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物傷其類(中)【修】(2 / 2)

“瑾哥,你說是在農村好還是在城市好?以前的人都瘋狂的湧向城市,有的人還把老家的田地都賣了,就為了城裏的一套小房子,現在那些人恐怕是很後悔吧。”看著車外的寂寥的景象,陳媛語氣很飄忽,一臉的迷茫。

“城市有城市的好,農村也有農村的妙,各有優劣。不過城市的抗災能力確實不如農村。”張敬瑾顯得很冷靜,想得非常的透徹。

其實那些戶口農轉非的的人可以說是後悔極了,悔的腸子都青了。現在這些人,一部分留在城市裏忍饑挨餓、吃不飽穿不暖,還有一部分灰溜溜的跑回老家,看著別人家的田地極為眼饞。

在得知海水急速上漲,沿海地區有海洋危機的時候,便有不少人從沿海地區跑去內陸,這些避難的人們多數在ZF宣布海洋危機解除後才返回各自工作生活已久的城市。就在短短的避難時期,就已經有人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是農村戶口,為什麼要農轉非,他們對此傷心、懊悔的頓足捶胸。

沒了農村戶口,在老家就沒了田地,沒了田地在農村就意味著就是幾乎沒了生計,這在農村日子可是不怎麼好過。從城市裏慌慌張張的逃出,能帶出來的東西可是有限的,回了老家的人們剛慶幸自己逃過一難,又不得不窘於生活問題尤其是吃和用。農村裏雖然也有商鋪,經濟稍好的地方超市什麼的店鋪也是一應俱全,可是誰家平常過日子不是靠著田地裏的產出,哪能天天都去超市、市場裏買東西。幸好後來海洋危機解除,他們的傷心才被治愈,又開始歡欣鼓舞的迫不及待的籌劃著回城。在城市裏過的日子久了,自覺就是人上人,看不起或者覺得農村裏生活的人跟自己就不是一個層次的,農村的生活方式也被他們鄙夷著。若是吃住在父母家或者老家還有祖屋空房倒還好,若是投奔親戚就有些尷尬了,生活習慣和理念的不同,處處都能彰顯,看在情分上暫時能相互忍讓,日子久了矛盾也就出來了。

可是回來了,熬過了高溫炎熱的夏季,冬季的寒冷便再次挑戰人們的生活忍耐能力。城市可不是農村,想要什麼東西都得用錢去買,不會有誰那麼好心的一直接濟也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提供他們吃的和取暖的東西。城市裏的房子窗戶都開著很大,幾乎是四麵通風,僅靠著薄薄的玻璃窗擋風,這樣的房子以前人們不覺得有什麼不好,還覺得窗戶大而多有利於采光和通風。現在暴風雪的到來,告訴人們這樣的房子有多麼的不適宜住居,到處是窗戶就意味著到處漏風,所以那些窗戶開很大的商品房十分不利於保暖。當然這個問題多發生在南方,南北建築有很大的差異,大麵積的玻璃窗在北方少見而南方濕潤溫暖更注意通風和遮陽,玻璃窗的采用率高。

暴風雪剛來的時候已經有人有遠見的再次跑回老家,而反應慢的或者路途過於遙遠的便隻能待著這個冷冰冰的城市裏,煎熬的過著每一天。

“是啊,紫蘇跟我說農村的人日子其實過得不錯,雖然現在天氣很糟糕,但是家家有存糧,房前屋後也都有自留地,種個菜、養豬養雞鴨,自給自足是沒有什麼問題,就是油鹽醬醋糖這些需要去買,不過哪家不是一次買很多留著用,就算是沒了,周圍的鄰居也可以周濟一二。農村都是鄉裏鄉親的,有的同姓村,全村人差不多都能算上親戚,這可比城裏冷漠的、互不認識的鄰裏關係好多了。”說到這陳媛眼裏隱約透著笑意,“紫蘇還說她以前老是擔心在農村會有各種不便,但是她現在覺得在農村過的比城市好多了,就是取暖的問題也不像她以前擔心的那樣呢!”

“雖然農村現在條件改善,大家也講究衛生方便,有錢的修了新房子的都改燒煤氣但是哪家哪戶不是還留著以前的煤爐,不少人家還常用蜂窩煤來燒水、燉菜。以前不是經常提倡修沼氣嗎?ZF大力推廣沼氣池,還天天宣傳,派技術員專家去幫農民修建。那些修了沼氣池的家庭根本就不擔心沒燃料。紫蘇和家怡她們住的地方還有土炕呢,把炕燒暖,再弄一個火盆,可暖和了。”這一番話,陳媛越說竟然越開心,想到自己好友過得很好,心裏是說不出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