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基金拆分則不需要賣出基金公司手中持有的股票,隻需要對基金淨值、基金持有人所持有的基金份額數作出相應的調整即可,調整後的持有人持有的基金份額占基金份額總數的比例不發生變化。用一個通俗的比喻,基金拆分並沒有把蛋糕做大,而隻是把蛋糕切成了更多份。
事實上,基金的拆分隻是為了滿足投資人喜歡低淨值基金而進行的市場營銷活動,沒有太大的實質性意義。
舉個例子來說,某隻基金的淨值為3元,經過1:3的拆分之後,這隻基金的淨值降為1元左右。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在不考慮手續費用的情況下,他在拆分前投資1萬元,獲得的基金份額大約為3333.33份,而在拆分後,同樣投資1萬元所獲得的基金份額為1萬份。看上去手中持有的基金份額增加了,但實質上他所擁有的投資金額、投資收益都沒有任何差異,如果基金淨值增加10%,拆分前後,他的投資收益增加都是10000×10%=1000(元)。
因此成熟的投資者麵對各式各樣的基金分拆活動,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地進行基金投資。
3.按比例配售也有限量
按比例配售也是2007年基金投資者所遇到的又一個新問題。推出按比例配售的初衷,是為了解決新基金銷售時的“搶購”局麵,但是隨著基金拆分、分紅的熱潮,按比例配售的辦法也被引入到了老基金的再度營銷中,如最近進行拆分的多隻基金都采用了按比例配售的辦法。
有的投資者認為,既然實現了按比例配售,就不用像以前那樣趕在發售的第一天去認購或是申購基金了。但是事實上,抱著這種想法的人往往撲了一個空。從一些基金公司了解到,盡管采用了按比例配售的辦法,但是出於保障基金規模和投資者熱情的需要,基金公司會對基金的認購/申購期進行靈活的調整。一位基金公司的人士對記者解釋說:“我們會對已經認購的額度進行統計,到達合適的規模就會停止認購或是申購。 畢竟基金的銷售不可能像打新股那樣,必須保證一定的配置比率。因此,基金公司即使采用了按比例配售的辦法,也在到達銷售上限時緊急‘叫停’。 比如對老基金進行再度營銷,預定的銷售規模為50億,公司希望的配置比例為50%左右,那麼,我們根據統計數據就會在發行到100億左右時暫停銷售。”因此,在最近的基金拆分再銷售中,出現開售一天就喊停的情況就不難理解了。
但是,按比例配售也給投資者帶來了很多新的困擾。一是投資金額無法控製,如一些投資者為了在配售中獲得盡可能多的份額,往往采用了加大投資額的辦法,但是各隻基金的銷售情況和配售比例並不一樣,有時候基金銷售情況並沒有達到預定上限,不需要使用按比例配售,就會導致認購者的投資計劃受到影響。其次是高出配售額度的資金退回賬戶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差”,按照基金公司的規定,多餘的資金一般會在2~3個工作日內退回到投資者的賬戶,但是根據投資者的實際反饋來看,資金退回的時間往往長於這個期限,不少投資者在一周左右才收到退回的資金,這就會對投資者的資金使用產生影響。
因此,即使對於采用按比例配售的基金,投資者也應當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盡量安排在銷售前期進行認購或是申購,同時要按照基金公司和基金的“受寵”程度進行預估,合理地配置資金,以免影響了自己的投資計劃。
此外,一些基金公司在退回資金的過程中發現,有的投資者填入的賬戶信息不準確,導致資金無法及時退回,這一點也值得投資者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