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180°鎖定決策人——看準誰才有決策權(1 / 1)

通常購買家具,顧客往往需要參考所有家庭成員的意見並最終做出決策。即使是單位采購,也是一樣的,隨時都可能有其他人介入。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家人來挑家具,采購員、主管一起來簽單的情況。

在家具銷售中,我們可以把顧客分為四類:使用者、決策者、參謀者、付錢者。

在向顧客推薦產品前,導購必須在顧客群中,找到真正有購買決策權的人。如果你費了很大勁說服一個沒有決策權的人,隻會白白增加你的銷售成本,甚至還會給你的銷售帶來不利影響。

那麼,如何才能在人群中鎖定決策者呢?

實戰問題一:顧客一下來了好幾位,到底誰才是

真正的買主?

專家解析:

很多導購都知道,隻有找出購買的決策者,才能更有目的地進行介紹和推銷。但有時候我們一開門,一下子會來好幾位顧客,他們七嘴八舌地評論著產品,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好。導購上前服務,如果分不清每一位顧客在購買中的角色,那是很難應付的。

有些導購在與顧客的開場白中,直接向顧客提出疑問:“幾位好,請問你們誰是買家?”顯然,這是導購最為忌諱的提問方式,這樣的提問太直接,很容易引起顧客的反感。

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導購不要慌,不要亂。兩位導購一起上前,一前一後,致歡迎詞。並以其中一位導購為主,將顧客引入店中後,開始詢問顧客意圖。

此時無論顧客說什麼,問什麼,我們都按照正常銷售流程應對即可。但要記住一點,問什麼,答什麼,但不要介紹產品。

為什麼?因為我們不知道到底誰是決策人。

這個時候我們要做兩件事情,一是觀察,二是詢問。

為了更好地理解,讓我們先來看一則有趣的例子:

幾位顧客已經光顧好幾次,但依然沒有決定購買。這是哥哥、嫂子和妹妹、妹夫的組合,哥哥和嫂子一直認為紅木家具好,認為它既環保又保值,而妹妹和妹夫認為,紅木家具顯得土氣,而且不實用,不如普通家具好。兩方人一直爭論不休,所以遲遲沒有結果。

此時,一位聰明的導購結束了他們的爭執,他是這樣的做的。

首先,這位導購當著他們所有人的麵微笑著故意地問了一下哥哥:“你們挑選的家具到底是誰用呀?”哥哥用手指了一下妹妹說:“他們用。”

然後導購就開玩笑似的說:“那誰用誰就挑自己喜歡的,因為畢竟是他們每天都需要去麵對。”

哥哥一下明白了,趕緊對妹夫說:“導購說得有道理,風格不一樣嘛。那你們看你們的吧,我先出去下,辦完事以後回來找你們啊!”

於是,妹妹和妹夫順利買下了自己中意的家具。

顯然,類似這種情況很常見,比如父母給子女挑選家具的時候也經常這樣。有時,參謀者往往喜歡把自己的喜好強加於人,此時一定要把購買決策人找出來,重點攻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判斷決策人過程中,如果使用的方式不當,不但會造成判斷的失誤,甚至還會得罪顧客。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判斷決策人的方式和技巧。在不同銷售階段中,我們要抓住機會,鎖定決策人。

比如在向顧客進行詢問時,如果顧客提出了專業問題,不專業的導購張口就說:“這位先生一看就是內行,今天是來幫朋友選購家具的?”雖然是在讚美顧客,但沒有分清顧客的身份就是盲目讚美,很難獲得顧客的認同,萬一對方是真正的買家,就會顯得十分尷尬。

遇到這種情況,導購應該馬上回答:“您的問題很專業,看樣子您肯定是內行。這樣情況一般來說要根據您的房間的實際情況來區分。我能請教一下您房間的狀況嗎?”

再如當顧客詢問價格,導購最好不要說:

“您自己能決定嗎?”

“您需不需要再回家商量一下?”

“您還需不需要再征求一下別人的意見?”

等此類話語,這麼說等於在對顧客說:“您在家沒地位,做不了主!”在暗示顧客不是此次購物的決策人,會讓顧客覺得自己沒有主見。相信沒有一個顧客想回答這個問題,對方隻會覺得很不舒服!

此時,導購應該向顧客強調產品的品質和適合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說:

“先生,價格確實很重要,不過對於家具產品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產品的品質,如果我們的產品質量不好,不能滿足您的需要,即使價格十分便宜您也肯定不會購買,對吧?所以,還是讓我先根據您的需求為您推薦一些產品,滿意後再討論價格吧。您放心,價格一定會讓您滿意的。”

家具購買,顧客一般都會結伴前往,在顧客群體中一般分為四種角色:使用者、決策者、參謀者、付錢者。

導購在了解需求時,要按照順序,逐步確定每一位顧客的角色,最終鎖定決策著,並進行重點攻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