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耶穌底作品(4)(1 / 2)

這是何等有力的文字,辭氣磅礴,正氣彌滿,一段比一段深刻,可說是最高的“罵人藝術”。用八數並行體的,就是《八福》,正和《七禍》相對。我們讀《七禍》時覺得如疾雷震山,如怒濤拍岸,令人心驚魄動;但讀《八福》時便不同了,覺得如雨後的天地,暗香浮動,花影扶疏,又如從仙界來的悠揚樂音,清新無比。他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安慰。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世界。

慕義如饑如渴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得見上帝。

叫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之子。

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得有天國。”

另外一處,把“四福”和“四禍”並行對照,也是別饒興趣的文字:

“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上帝的國是你們的。

你們饑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得飽足。

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

你們為人子被人恨惡,拒絕,辱罵,除名,以為是惡的人有福了,那時你要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的賞賜是大的,他們祖宗苦待先知也是這樣。

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受過你們底安慰。

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饑餓。

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

人都奉承你們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祖宗看待假先知也是這樣。”

我們讀前半時,如清晨底鍾聲,借著晨風而響徹高空,令人隻覺心曠神怡;讀到後半便陡然峰回路轉,覺得是另一境界,如處身在暮靄沉沉,陰霾四布,地獄底火焰就在前麵燃燒著一樣。

耶穌不但是個詩人,並且是最成功的寓言家或小說家。他從不用抽象的方法向大眾講說他底思想,他隨時隨地都能編織具體的故事來作比喻或象征,他說:“我要開口用比喻,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他所編的比喻、寓言,或故事,驟看好像是在不經意之間編成的,但確實是萬世不可磨滅的傑作,在《四福音書》中像一幅幅的美麗圖畫展開在我們眼前。其中最為近代世界文壇所稱譽的,就是《路加》十五章所載的《浪子回頭》。哈彌爾頓(Clayton

Hamilton)

一派的小說學者,都拿它當做最模範的短篇小說看。哈氏在《小說法程》裏說:“《浪子回頭》一篇,雖作於千百年前,極合近代之短篇小說觀念。能以最經濟之法,最能動人之力,發生獨一之敘事文感應也。”哈氏把這篇故事加以詳細的分析解剖之後,報告結果說:“《浪子回頭》這篇僅五百餘言,然自結構論之,誠古今之絕作也。所表現者,為人生重要之真理,其中三人物,表達皆甚明晰,閱者之所得,較長篇小說中之主人或尤多。所敘事實,於經濟、動人二者,兼顧並重,分配得度。而英皇詹姆斯時諸翻譯家所譯之英文,尤極佳之文章也。所用之字,簡而切情,雅而明達,大半原於撒克遜之單一綴音(Monosyllabic),全文用由二綴音以上組成之字,不及六七,然字之排置則甚雅,有自然之音韻,足以引起感情之反應。”這樣看來,耶穌在兩千年前脫口而出的故事,竟被認作近代短篇小說底模範傑作,若不是絕世的天才,怎能做得到呢?現在引錄朱寶惠重譯本參合“和合官話”本中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