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6章 紅一方麵軍長征(十二)(3 / 3)

彝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長期遭受國民黨政府、地方軍閥以及奴隸主的殘酷壓迫和剝削,經濟文化落後,生活極其貧困。由於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閡,他們對漢族不信任,不準漢人的軍隊進入他們的地區。紅軍要從這裏過路,困難是很大的。

為了順利通過彝民聚居區域,****中央以紅軍總司令朱德名義發布了《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宣傳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對少數民族的政策,號召彝族人民同紅軍合作,共同反對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其內容是:

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軍閥,壓迫彝人太毒;

苛捐雜稅重重,又複妄加殺戮。

紅軍萬裏長征,所向勢如破竹;

今已來到川西,尊重彝人風俗。

軍紀十分嚴明,不動一絲一粟;

糧食公平購買,價錢交付十足。

凡我彝人群眾,切莫懷疑畏縮;

趕快團結起來,共把軍閥驅逐。

設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傳,將此廣播西蜀。

同時,在中央紅軍各部隊中,普遍深入地進行了黨的民族政策和紅軍紀律的教育,嚴格要求指戰員尊重彝族風俗習慣,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做到秋毫無犯,以模範的行動來擴大黨和紅軍的政治影響。

5月22日,中央紅軍先遣隊從冕寧大橋出發,進入彝族地區。當部隊行至冕寧北25公裏處的袁居海子(今彝海子)地區時,遭到彝族羅洪、老伍、沽基〔雞〕等家支的攔阻。紅軍先遣隊一麵向彝族群眾宣傳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和紅軍的宗旨,一麵派代表同彝族首領談判,並按照各家支不同的政治態度,采取不同的政策。對受國民黨蒙蔽,對紅軍政策不了解的老伍族說服其保持中立;對受國民黨利用同紅軍對立,並截去紅軍器材及槍支的羅洪族,采取政治上爭取,軍事上予以一定程度的打擊政策,迫使其停戰言和;對同紅軍比較友好的沽基族,則采取熱情友好、赤誠相待的態度,爭取其全力支持。劉伯承司令員按照彝族的習俗,同沽基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盟誓,結拜為兄弟,並贈送武器、彈藥,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武裝。由於紅軍采取了區別對待的正確政策,從而爭取了大多數彝族同胞站在紅軍一邊,化幹戈為玉帛。當晚,劉伯承司令員邀請小葉丹等同返大橋營地,熱情款待他,進一步加深了漢彝兩民族間的兄弟情誼。劉司令員還代表紅軍授予小葉丹一麵書寫著“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的隊旗,正式成立了中國紅軍彝民支隊。

當時參加過劉伯承與小葉丹結盟儀式的蕭華,後來回憶結盟時的情景說:

結盟儀式的準備工作十分簡單:兩碗清清的湖水,一隻雄赳赳的大公雞。把公雞的嘴破開,鮮血分灑在兩隻碗裏,碗裏的清水立刻變成了殷紅色。這便是結盟儀式的全部準備工作。結盟儀式決定在橫斷山脈的一個小山穀間穀麻子附近的海子邊上舉行。海子裏的水,清徹(澈)如鏡,倒映著濃密的森林。春風吹起微波,激蕩著岸邊的岩石,像是在為這個可紀念的盟誓唱著讚歌。我們把結盟的儀式安排妥當之後,劉伯承同誌和小葉丹叔侄來到海子邊上,他們麵前擺著滴過雞血的水碗。不用香,不用燭,麵對著蔚藍的天和清明的水;主宰這個盟誓的是兄弟民族團結的赤誠。劉伯承同誌高高地端起了大碗,大聲地發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劉伯承願與小葉丹結為兄弟……”當他念完最後一句,便把雞血水一飲而盡。小葉丹叔侄也立即把“盟酒”飲完,結盟的儀式便告結束。夕陽的餘暉映紅了海子裏的水,海子邊上呈現出的是友愛、團結的氣氛。雖然暮春傍晚的大涼山還是涼風習習,然而人們的心中卻是溫暖的。

第二天,小葉丹的四叔便引導紅軍先遣部隊,順利通過了彝族居住地區。

5月23日,中央紅軍主力由小葉丹帶路,進入彝族區,受到彝族同胞的熱烈歡迎。紅軍指戰員為感謝彝族兄弟的支援,每人都準備了一件禮物贈給彝族兄弟。紅軍所到之處,充滿著彝漢兄弟團結的歡聲笑語,彝族同胞到處傳頌紅軍紀律嚴明,愛護群眾的動人事跡,許多彝族青年還踴躍地參加了紅軍。在廣大彝族同胞的幫助下,紅軍順利通過了彝族區,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利用彝漢民族在曆史上形成的隔閡,以阻止紅軍前進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