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導讀語:似懂非懂買基金

朋友想做點理財,我建議她買點股票型基金。“買哪個基金好呢?”她問。我說:“A基金業績不錯,可以買點。”

幾天後,朋友又和我在MSN上聊起這件事情,顯然這次她做了點功課。“投資者說的A基金,怎麼這麼貴,有個新發行的B基金1元錢就能買到。而且買A基金的手續費還要比B基金貴。”

“賣得貴的自然是值那麼多錢。A基金已經運作了一年多,買的股票都漲了不少,原來的1元錢,現在已經變成了1.6元了埃”我跟她解釋。

“既然它都漲了那麼多了,還能繼續漲嗎?人家都說漲太高就有跌的危險。而且我1萬塊錢買B基金可以買1萬份,買A基金隻能買6000多份。”朋友說得似是而非。

我開始意識到,一下子跟她解釋不清楚。股票這東西,過去漲跌不代表將來的漲跌,關鍵是今後的前景。A基金持有的股票組合不錯,依然是增長熱點,而且現在市場上的流通籌碼已經不多,這是我推薦A基金的原因。

B基金是新基金就一定有上漲空間嗎?首先B基金募集了投資者的錢後,是在現在這個時點上買股票。現在的市場是大盤已經普漲的市場,B基金已經不可能回到一年前A基金發行時的低位去建倉了。

至於1萬份和6000份的問題,不管是份數多少,折合成基金經理拿去幫投資者買股票的錢,還不是那1萬塊錢嗎?末了,她似懂非懂。

又過了幾天,朋友說她還是買了A基金。我有幾分得意,她卻說:“你還不知道啊,A基金現在也是1元錢1份賣了。”

果然有一公告,A基金對持有人每10份基金單位分紅6元,除權以後,淨值變成了1元。又有一報道稱,該基金公司為了規避投資者的“高位恐懼”,方有此舉。

看來有時候,有些事情確實很難解釋清楚。所以姑且讓我們來了解一下A、B(新、老)基金的不同之處,或者說了解一下基金市場火爆以來近期所掀起的新的贏錢攻勢吧。

隨著2006年股市的走強,基金的收益率普遍走高,基金的賺錢效應初步顯現,投資者購買基金的意願開始增強;而且隨著廣大投資者的基金購買願望越加強烈,更多的基金品種加入投資市場,一輪新的基金的發行高氵朝早已刮起。這些新加入的基金品種彙聚力量,掀起了一波新的基金攻勢。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消息,從2007年6月11號起,市場迎來了新基金發行密集期。盡管不少投資者對股市未來走向比較迷茫,但對新基金發行卻抱以了相當關注。

《第一財經日報》從一些銀行渠道以及證券營業部了解到,由於本輪基金發行正逢市場發生結構性調整期間,相當一部分股民越來越關注起以價值投資、長期持有為主要特色的開放式基金群體。在印花稅率提高,導致股票交易成本有所抬高的現實條件下,轉向長期投資的投資者業已不在少數。在這樣的情況下,基金投資成為不少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通常情況下,新基金發行以及基金所采取的動作,往往與機構投資者對於大勢判斷有一定聯係。在此之前,由於相當一部分機構投資者判斷市場調整難免,因而采取了大規模分紅以及停止基金申購等措施。而當市場因為調整而出現相對明顯的投資機會時,部分基金則推出了利於建倉的新產品以及打開基金申購等舉措。而且相當一部分基金往往提前縮短新基金發行時間。

不過,經過基金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投資者行為的日益成熟,不少投資者對於最新一批發行的基金產品並沒有盲目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