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一個好的基金經理對於基金公司的生死存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1987年股市崩盤,索羅斯判斷會從日本開始,然後才是美國股市,但是他原本放空的日本市場反而走高,量子基金受到重創,他並沒有執迷於自己的判斷,而是立刻認賠出場。在這裏索羅斯堅持的原則是:先求生存,再求致富。所以雖然這次的投資失敗,但全年的基金表現仍有14%的盈餘,也為他日後的大戰留下了籌碼。
證券市場的波動性較大,如果能夠長期立足於證券市場並有良好過往業績,就證明該基金經理有較強的專業管理能力,值得投資者信賴,他所管理的基金產品的業績表現也可以期待。
我們在選擇基金品種時,不妨將目光鎖定在明星經理身上。原因之一是明星經理經驗豐富,風格成熟。原因之二是無論是本身擁有明星經理的公司還是那些後來挖進明星經理的公司,他們為了留住人才,必然會為明星經理們提供優厚的待遇,為他們配備公司最精幹的團隊,配備最強大的研發力量,授予他們在基金運作上最大限度的自由,明星經理發揮其投資能力的空間也比較大。目前國內共有約320名基金經理,2005年,基金經理變動達88人次之多,而到了2006年,基金經理變動更是達到118人次的巔峰。有成立不久的銀行係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長就坦言,公司用人標準非常明確,那就是盡量從現有基金行業挖人,而且都是挖“好公司”的“好人”,擺明了就是隻要明星基金的明星經理。我們仔細搜尋就會發現,在許多銀行係基金的核心崗位上,都是其他基金公司的骨幹力量。
由於目前有關基金經理在投資中作用的資料很少公開,基金經理實際所負責任及投資權限對公眾來講並不透明,所以我們也很難判斷基金經理對投資的具體和實際影響。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基金收益明顯分化的今天,基金經理的水平對基金業績的影響相對直接。在其他條件相當的情況下,從概率的角度來看,選擇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勝算更大。用句通俗的話說就是,盯住了你的基金經理,很大程度上就是抓牢了你的錢袋子。
當然,這裏並不是鼓動投資者盲目“追星”。基金經理的個人因素對基金業績的影響的確很大,但多數時候不足以一票定乾坤。明星基金經理的影響可能會更高一些,但總的來說,一個基金公司的團隊精神、研發實力可能比基金經理對基金業績的影響更大,尤其是那些倡導“團隊投資”文化的公司。
怎麼樣去挑選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的投資行為,直接影響著基金的運作風格,並決定投資收益。因此,要了解基金產品的運作規律,研究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和特點是非常重要的。投資者選擇基金經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1.不宜過分突出基金經理的個性化
基金的個性化運作規律應是基金產品的運作規律,是資產配置組合的運作規律,而不是以基金經理的個人投資風格來決定,更不是個人投資策略的簡單複製。一隻基金運作的好壞,應是基金經理背後團隊的力量。
作為基金經理應是指揮和引導基金團隊運作的帶頭人。索羅斯曾經找人分擔經營基金的責任,找到人之後,卻又放心不下,經常過問業務,甚至自己做決定,結果導致量子基金首度出現虧損。
經過多次教訓,索羅斯決定把許多重要的工作充分授權給下屬負責,當然本人仍然關心基金的運作,也隨時提供建議,結果量子基金之後又創造了另一波高峰。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隻有團隊合作才能使投資決策盡量合理化。因此,過分宣揚基金經理的個人人格魅力也是不足取的。
2.不要頻繁更換基金經理
一隻基金能不能保持基金淨值的持續增長和基金份額的穩定,對提升投資者信心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也是衡量一隻基金運作好壞的重要判斷標準。隻有穩定才能發展。證券市場發展有一定的階段性,股價變化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國民經濟更有一定的運行規律。不考慮這些周期性因素和階段性變化對基金資產配置品種的影響,基金的運作業績很難通過周期性的變化體現出來。因此,基金經理的更替也應當在遵循資產配置規律的前提下進行,從而打破原有的資產配置組合。長此以往,基金的運作業績可想而知。因此,基金經理更換不應以年份的長短來衡量,而應當以資產配置的周期性長短來衡量。
3.基金經理應當能力全麵、經驗豐富
基金研究在基金產品的運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實踐證明,具有豐富實戰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在基金運作中的勝算係數更大。投資離不開研究,但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於投資。因此,一個良好的基金經理,應當是一個包括研究和投資、營銷在內的多麵手。
看看基金管理人應該具備的素質
基金經理人的素質是投資者考察經理人業務能力的重要依據。以下是基金經理人素質考察的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