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渚原之亂(2 / 2)

那仆射見了陳漢寧,見他一身書生氣,連高廖二人還不如,隻命他在廖師泉火下作了一個伍長。那高廖二人本以為仆射多少會賞個火主,但見仆射隻教陳漢寧作了伍長,還是在自個兒手底下的,正要力爭,陳漢寧卻一口接下了。高廖二人想想他堂堂望族家的貴公子,投軍八成是為了好玩,等他玩夠了自然會拍拍屁股走人,到時以他家族的名望,誰敢惹?因此也就沒說什麼。

誰知陳漢寧可不是光說不做之輩,一個月下來,竟從沒缺過班,他手底下四個人也被他管得死死的,無論換崗、搬運還是操練都做到無可挑剔。

一個月剛過,叛軍就攻到了城下,在城處紮下營盤來。

接下來的日子,叛軍輪番攻城,眾人雖靠著城牆高堅,但也著實夠嗆,不斷有人被箭射中,從城牆上一頭栽下去。每當那麵城牆的守軍有不支的象,一個身影就會出現,穿著甲胄的葉丞相儼然一名將軍般站在城頭,不顧流矢,大喊著守衛城中百姓,或擂鼓,或提弓往城下飛射數十箭,登時士氣大振。

那日,葉丞相聽傳令官說西門敵人強攻之勢不絕,恐有變,忙往西門城頭而去。

在西門鼓舞士氣時,見五名兵丁執槊揮擊從兩個朵口爬上來的叛軍竟有條不紊,每二人守一朵口,一人擊其器,另一人擊其身,竟皆一招製敵。連殺了三四人後,久不見人上來,立時與候補的守朵兵換了防,又往剛剛有被破之勢的朵口去換防。中間一人,從容不迫地指揮四人。

葉丞相一見,登時起了愛才之心,知道這個指揮的更是難得之人,待敵人退卻後命人招至麵前,一看,驚喜不已,竟是老熟人。

葉丞相自知陳漢寧之能,之前不知他有這方麵的誌向,現在既然知道就不能不起惜才之心。

也是怕人不服,隻提了他作旅帥,掌著守西門城頭朵口的幾百號人。陳漢寧當然不好推辭。

接下來十數日,陳漢寧就將守朵口的眾兵分成兩班,每個朵口兩人,一個擊器,一個擊身,要兩人必須相識,發招製敵之時要等敵半身已上城朵,然後一人與之交兵,另一人伏於一側,乘其虛,務必一刺而中其胸側。

此招陳漢寧自創名曰伏虎,看上去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隻要求伏兵暴起時快準狠,還要引兵和伏兵默契,能與敵交兵時不讓伏兵暴露。還好,經過這些天的勵練,這些兵還有些膽氣,互相間也有點默契,在損失了十來個粗心大氣的人,終於各隊各甲穩穩守住了城牆。

而叛軍在損失了四五百人才發現這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後幹脆不攻西門,將兵力調到了南門。

這件事驚動了國君,南宣王親自見了陳漢寧,聽說是壽山陳翰青嫡孫,立時升他作了統軍,總領西門軍務,並賜帛百匹。

陳漢寧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才幾日,自己就從手底下不足五人的小伍長搖身一變成了一員統領幾千官兵的大將。

陳漢寧就守著幾乎沒人來攻打的西門兩個月,終於有一日,聽說渚原侯被抓了,叛軍也都降的降,逃的逃,作鳥獸散了。

誰總感覺有些莫名其妙,一看似“浩浩蕩蕩”的戰役就這麼隻兩個多月就落下了帷幕,如果不是那些冰冷的屍體,陳漢寧都感覺這是一場夢,或者是一場玩鬧,他本想渚原侯兵勢這麼強盛,隻要敢用人命堆,攻入城來並不是難事,到那時就是他陳漢寧率軍護主逃出重圍,然後就重整旗鼓光複河山什麼的……

然而事實擺在眼前,渚原侯敗了,而且一敗塗地,而他陳漢寧也隻不過守住兩三天叛軍的攻勢,除此之外未立寸功,卻升到了統軍將軍的高位,根本是葉丞相和國君看在自己出身名門望族,因此才大加提拔。

陳漢寧歎了歎氣,這根本有違自己的初衷,但為今之計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渚原之亂平定後,南宣王大封功臣,獨獨廢了北鎮將軍司徒郩的爵位,罷了他的軍職,改由陳漢寧出任北鎮將軍一職。陳漢寧從一個小伍長升到北鎮將軍才兩個來月,從此聲名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