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國天下(2 / 3)

胡維賽和胡楚元的關係還不是特別好,很多時候,胡楚元總覺得維賽不喜歡胡家的這種身份,也可能是討厭他生父胡品元和生母的關係。

維賽還是很可憐的吧。

為了錢,他的生母不要他,為了做駙馬和官職,他的生父也不要他,隻能寄養在胡楚元這個大伯家裏。

胡維賽17歲回美國生活,後來就很少回來過,每年隻是讓大姐胡維蕙稍一些信和賀卡給胡楚元。

真正等胡維賽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幾個孩子,漸漸明白為人父母的那些難處,明白了家的含義,他才每年都會回國和父母一起過年,順道也將胡楚元的孫子孫女帶回來,和其他的堂兄妹們一起玩上一段時間,讓他們明白整個大家族是什麼意義。

人生啊,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年紀大了,慢慢就會理解人生其實就是這個樣子。

人嘛,就這麼活一遭,茫茫宇宙之中,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

哪怕你是這個星球上最有權勢的人,你死了,那也就是死了。

家。

其實是一種生命繼續向下傳承的希望,一種生命的本能。

在胡楚元這個年紀,這個階段,他是看的非常開,對這些也能夠真正的體會清楚,對於這場即將會到來……而他也沒有能力避免的世界經濟危機,他更看的很開。

他在這個時期所能做的唯一選擇就是接受。

或者,他已經失去了青春時期的那種豪邁和壯闊,殘留在體內的隻是一種波瀾不驚的經驗和平穩。

當然,他也很清楚,即便世界經濟危機來了,他也有辦法盡力保護中國不受到太大的衝擊,保護這個家,保護這個大家族的壯年的、青年的、少年的孩子們。

危機就危機吧,蕭條就蕭條吧。

隻要中國的孩子們還有書讀,農民還有地種,哪怕有很多的失業人口,隻要政府能夠保證救濟金和賑濟糧的發放,那也就無所謂了,最終……一切終將是還會恢複的。

雖然胡楚元已經沒有權利管理國內的內政,可他畢竟是胡楚元,畢竟是大公黨的主席。

按照胡楚元的意思,中央政府在國內加大了國家糧食儲備中心的建設,國家在法國、俄國的債務慢慢回縮,國家外彙比例中,法郎、美元、馬克、盧布繼續調低,開始選擇在較低的價位增持白銀,並逐步增加黃金儲備總量。

國內的貨幣政策開始趨向保守,國家貨幣貼現率小幅增加到3.32%,對於在華各銀行加強監管,嚴格要求各銀行開始逐步增加儲蓄儲備率。

1925年9月,關於國內證券交易中心的問題最終有了結論,香港股市合並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成為香港證券交易所在東南亞的分部和地區交易結算中心。

在馬普托、馬塔自治區,單獨分設兩個新的證券交易所,整體上受製於香港證券交易管理局。

上海股市繼續維持較為穩定的國內金融中心地位,限製外資的自由進出和流動,也不掛牌國外公司,而香港股市則被設置為國際金融中心,允許外資在較為寬鬆的監管政策下進出,同樣允許外國企業掛牌。

隨著整體金融和經濟政策趨於保守,中國經濟的增長幅度在1926年開始降低,對歐美出口增速明顯減弱,大中華區內部的進出口總額有所提高。

1926年3月7日,國內推出《失業保護法案》和《社會保險法》,對社會保險實施全麵強製推行製度,並將失業保險、醫療保險融入社會保險中。

3月14日,在中央政府的調控下,全國工商業最低時薪增加到0.22中圓,即便是臨時工,每個小時也必須拿到22銖的最低報酬,全國開始禁止童工,工商業一概不得聘用15歲以下青少年。

在全麵執行較為強硬的保守經濟政策,國內經濟增速進一步減低,國際資本明顯向歐美流動,美國股指和倫敦股指都在大幅攀升。

中國有沒有出現資本溢出的現象?

答案肯定是有的,大幅度的內部基礎建設和外部發貸使得中國在1923年就有了明顯的柯立芝效應,但是,胡楚元通過新一輪的大規模國家信貸,將柯立芝效應分散在整個殖民地體係內。

隨著國內金融政策收縮,國內大量溢出資本進一步湧向新加坡股市和國際市場,對美國和倫敦股指有了明顯推幅效應。

到了1927年初,美國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債權國,中國在英法俄意等國的債權基本清空回收,但對本國殖民地體係和亞歐同盟體係內部經濟體的債權則繼續在增長。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在胡楚元和胡緘元的兩個老頑固的堅持下,阜康財團在歐洲經濟的抄底投資開始陸續撤離,1927年秋,阜康財團在美國股市持有的巨額股票也在逐步套現。

伴隨著阜康財團在美國股市的撤離,以及摩根、梅隆、洛克菲勒、羅素等美國財團加大反攻力度,阜康財團對美洲財團的控製力也重新減弱。

排除基本看不見的,隱藏在一百多家分支機構背後的阜康財團,太古財團就是歐亞非澳四地的第一財團,美洲財團則是整個北美洲和南美洲最大的財團。

控製美洲財團就是將美洲經濟控製在手裏,對於推行“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政策,確切的說,是推行“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政策的美國人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在美國經濟的新領袖安德魯-梅隆的率領下,美國四大財團都開始加大了對美洲財團控製權的競爭。

最終,阜康財團和美國四大財團達成一個協議,以英荷富通財團入主標準國際,由富國財團、英荷富通財團、美洲財團聯合控製標準國際集團,以此為妥協,阜康財團放棄對美洲財團控股權的爭奪戰。

1927年10月,阜康財團轉讓美洲財團綜合股權的24.57%股份給美國本土的四大財團。

經過這一手的轉讓,阜康財團從美國資本市場套現73.3億美元,在美洲財團僅保持11.03%的股份,以及對美洲銀行股份優先購買權的特權。

套現之後,這些資金逐步撤離美國,在國際市場兌換黃金和白銀。

胡楚元的選擇主要是增持白銀資產,特別是國際白銀期貨,他非要控製標準國際集團的目標就是要繼續控製白銀產量,利用這個基礎逼迫白銀在經濟危機期間高速增值。

這個世界上隻有兩個東西的價值不會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甚至還會反向增長,那就是黃金和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