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演習中,排長要學著做連長,連長要學著做營長……通過這種臨時提拔的訓練,不斷增加青年軍官的指揮能力和大局觀念。
中國海軍主要集中在蘇拉威西海區、庫頁海(俄國稱鄂****次海)、琉球海域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特別是最近幾年,因為主要項目經常會改變為以航母為中心,演習會非常的保密,地點也不停的變換。
海軍軍費增長較為,可查的新增開支主要集中在海軍陸戰師的裝備更換,航母建造則主要使用隱形軍費,避免被敵國情報機構發現。
隨著備戰趨勢的發展,國內國民警衛隊也改編為國民警衛軍,增加訓練規模和士官,增加裝備的更換,並對國民警衛軍實施準二線兵團的培訓計劃。
在這一時期,螺旋槳戰鬥機的發動機引擎增加到了1100馬力,相比國際世界的平均水準要高出20%。
國內的直升機技術已經成型,正在西北和西南地區進行小規模的秘密服役和測試,在海軍秘密基地也有十多架,主要用於偵察工作,特別是反潛偵察。
雖然還沒有大規模的列裝,1925年之後設計、生產的驅逐艦、巡洋艦、戰列艦中都事先考慮了直升機的停機坪。
武裝直升機的設計也在加快研究,預計能在1935年出現第一架武裝直升機。
火箭炮和導彈的研究工作都有了很大的進展,目前的試驗型號還是在繼續加強慣性陀螺儀的精度,理論上來說,火箭炮和導彈的最大差別就是有沒有製導裝備,不過,國內的大口徑火箭炮也有安裝廉價製導設備的計劃和試驗項目,這當然是主要在針對日本。
艦載型的導彈也在研究,為此,國內已經開始研究新型號的安哥拉級導彈巡洋艦。
現在,國家軍事工業研究院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將多個雷達係統整合起來,有效增加雷達的監測精度,在海底、海麵、空中形成三個監測體係,並利用統一指揮體係對整個武器係統進行有效的控製。
依靠寬裕的國民財政收入和國家資產增值,在軍事擴張的同時,國內殖民地體係,特別是海外省的建設仍然在加強,對東南亞和亞歐同盟內部,國家投資和國民資本投資的比例仍然在不斷擴張。
胡楚元所奠定的中間派政黨政策,通過宏觀經濟調控、建設的方針,不斷深化國民經濟體係的建設和提升,在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前提下不斷加大國民經濟收入和產業扶持政策,這一係列的思想仍然在不斷促使中國經濟繼續快速發展。
從1931年開始,中國GDP總額就在繼續以不低於7%的高速快速發展,國家經濟也維持著出口和內需的平衡發展。
國際局勢繼續緊張著,隨著軍事力量逐步增強,1935年開始,國家擴張主義明顯占據上風,1936年,中國夏威夷達成自治邦加盟協議,吸收夏威夷王國為海外自治邦。
在這場競爭中失利後,美國被迫從珍珠港撤走海軍,同年,美國國會通過緊急軍費法案,對美國海軍軍費實施大幅度的增加,開始和中國進行全麵的海洋競爭。
1937年,中國在非洲的殖民軍開始陸續介入中非、乍得,並試圖修通蘇丹到利伯維爾的鐵路,中法兩國在中非地區不斷發生小規模的衝突,逼迫法國殖民軍斷斷續續的向北撤退。
1938年,中國在雲南、阿富汗、克什米爾地區的駐軍明顯增加,英國被迫增加在緬甸、印度地區的殖民軍編製規模,並將武裝印度殖民軍做為維持英國在亞洲權益的核心任務。
從1938年開始,中國就緬甸、馬來亞、印度的獨立問題不斷向英國發起挑戰,開始通過扶持反抗軍等方式,不斷扶持地方武裝對英國發起進攻。
於此同時,隨著本身軍力已經恢複到一戰前的規模,德國也開始要求法國歸還洛林、阿爾薩斯地區,以及德國在一戰之前擁有的殖民地,並且是越來越強硬,本國海軍規模更是逐步超過了法國。
英法為了進一步的拉攏意大利,誘惑西班牙和葡萄牙,將埃塞俄比亞給予了意大利,實際掌握在中國手中的利比亞也在名義上承認歸意大利所有,摩洛哥則給予了西班牙,並承諾可以將安哥拉歸還葡萄牙,中國在南美洲持有的殖民地將可以歸屬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