經在亞歐同盟內部的支持中恢複了元氣,有些如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都還處於一個混亂的時期。

這個時期,胡楚元開始考慮將大公黨的中間派政黨思想擴散開,在整個亞歐同盟體係內,引導各國經濟良性的發展。

中間派思想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那就是對國際財團的扶持。

當然,這也是因為國際上最重要的財團基本就是大公黨和德國工黨背後最主要的力量。

1924年9月,胡楚元返回國內。

此時,他所麵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新一任的總理人選,在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總統的寶座上,他最高可以出任到1933年。

在經過挑選後,他決定推選楊士鑲出任新的總理,王朝清出任副總理兼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而胡維中則擔任國家經濟產業部部長兼任國家資產委員會主任,駱成驤出任國家外交部部長。

1925年3月,國會進行重新選舉,憑借在黨內的特殊地位和大公黨在國會中占據著70%席位的實力,胡楚元對國家總理府內閣進行的調整都通過了決議。

最終楊士鑲、王朝清、胡維中、駱成驤四人成了國家總理府的中堅樞紐,而在整體內閣的調整中,新一代的四十五歲左右的內閣部長陸續出現。

這些人都是胡楚元在黨內觀察和培養了很多年的新力量,他在此時對內閣全麵的大換血,實際上就已經是在為經濟危機和後續可能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做準備。

5月,德國總理弗裏德裏希-艾伯特應邀訪華,在結束了為期一周的訪問後,正準備繼續訪問日本,他就因為闌尾炎而住院,被迫在北京同濟醫院做了一個闌尾切割手術。

因為在手術期間有並發炎症的跡象,在使用抗生素類藥物穩固住病情後,弗裏德裏希-艾伯特又在北京多逗留了一個月。

恰恰就是在這段時間,通過在北京的觀察,對中國經濟、軍事、社會的整體評估,以及和胡楚元的交談,弗裏德裏希-艾伯特最終做出決定,選擇將德國社民黨的中間派和右翼派力量同德國工黨合作,重新組建新的德國工黨。

社民黨是整體性的****政黨,它的中間派和偏右力量其實就是德國工黨,兩者在政治綱領上基本一致。

確切的說,大公黨就是中間派政黨,介乎於****和****之間。(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