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傳染病管理
(4)
傳染病預警監測主要利用疾病監測信息資源,根據當年和曆史傳染病報告卡報表數據進行傳染病暴發的早期預警和輔助分析,提高早期發現和識別傳染病暴發與流行的能力,為及時有效地處理疫情提供保障。
《傳染病自動預警信息係統》是《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信息係統》平台中新建的一套專用於傳染病自動預警的信息係統,根據預先設定的算法和模型提供自動計算和預警,並提供多種圖例、分地區查詢、分時間段查詢等多種預警數據查看和分析手段,以及各種算法指標值的設置和數據展示界麵。
(二)基本知識
1.單病例預警
當“疾病信息報告管理係統”報告了以下病例報告時,要進行預警。預警的病種有:鼠疫、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白喉、急性感染血吸蟲、絲蟲病和不明原因肺炎。
2.移動百分位數法預警
該方法是以縣為單位,建立法定管理傳染病報告病例曆史數據庫,采用移動百分位數法,根據時間進程動態計算病例數曆史基線,每日將當前觀察周期內病例數與曆史基線進行比較,當觀察周期內病例數達到預警閾值(采用第50百分位數作為預警閾值)時,係統可自動發出預警信號。主要包括以下病種: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痢疾、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鉤端螺旋體、瘧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及其他感染性腹瀉。
3.其他預警
當接到醫院或個人的有關單病例預警中所述的病例或其他疾病的多人發病時要采取預警。
(三)基本技能
1.對曆史數據收集、整理,設定預警值。
2.縣級疾病預防控製機構對傳染病疫情進行日分析、周分析、月分析。
3.對每個自動預警信息進行分析、核實,判定是否為可疑事件,填寫異常信息卡;對不能排除可疑事件的信息,要立即開展現場調查,填寫相關調查報告,判定是否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相關信息標準的,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相關信息的要求報告和處理;對未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相關信息標準的,按照暴發疫情或散發疫情的要求報告和處理。
4.對接到的預警信息報告要及時發出預警,開展核實,對不能排除可疑事件的,要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判定是否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相關信息標準的,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相關信息的要求報告和處理;對未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相關信息標準的,按照暴發疫情或散發疫情的要求報告和處理。
五、疫情資料的分析與應用
(一)基本理論
1.目的
了解疫情資料管理水平,有效地利用疫情資料,為傳染病預防控製工作的決策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2.疫情資料的檔案化管理
各級疾病預防控製機構應將傳染病信息資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納入檔案管理。
3.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信息安全製度,對傳染病病人相關信息及網絡直報係統用戶權限實行保密、安全管理。
4.疫情分析與應用
開展傳染病疫情的月分析、季分析、年分析,為傳染病防治提供依據。
(二)基本知識
1.疫情資料統計、彙總
(1)範圍:按行政區劃統計,縣級統計至鄉級。
(2)概念:傳染病網絡直報係統主要是通過傳染病報告卡中涉及的“報告單位所在地”“現住地址”以及“病人屬於”3個字段的信息收集對戶籍、流動人口進行監測和管理。各字段概念如下。報告單位所在地:指填寫報告卡的責任醫療衛生單位所在縣(區)。現住地址:原則是指病人發病時的居住地,通常用病人的長期居住地代替。病人屬於:用於標識病人現住地址與就診醫院所在地區的關係,其中包括6部分:本縣區、本市其他縣(區)、本省其他地(市)、其他省、港澳台以及外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