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回到了這個時代,那麼接下來,有很多事要做了,恢複生產,變成海防建設的排頭兵,生產兵器鞏固海防,有很多事要做。

由於經濟崩潰,造船廠未能恢複到過去的繁榮狀態中。從勝利到解放,船廠一共隻製造了34艘船隻,總噸位不足萬噸。這還是在全廠上下一起努力下,保持的成果,到後來,物價飛漲,職工隻能艱難維持生存。

更有甚者,當局還在敲骨吸髓盤剝工人,老付帶著小韓,由特委組織工人進行反饑餓鬥爭,無奈迎接的是子彈,工人們看清楚了這個腐朽政權的本質,加上後來解放區持續擴大,他們都積極加入護廠隊伍中。直到反動軍隊撤離前,工廠生產設備和秩序受到了嚴重破壞,需要趕緊修複機器,生產炮艇,還需要擴大生產,保衛海防。船廠是

有海無防的曆史就要終結了。可前路依然難走,技術缺失,一窮二白,還有很長一段被敵人封鎖海岸線的日子。

韓忠岩作為一個設計師,知道這段曆史,沒有海軍的日子,不好過。那麼,借助後世的知識和智慧,把將來能搞到的武器設備,用把雞蛋做成滿漢全席的方式,提升保衛海防天空的成果,便是接下來該做的事。西方有著十年陸軍,百年海軍的說法,直到後世的21世紀第一個十年到第二個十年時,祖國才有了相對比較強大的海軍力量。

一切從零開始,那麼,未來就有無限種可能。

最缺的就是炮艇,未來軍事科技邁入巨大的變革時期:艦炮,火炮,雷達,作戰係統,自動化設備,艦船動力以及新的作戰方式都會出現,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係列的新科技的大爆發。而此時的祖國,一切的工業目前還是零基礎,什麼都不能造。

不久後還有一場大仗,打完才能好好建設。

眼前,韓忠岩要好好養好身體,才能開始工作。

軍管會的人已經全麵接管船廠了,接下來要清點滬都的物資,鞏固海防。

韓忠岩清楚的記得,這個時候,東部海軍司令部已經成立,新生的人民政權目前正缺少海防的主力艦艇,目前最需要的就是“空潛快”中的“快”——魚雷艇和火炮護衛艇,這兩個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海防主力。

目前最缺的是主機和艦艇火炮。

解放初期使用的是繳獲及接收起義的日製25噸內河炮艇、日製木殼輔助獵潛艇,以及在滬上水產公司56艘美式漁輪上加裝機槍和20毫米機關炮(因後座力大,僅少量100噸漁輪加裝57毫米戰防炮),將美國的小型登陸艇(LCM型)改為炮艇(4艘),51年還把拘捕的日本漁輪(非法越界捕撈)改裝為炮艇。

目前廠內,有日製炮艇5艘,木殼艇10艘,漁輪20艘。經過軍管會的搜尋和整理,有日製機槍和20毫米機關炮,可以把這些遺留的船進行初步武裝。除了這些,目前機器損壞得比較多:船廠裏的龍門吊被炸毀,船台的水泥被鑿穿,船塢的塢門被炸壞,廠房上全部被出港逃逸的舊政權艦炮給打壞了。目前正在繼續修理,天上還時不時有飛機來轟炸。生產秩序在艱難的恢複,可不做人的還是不做人,反動勢力仍然在東海海域逞凶。

韓忠岩經常頭痛,不過傷勢好得很快,7月份總算能正常工作了,迫不及待地回到辦公室。此前護廠鬥爭,對將來生產最重要的圖紙、船台及技術人員都保全下來,7月份總算恢複了大部分船台,船塢門也重新恢複了。

7月23日,一個重要的日子。

南江造船廠為在護廠搶修和獻交器材中作出貢獻的職工舉行慶功大會,這一天也被視為“新南江”的新起點,軍管會的軍政要員,包括滬都市長、副市長和東部海軍司令都出席慶功大會,市長同誌是老革命,發表了一番熱情洋溢的講話,廣大職工深受鼓舞。迅速恢複活力的滬都南江造船廠為新生的海軍製造一批應急用的炮艇,解決了當時近岸防禦的巡邏不足,同時,得到助力的人民海軍又為滬都,這個新中國最大最完善的現代城市,工業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後盾。

韓忠岩想起來,自己是艦艇設計師,憑借在後世學到的先進生產方式,先搞定炮艇的生產,解決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