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6章 紅一方麵軍長征(十二)(2 / 3)

敢於當場掃******興致的人,****是極少數人中的之一,甚至後來在國共再次爆發內戰,******欲獨霸東北時,****還以近乎訓斥的口氣給******拍過電報:“……請主席清醒考慮之!”這不成了公然指責******糊塗了嗎?

在會理會議上,周恩來等肯定******的軍事指揮是正確的,讚揚了******的軍事領導藝術。會議除批評****反對機動作戰,並以此企圖改變軍事領導的錯誤外,還著重總結了中央紅軍自四渡赤水以來的作戰和渡過金沙江以後的行動,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增強了團結,鞏固了******在紅軍和****中央的領導地位。會議決定繼續北上,搶渡大渡河,會合紅四方麵軍。

在此期間,蔣介石令國民黨“追剿”軍迅速過江,在川康軍的配合下,企圖圍殲紅軍於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礱江以東地區。同時令第二十四軍劉文輝部以有力部隊固守會理、西昌待援,主力應在大渡河上遊富林以西,沿大渡河北岸,趕築碉堡,嚴防紅軍北上;薛嶽部各縱隊迅速渡江,解會理之圍,並進至西昌築碉,左與鹽邊、鹽源之滇軍,右與昭覺之川軍連成封鎖線,嚴堵紅軍南返;孫渡縱隊進駐鹽邊、鹽源,沿雅礱江西岸築碉防守,阻止紅軍西進。

根據上述情況,中革軍委按照****中央會理會議的決定,於5月14日決定放棄對會理城的圍攻,以主力沿會理至西昌大道北進,通過彝族區,搶渡大渡河,以粉碎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5月15日,中央紅軍主力沿會理至西昌大道北進。16日,紅三軍團撤會理之圍北進。同日黃昏,紅一軍團先頭第一團在半站營、八鬥衝一帶擊潰國民黨川康邊防軍1個旅的攔阻,並乘勝追擊,於17日占領德昌,俘敵200餘人,繳槍200餘支。當天,紅一軍團前衛第一師全部到達德昌,並向西昌派出偵察部隊。紅五軍團進至高橋附近。

西昌為會理至雅安之間的一個重要城鎮,劉元璋的川康邊防軍司令部駐此,有敵4個團及彝兵兩三千人固守。這是劉文輝阻止紅軍北進的一個重要據點。為阻止紅軍攻城,劉元璋下令縱火,把距城垣較近的西街和魚市街全部燒毀。

根據以上情況,中革軍委於5月19日決定:以紅五軍團監視西昌之敵,主力繞過西昌城向禮州北進。20日,紅一軍團攻占禮州,當晚進至瀘沽地域並向冕寧偵察。次日,右縱隊紅九軍團進至禮州,與紅三軍團部隊會合。

5月20日,中革軍委就目前戰略方針和任務致電各軍團和軍委縱隊,指出:“我野戰軍目前應以迅速北進,爭取渡江先機,首先進到清溪、瀘定橋、洪雅地區與川敵進行作戰機動,爭取****,為戰略上基本方針。”為實現這一基本方針,中革軍委令“各兵團以極迅速、堅決、勇猛、果斷的行動,消滅阻我前進的川敵各個部隊。敵如固守工事據點,則繞過之。對追我之蔣敵中央軍應盡力遲阻之,如逼我過緊,使我不便過河或迂回,則應堅決回擊,以消滅其一部。”

5月21日淩晨1時左右,紅軍先頭部隊進入冕寧縣城。冕寧地形險要,有近1/3人口是彝族。早在紅軍到來之前,由西昌師範學校撤回冕寧的地下黨負責人陳野蘋和地下黨員廖誌高,就發動群眾,準備迎接紅軍。所以紅軍一到,就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22日,陳雲召開由陳野蘋等人參加的會議,決定成立冕寧縣革命委員會,由陳野蘋任主席,李井泉任副主席。23日,冕寧縣革命委員會在文廟大成殿正式成立。與此同時,紅軍特委書記王首道還主持建立了黨的秘密組織****冕寧縣工委,書記亦由陳野蘋擔任;建立地方武裝冕寧縣抗捐軍,由紅軍幹部黃應龍任總司令,陳野蘋任政委,蕭佩雄任大隊長,他們立即開展了鬥爭。

從5月21日開始,中央紅軍從冕寧瀘沽地區分為左右兩路北進:主力為左路,經冕寧大橋、拖烏等地,通過彝族聚居區,向石棉縣安順場前進,搶渡大渡河;紅一軍團第二師第五團為右路,由軍團參謀長左權、紅二師政治委員劉亞樓率領,沿西昌至雅安大道前進,經越(今越西)向大樹堡(今屬石棉)前進,以迷惑和牽製大樹堡對麵富林(今漢源縣城)之敵。此外,以紅三軍團一部阻擊從西昌尾追之敵。

5月22日,左權、劉亞樓率紅五團進入越縣城,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他們立即釋放了監獄裏的幾百名彝漢群眾,焚毀了縣府的地畝銀兩冊簿和人犯、人質文書檔案,處決了群眾控告的惡霸地主、縣參議官高子清父子,建立了遊擊隊,不少彝族青年還踴躍參軍。據有的材料說:“這裏對紅軍的認識,是更加清楚了。於是附近群眾自動投入紅軍的愈來愈多,在二三個鍾頭內,加入十一團當紅軍的達七百餘人,就是‘倮倮’(即彝人――引者注)加入紅軍的也有百餘人。”然後,他們迅速到達大渡河大樹堡渡口,偽裝主力紅軍由此北上,以牽製對岸富林之敵。與此同時,中革軍委率紅軍主力經冕寧北進。為順利通過彝族區,由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和1個工兵排組成中央紅軍先遣隊,由劉伯承兼司令員,聶榮臻兼政治委員,率先向大涼山彝族區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