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裂痕初現(1 / 3)

李孝恭大敗逃回關中,震動長安朝野,這次出兵弘農郡是唐王朝進軍中原的第一步,卻以慘敗收場,駙馬、兵部侍郎趙慈景陣亡,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一次失敗還在倒下老對手楊元慶的刀下,令無數人唏噓,一連數天,長安上至公卿大臣,下至腳夫走販都在談論著這場令人難以接受的慘敗.

但皇帝李淵卻在此事上一反常態地沉默了,隻是匆匆拋出一個‘出兵時機不對’的結論,便不再提及此事,也不在朝會中討論,更沒有對敗將李孝恭做出任何處罰的決定,頗有一點將此事束之高閣,不了了之的態度,一些政治敏銳的大臣都意識到了,這件事或許涉及到皇族內鬥,李淵有難言之隱.

長安明德門,一隊數百人的騎兵護衛著秦王李世民從城外疾奔而歸,城洞內的民眾紛紛向兩邊散開,騎兵隊徑直衝進了城內,幾十名守門士兵阻攔不及,隻得眼睜睜看著他們在朱雀大街上奔遠.

“那是秦王殿下,今天怎麼會強闖城門?”

守城士兵們議論紛紛,都不解一向極重規矩的秦王,竟然也會像紈絝權貴子弟一樣強闖城門.

“或許秦王殿下惱火吧!畢竟弘農郡的慘敗,誰心裏都不會好受.”有善解人意的士兵猜到了李世民心情不好.

“秦王竟然是從隴西趕回來,弘農郡的事態一定很嚴重.”

“聽說和齊王有關”

“噓!別亂說話.”

士兵們低聲議論著,望著秦王李世民遠去.

李世民率軍在隴西和薛舉軍隊對峙,三天前他得到緊急情報,李孝恭兵敗弘農郡,趙慈景陣亡,三萬軍幾近全軍覆沒,這場戰役的慘敗令李世民憤恨不已,早在父皇派援軍去弘農郡,而不是把李孝恭的軍隊撤回來,他便知道此戰必敗無疑.

他的父皇過於看重地盤而輕視士卒,正是這種觀念導致父皇做出錯誤的決策,而隨後父皇又犯下了一係列的錯誤,派禦史於誌寧去調查潼關搶人事件,在臨戰時刻應該是先換帥,戰役結束以後再慢慢調查,一邊調查,一邊作戰,兩個彼此敵對的主帥怎麼可能配合作戰.

現在李世民擔憂的是軍心,父皇在處理潼關事件中失策已導致軍心不穩,這件事若處理不好,將極大影響軍隊士卒為李氏王朝效命的信心.

李世民心中憂慮之極,同時也充滿了對兄弟齊王李元吉的憤恨,他很了解自己的兄弟,自私薄涼,心胸狹窄,心狠手辣,讓他為援軍主帥就是父皇的失策,李世民緊咬嘴唇,一路打馬疾奔,很快便回到了秦王府.

秦王府位於崇仁坊,是原隋朝秦王楊俊的府宅,翻修一新後,成為了李世民的王府,秦王府不僅僅是住宅,同時也是秦王府屬僚的辦公之處,包括長史、司馬、文學、錄事參軍、六曹參軍事,也包括李世民的眾多幕僚,文學館諸士等等,都在這裏辦公.

目前秦王府長史是長孫無忌,司馬是段誌玄,文學是房玄齡,錄事參軍為顏師古,長孫無忌和段誌玄現都在隴西軍中,秦王府便由房玄齡主持日常事務.

李世民翻身下馬,匆匆走進了府中,房玄齡聞訊迎了出來,他沒有想到李世民會這麼快趕回來,不由又驚又喜,“殿下這麼快就趕回來了嗎?”

“哎!”

李世民長歎一聲,他見兩邊有好幾個從事,便忍住了心中的感慨,指指自己的官房,“去房裏說話吧!”

李世民走進自己房中,一名侍女替他脫去外裳,裏麵穿著月白色的緊身英雄袍,腰束革帶,顯得格外精神抖擻,但他心情卻抖擻不起來,他擺了擺手,讓侍女退下.

房玄齡走了進來,笑道:“心中還在鬱悶了嗎?”

“已經是傍晚了.”李世民歎了口氣,他今天無法去見父皇了,他又轉身向窗外望去,西方天際烏雲密布,一片朦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