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金新攻勢的開始,投資者在投資基金的過程中會碰到不少新“題目”,例如不少基金公司發出公告,將對旗下基金的認購、申購手續費和份額采用“外扣法”;市場上多隻基金采用基金拆分,取代了往年年末盛行的大比例分紅,以達到淨值歸一;而無論是新基金發行還是老基金拆分時,都不像以往那樣先購者先得,而是采用了按比例認購/申購……這些投資中的新問題,讓新老基民們都不約而同地犯了難,新規則、新辦法的采用,這會給基金投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1.費用“外扣”代替“內扣”

2007年3月中旬,證監會給所有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托管銀行下發了《關於統一規範證券投資基金認(申)購費用及認(申)購份額計算方法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修改有關基金認購、申購費用的計算方法,即統一規範基金認購費用及份額計算辦法,基金公司今後統一采取外扣法對所管理的基金認(申)購的計算方法進行調整,並在三個月內調整完畢。

隨著三個月調整期限的結束,從2007年6月1日起,先後有廣發、富國、鵬華、上投摩根、景順、興業、東吳等20多家基金公司發布公告,將旗下基金申購費用和申購份額的計算方法由原先的內扣法調整為外扣法。

那麼,什麼是“外扣法”,什麼是“內扣法”?

外扣法和內扣法是基金申購費用和申購份額的兩種計算方法。為了計算方便,國內基金公司此前大多采用內扣法。兩者的區別在於:外扣法是針對申購金額而言的,其中,申購金額包括申購費用和淨申購金額;而內扣法針對的是實際申購金額,即從申購款總額中扣除申購費用。其計算方式如下:

(1)內扣法。

申購費用=申購金額×申購費率

淨申購金額=申購金額-申購費用

申購份額=淨申購金額/當日基金份額淨值

(2)外扣法。

申購費用=申購金額——淨申購金額

淨申購金額=申購金額/(1+申購費率)

申購份額=淨申購金額/申購當日基金份額淨值

假設投資者擬投資10萬元申購某基金,申購費率為1.5%,基金單位淨值1.00元。

若按照內扣法計算:

申購費用=申購金額×申購費率

=1500(元)

淨申購金額=申購金額——申購費用

=98500(元)

申購份額=(申購金額——申購費用)/基金單位淨值

=98500(份)

而若按照外扣法計算:

淨申購金額=申購金額/(1+申購費率)

申購費用=申購金額——淨申購金額

申購份額=淨申購金額/申購當日基金份額淨值

其結果是:與采用內扣法相比,采用外扣法可以多得22份左右。由此可見,采用外扣法計算申購份額,在同等申購金額條件下,投資者可以少付一些申購費用,多收一點申購份額,對投資者來說顯然劃算多了。

2.拆分與分紅有區別

2007年5月以來,在基金的市場推廣中,基金公司更多地采用了將高淨值基金拆分來作為營銷的主要手段。如自2007年5月份以來,就有興業趨勢、銀華優癬富蘭克林中國收益、工銀精選平衡等多隻基金實行了拆分,隨後的6月前後也有不少基金把拆分淨值歸一的活動列上了日程表。

其實對於“淨值歸一”為口號的基金營銷活動,投資者並不陌生。不過基金拆分和基金分紅這兩種不同的方式,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區別,有的人還是覺得茫然。

從根本上說,基金分紅和基金拆分是高淨值基金降低“身價”的兩種不同途徑。基金的大比例分紅主要來自於基金大幅調整倉位,將持有的股票售出以獲得現金,滿足分紅的需要。在基金公司看空後市或是調整基金投資方向時,這種方法有利於保住勝利果實,將賬麵收益轉換為實際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