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基金經理投資理念及基金經理投資理念是否與其投資組合吻合: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後,投資者即可大致判斷新基金的投資方向。如果新基金已經公布了投資組合,投資者則可進一步考察,一是考察基金實際的投資方向與招募說明書中的陳述是否一致;二是通過對基金持有個股的考察,可以對基金未來的風險、收益有一定了解。

四看基金費用水平:新基金費用水平通常 比老基金高。許多基金公司會隨著基金資產規模增長而逐漸降低費用。投資人可以將基金公司旗下老基金的費用水平和同類基金進行比較,同時觀察該基金公司以往是否隨著基金資產規模的增加逐漸降低費用。需要說明的是,基金的費用水平並不是越低越好,低到不能保證基金的正常運轉,最後受害的還是投資者。

五看基金公司是否注重投資人利益:投資人將錢交給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就有為投資者保值增值的責任。在曆史中,基金公司是否充分重視投資人的利益,應成為投資者考察的重點。

掌握了以上的“五看”,投資者在購買新基金時,就基本不會出錯。

3.貨比三家——新基金中我選優

新基金自然有自己的優勢,不然基金行業就無以發展。對基金新產品及新種類判斷和時機掌握是選擇其的兩個關鍵因素。如何選優呢?這裏可分為三個步驟來進行操作。

第一步驟:觀察新基金是否有實質性的產品創新。

所謂實質性的產品創新一是看基金產品是否符合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是否具有新的風險收益特征。實質性的產品創新並不多見,因此這類“新”基金,例如中短期債券基金由於成功地抓住了中短期債券市場收益性看好而風險較小的特點因而大受歡迎。簡而言之,看產品是否有適應市場的實質性創新,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新發基金是否是真正的“新”基金;否則,“新”基金多數是“老”基金某種程度的複製品,又何新之有呢?

第二步驟:了解新基金是否在投資理念上有新意,是否適應市場現狀和趨勢。

事實表明中國股市在特定階段投資理念都會出現輪動,在恰當的時機實現理念創新可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這取決於新發基金公司對市場的判斷。典型的例子如2003年底發行的部分基金,在對2004年大盤藍籌概念可能陷入滯漲的判斷下,將重點指向了中小盤、成長型股票,成為2004年“新”基金業績表現的“黑馬”。而反麵的例子則如純粹數量化的投資策略並不適合國內目前的股票市場環境,采用此種策略的基金投資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步驟:購買時掌握適度的時機。

隻有在證券市場適合戰略性建倉的情況下,“新”基金的相對優勢才最明顯。證券市場處於階段性的底部,申購基金時機較好。

當然,對新基金這幾方麵的判斷都需要投資者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從預測未來表現的角度來挑選基金本非易事,要選準新基金就更有些霧裏看花。對一般投資者而言,一是可以谘詢獨立第三方的專業基金研究人士;二是在判斷不清的情況下,投資於業績穩定性和持續性都得到證明的優秀“老”基金,是更加穩妥的選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