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大結局(謝謝支持)(2 / 3)

俄軍隻能靠大量的火炮部隊來彌補這個缺點,本身繼續立足於防守作戰和消耗戰。雙方的空軍規模都在兩萬餘架,實際上的技術代差是非常明顯的,飛行員的技術素養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雙方在空中大規模交戰的結果隻是俄軍再次喪失了製空權。

在此基礎上,同盟軍空軍開始新一輪的大規模轟炸,裝甲兵團部隊則在空軍的支援下強行切割對手,大規模空降部隊在空降坦克的支持下,不斷包抄對手的腹地要害,武裝直升機的大規模出現,火箭炮和導彈的全麵投入。

從1942年8月22日發起總攻,到1942年10月,俄軍開始大麵積的潰敗,俄軍戰俘已經多達五百餘萬人,中國北線集團軍率先突破莫斯科防禦圈。

此時的莫斯科早已被炸的一片荒蕪。

贏取莫斯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自此,整個亞歐同盟在鐵路運輸上就多達三條貫穿線.

與此同時,大西洋聯盟國和亞歐同盟國連續在多個戰場爆發了大規模的戰役,由於在海軍方麵失去了相抗衡的實力,大西洋聯盟駐紮在非洲的軍隊迅速向南非、摩洛哥兩個地區大規模撤退,開始實施戰略上的大收縮,而在此期間,同盟軍則迅速擴大占領地區,並在摩洛哥和南非投入兵力進行更大規模的決戰。

在西班牙戰場,亞歐同盟軍依靠海軍優勢對巴塞羅那實施了大範圍的轟炸,並著手封鎖英國到葡萄牙的航線。

同樣是在這一時期,英德兩國在英吉利海峽的空戰中也逐步分出了勝負,F-7山貓戰鬥機雖然在中國空軍和海軍中的軍購合同中負於F/FEI-8係列,卻有了機會在亞歐同盟國的其他市場大麵積生產,特別是在德國,依靠阜康財團在歐洲市場上協調和生產,F-7係列戰機迅速加入整個德國空軍。

1942年4月之後,F/FEI-8係列的雙引擎兩側進氣重型戰機開始大規模出現在歐洲戰場,對海峽空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F-20係列戰機在德國、法國、意大利、希臘、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烏克蘭大麵積投產,生產數量日益擴大,對整個戰爭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到了1942年的階段,特別是隨著美英在大西洋上的聯係被扼製住後,英國逐漸無法抵抗住亞歐同盟的空軍攻勢,倫敦等重要工業城市慘遭到大麵積的轟炸。

隨著美軍采取緊縮戰略,試圖在中北美洲和亞歐同盟進行本土決戰,西班牙和非洲戰場原有的平衡迅速被打破,由於無法對巴西戰場給予援助,巴西也被中國軍隊攻克。

接連在多個大戰場的失利,特別是俄軍的慘敗已經讓大西洋聯盟走到了最為慘烈的階段,戰鬥士氣也急劇低落。

中國北線集團軍繼續向俄國緊逼,11月底完成對聖彼得堡的包圍。

1942年10月底,印度全境被攻克。

11月27日,南非被占領。

由於美軍對中美洲的爭奪異常激烈,至1942年10月,中國陸軍美洲集團軍被迫撤至巴拿馬防線,南洋聯軍和南線集團軍部分主力開始調往中美洲戰場。

蔡鍔之所以要在中美洲開戰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裏是非常難以進行大規模決戰的,無論地理、環境、氣候都是異常的惡劣,比越南惡劣一百倍,到處都是熱帶雨林。

換句話說,他可以在這裏用很少的兵力就能守住,投入小,回報大,幾十萬人的部隊就能拖住美軍幾百萬人,並能很好的切斷美英大西洋聯盟同南美洲的聯係。

在各大戰場都逐漸進入尾聲後,對日作戰計劃提上日程,遠東集團軍和南洋聯軍開始從南北兩路對日本九州島實施登陸作戰。

此時的中國國家軍事委員會和德國正在完成一個更為特殊的任務,那就是徹底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原子彈的研製工作在1941年底完成,代號雷神1號的第一顆原子彈在西北沙漠裏引爆成功,目前正在繼續加大鈾235原料的提取,試圖製造更多的原子彈,同時繼續進行氫彈的研製工作。

根據鄂托克旗研究所的報告,氫彈的研製工作會進展的更為順利一些,如果隻是單純想要引爆,大約在兩年就可以完成。

從美英方麵搜集的資料顯示,此時,美國的原子彈工程也已經全力拉開,某種程度上更是他們最後的保護傘。

是否要使用原子彈,這在國家軍事委員會七名常委間產生了比較大的爭論。

1943年4月,俄羅斯第三次被擊潰,首都聖彼得堡被攻陷,同年3月,遠東集團軍完全占領日本九州島,對日本沿海大城市的轟炸計劃也已全麵開啟。

由於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裏,美英海軍還是無法同中國海軍抗衡,中國大西洋聯合艦隊甚至開始和德國海軍聯合夾擊英國皇家海軍的本部艦隊,孤立無援的伊比利亞半島最終被攻陷。

