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金市場贏利能力的逐漸走強,並為廣大的投資者認可時,可就一改過去羸弱的形象,迅速在大街小巷中竄紅,登堂入室。後來,跟隨國內投資市場的政策逐步完善和理財產品的極大豐富,更多形態各異的基金產品加入進來,究竟該買哪一隻呢?這又成為了投資者的選擇困惑。借助於網絡,各大基金站點都詳細地推出了基金種類排行,標準不一,得出的排行狀況也不盡相同。但是想要投資就必須有所參照標準,排行榜需要物盡其用才真正合理。作為想要賺錢贏金的投資者,怎樣利用好這些參考數據,抑或輔助信息呢?
1.慧眼識基金排行榜
目前國內已經有超過300隻基金,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因此,選擇基金成了基金投資者必做的功課。公開的基金業績排行榜為我們提供了大量信息,是挑選基金時的重要參考。
在公開的基金業績排行榜中,較為普及的是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晨星等機構發布的排行榜。這些基金業績排行榜都會列出過去一周、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兩年的回報率和排名,這樣我們既能看出一隻基金近期的表現,也知道這隻基金中長期的表現。基金在每個評比期間的排名各不相同,到底要以哪一個數字為準呢?
雖然高考錄取隻看一次成績,投資者卻不能用一時的表現來“錄缺基金。一般而言,基金在過去六個月以內的回報率屬於短期業績,很難據此推斷基金經理團隊的能力,但可以用它來觀察基金最近的變化。基金理財專家建議,投資者首先要看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基金的業績表現,同時也關注近期表現。過去一年以上的回報率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因為從中可以看出很多東西,又不至於長到包含很多過時的信息。
在基金業績排行榜中,投資者最應關注的應是星級評價。以晨星評級為例,不同星級的標準是什麼呢?是綜合考慮基金的回報率和風險後,給基金打分,如果一隻基金回報率較高,但風險也非常高,不一定給評五星級。根據晨星“風險調整後的收益”指標由大到小,按百分比來衡量,前10%被評為5星;接下來22.5%被評為4星;中間35%被評為3星;隨後22.5%被評為2星;最後10%被評為1星。看星級可以比較全麵地知道一隻基金過去的業績表現,五星級基金無疑是同類基金中的好學生。
好學生的成績可能退步,排行榜也不是萬能的,但它給了廣大投資人一個重要的參考。
2.借助晨星,認識排行
每個周末,一些投資者都會到晨星網站下載本周的基金業績排行榜,借此“發現那些更值得深入研究的基金,那些和同類基金相比有著更好的風險調整表現的基金。”閱讀基金業績排行榜可以得到如下信息:按基金類別歸類的基金名稱及其淨值,晨星星級評定(含一年、兩年),近一周、近一月、近三月、近六月、近一年、近兩年、今年以來、設立以來的回報率及排名,近一年風險評價以及夏普比率。回報率和排名等數據比較直觀,而對於風險評價和夏普比率,以及在風險評價和夏普比率基礎上的星級評定,或許理解起來會比較困難一些,下麵,通過某年一周(6月25~29日)的基金業績排行榜,選取大家較為熟悉的基金,對晨星的基金業績評價指標進行簡析,以利於掌握晨星業績評價,更好地選擇基金,更好地為形成自己的基金投資策略而服務。
晨星基金業績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年度總回報率、年度標準差、年度晨星風險係數和年度夏普比率四個指標,它們的含義分別解釋如下:
(1)年度總回報率。
年度總回報率反映基金投資人在持有基金的一年內所獲得的實際收益率,是衡量基金一年內的過往表現的最基本方法,計算年度總回報率的基本前提是假設基金所得分紅設置為再投資。
年度總回報率=(期末基金累計淨值或者淨值——期初基金累計淨值或者淨值)
/期初基金累計淨值或者淨值
此計算方法也用於近一周、近一月、近三月等時間段的回報率的計算。
(2)年度標準差(波動幅度)。
年度標準差反映年度內基金淨值增長率的波動程度,即基金每周的淨值增長率相對於一年來平均周增長率的偏差程度。 標準差越大,代表基金每周的淨值增長率和其平均周增長率之間的差異越大,波動也就越大,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基金淨值增長的波動風險就越大,反之則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