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13日12時,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在團長耿飆、政委楊成武的率領下,成功翻越了夾金山,與紅四方麵軍第九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四團(團長王祖營)第三營在懋功縣達維勝利會師!
16日,****率紅一軍團直屬隊進駐懋功縣城,第四方麵軍三十軍軍長程世才、政治委員李先念、參謀長黃鵠顯、政治部主任李天煥、第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政委鄭維山集體出動夾道歡迎。
6月17日,張聞天、周恩來、朱德、******等人也翻越了夾金山。至此,中央紅軍完成了長征的第一階段。可是,此時的紅一方麵軍全軍僅剩兩萬餘人,其中戰鬥部隊一萬稍多,已經基本喪失了戰鬥力。但不管怎麼說,與千思萬想的紅四方麵軍總算是成功會師了,此刻的四方麵軍,擁有八萬人槍,裝備精良,軍容整潔,與窮困潦倒的一方麵軍相比,簡直如同財主接待叫花子!
紅一、四方麵軍的會師,是紅軍長征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大大增強了紅軍的力量,使集結在這個地區的紅軍兵力達到十多萬人,為開創新局麵創造了有利條件。
兩軍會合後紅軍的行動方向應當指向哪裏?是就地發展,還是繼續北上?這是關係到紅軍今後命運的頭等重要的問題。不料,恰恰在這個大問題上立刻發生嚴重的、難以調和的分歧。
還在兩軍會合的前夕,****中央收到紅四方麵軍領導人來電請速決“今後兩軍行動大計”。朱德、******、周恩來、張聞天在六月十六日致電四方麵軍領導人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明確地指出:“今後我一、四兩方麵軍總的方針應是占領川、陝、甘三省,建立三省蘇維埃政權,並於適當時期以一部組織遠征軍占領新疆。”但張國燾、陳昌浩複電****中央,不同意這個戰略,提出紅軍北攻阿壩,組織遠征軍,占領青海、新疆,或暫時向南進攻。
到達懋功縣城的當天,******、張聞天、周恩來、朱德就戰略進攻方向問題再電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提出:“目前形勢須集大力首先突破平武,以為向北轉移樞紐。”“望即下決心為要”。張國燾於二十日又致電****中央,提出向西發展,並說“目前給養困難,除此似無良策”。中央複電張國燾,指出:“從整個戰略形勢著想,如從胡宗南或田頌堯防線突破任何一點,均較西移作戰為有利。請你再過細考慮!”這樣重大的問題,在往來電報中自然是難以解決的,因此,****中央在電報中請張國燾“立即趕來懋功,以便商決一切”。
二十五日,******和中央其他領導人到懋功縣城以北的兩河口,歡迎從茂縣前來的四方麵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並舉行兩大主力紅軍會師大會。朱德致歡迎詞,說明兩大主力紅軍會師的重大意義和北上的方針。
張國燾在講話中卻公然提出同中央相悖的西進方針。******和張國燾都是****一大的代表,已經多年不見了,但一見麵談話卻並不投機。
第二天,在兩河口舉行****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周恩來在會上作了目前戰略方針的報告,從地域是否便於機動、群眾條件和經濟條件三個方麵,闡明紅軍應該去“川陝甘”,“我們如陷在懋、鬆、理,就沒有前途”。提出以運動戰迅速北上攻打駐鬆潘的胡宗南部,創造川陝甘根據地。張國燾在發言中勉強表示同意中央的北進方針,又同時提出也可“向南”,“向成都打”的問題。******發言同意周恩來的報告,提出:
一、中國紅軍要用全力到新的地區發展根據地,在川陝甘建立新根據地,這是向前的方針,要對四方麵軍同誌作解釋,因為他們是要打成都的,而一、四方麵軍會合後有可能實現向北發展。二、戰爭性質不是決戰防禦,不是跑,而是進攻,因為根據地是依靠進攻發展起來的,我們應當過山戰勝胡宗南,占取甘南,迅速向北發展。三、我須高度機動,這就有個走路的問題,要選好向北發展的路線,先機奪人。四、集中兵力於主攻方麵,如攻鬆潘,胡宗南如與我打野戰,我有二十個團以上,是夠的。今天決定,明天即須行動。五、責成常委、軍委解決統一指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