1943年5月,西班牙被全麵攻克,臨時政府宣布退出大西洋聯盟,6月14日,葡萄牙宣布戰敗。

1943年7月3日,歐洲大陸戰場全麵結束戰鬥,超過170萬人美英部隊成為戰俘。

隨著亞歐大陸戰場上的戰爭已經暫告平息,大西洋聯盟最後剩下來的國家就剩下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然而還有一大堆的偽政府,在華盛頓,法、俄、西、葡、比利時……大量的流亡革命政府居無定所。

在東京被連續轟炸了幾個月,大西洋聯盟卻根本無法援助的情況下,日本政府選擇承認戰敗,退出大西洋聯盟。

這根本就不是胡楚元熟悉的那個日本。

日本的陸軍雖然很早就完成的總動員,集結了四百多萬陸軍準備和中國遠東集團軍抗衡,結果卻是殘酷的,在裝備和戰鬥素質完全不如中國、外部沒有任何援助、海洋封鎖長達兩年的情況下,日本根本不能繼續打下去。

這已經不是一個靠陸軍兵員數量和步槍就能決定勝負的時代了,特別是對日本來說,它的主要工業基地都集中在沿海大城市,隨著“轟”計劃的執行,東京、橫濱等地區的工業基礎不斷被毀壞,他們幾乎無法再打下去。

日本如此早的放棄掙紮,這樣的結局讓胡楚元頗感意外,也感到遺憾。

為了阻止美國人繼續從事原子彈的研究,國家軍事委員會最終同意使用原子彈攻擊美軍,然而是在差不多同時期,美國已經開始和中國重新接觸,希望達成停戰協議,問題是此時停戰的代價實在是太大。

即便是美英兩國也無法付出足夠的軍費賠償,而美國提出的停戰協議中確實沒有任何和戰爭賠償有關的條款,隻是將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分割給中德兩國。

為了最終迫使美英兩國同意中方的所有條款,1943年9月4日,太平洋艦隊對美國大西洋艦隊總部諾福克海灣實施核導彈攻擊。

或許,這就是命運。

原子彈的成功爆炸讓整個美國震驚,蔡鍔同時發表名為“最後的機會”的演說,希望美英無條件接受所有條款承認戰敗,否則,中國有能力對美英兩國發射超過兩百枚核導彈,並且,下一個攻擊目標將是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

雖然中國此時沒有兩百枚核彈頭,三十顆還是有的,更重要的是氫彈的研製實際上也接近了尾聲。

1943年9月10日,英國丘吉爾首相宣布辭職,新首相接受中國所有條款,無條件宣布戰敗,承認印度、南非、英屬維爾京等殖民地歸屬中國,承認加拿大獨立,並對亞歐同盟賠償戰爭損失120億中圓,英國承諾不從事核武器研製。

同日下午4點,美國宣布接受所有停戰條款,承認戰敗,對亞歐同盟賠償戰爭損失242億中圓,阿留申群島歸中國所有,中止現有核武器研製計劃。

1943年9月14日,加拿大就戰敗問題和中德兩國達成最後協議,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宣告結束。

1943年10月1日,亞歐同盟和英美諸國在新加坡舉行會談,製定了《新加坡條約》,蘇伊士運河歸埃及所有,巴拿馬運河歸中國所有,英法美西葡意俄七國總計向亞歐同盟賠償755億中圓,法意等國賠款一部分折入戰爭中後期的軍工物資產品無償輸出.

做為戰前的承諾,非洲以******教為主體的國家在亞歐同盟中恢複獨立自治權。

烏克蘭從俄國得到整個庫爾斯克鐵礦區,並和俄國以頓河為交界區,韃靼、北高加索地區、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立陶宛、愛沙尼亞從俄國脫離。

愛爾蘭從英國完全獨立。

洛林-阿爾薩斯地區永久歸屬德國。

由中德美英法組建新的世界自由貿易組織,各國在組織內部公開市場,並有權按照本國的情況,製定一定程度的保護性關稅,但其關稅的額度不得高於世貿組織的最高上限規定。

至此,世界上超過75%的黃金儲備總量和45%的白銀儲備總量集中在中國,中國政府對外債權總額達到752億中圓。

……

人們很多時候都會這樣想……如果沒有原子彈,這場戰爭究竟還要進行多久,那時候的美國已經采取了全麵收縮的戰略,準備和加拿大一起在本土迎戰。

如果是那樣的話,這場戰爭究竟又要打多久?

有一點是肯定的,時代已經徹底改變了,這注定將隻能是中國的時代。

中國已經沒有任何異議的成為了世界上第一霸主,無論是在版圖上,還是軍事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影響力等各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