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8章 紅一方麵軍長征(十五)會師(2 / 3)

會議經過三天討論,通過北進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的戰略方針。二十八日,政治局根據會議精神作出《關於一、四方麵軍會合後的戰略方針》的決定。指出:“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戰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造川陝甘蘇區根據地。”“為了實現這一戰略方針,在戰役上必須首先集中主力消滅與打擊胡宗南軍,奪取鬆潘與控製鬆潘以北地區,使主力能夠勝利地向甘南前進。”

六月二十九日,******又出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會議除決定張國燾為中革軍委副主席,徐向前、陳昌浩為軍委委員外,主要聽取博古關於華北事變的情況報告。******發言時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想把蔣介石完全控製在自己手下。“黨對時局應有表示,發表文件,在部隊中宣傳,反對日本”,這是“最能動員群眾”的。會議決定,以****中央名義發表宣言或通電。

張國燾回去後,自恃他所領導的軍隊人數多,又策動一些人給中央寫信伸手要權。他還以“統一指揮”、“組織問題”沒有解決為借口,故意拖延執行中革軍委在兩河口會議後製定的《鬆潘戰役計劃》。

中央紅軍為了執行《鬆潘戰役計劃》繼續北進,在七月初翻過第二座大雪山,抵達卓克基,十日到達蘆花(今黑水縣)。朱德、******、周恩來致電張國燾,催促他立刻率部北上,並要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迅速到蘆花集中指揮。

張國燾到蘆花後,****中央在十八日舉行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組織問題。張國燾提出要提拔新幹部,主張增補一批人“可到軍委”。******說:提拔幹部是需要的,但不需要這麼多人集中到軍委,下麵需要人。

會議為了團結張國燾共同北上,同意將原由周恩來擔任的紅軍總政委改由張國燾擔任,周恩來調中央常委工作。中革軍委當天發出通知:“仍以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同誌兼總司令,並任張國燾同誌任總政治委員。”二十一日,組織前敵總指揮部,以徐向前兼總指揮、陳昌浩兼政治委員,葉劍英兼參謀長。

張國燾一朝權在手,便以集中統一指揮為名收繳各軍團的密電本。彭德懷回憶說:

“我完成任務後,回到蘆花軍團部時,軍委參謀部將各軍團互通情報的密電本收繳了,連一、三軍團和軍委、毛主席通報密電本也收繳了。從此以後,隻能與前敵指揮部通報了。與中央隔絕了,與一軍團也隔絕了。”

由於張國燾一再拖延,戰機已被貽誤,使胡宗南部得以集中兵力扼守鬆潘,紅軍已難經鬆潘沿大道進入甘南。****中央隻得撤銷原定的《鬆潘戰役計劃》,改從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大草地北上,這給紅軍北上帶來極大的困難。八月三日,紅軍總部製訂《夏洮戰役計劃》,將紅軍分左、右兩路北上:右路軍由紅一方麵軍的第一、第三軍即原第一、三軍團和紅四方麵軍的四軍、三十軍組成,****中央機關和前敵總指揮部隨右路軍行動;左路軍由紅四方麵軍的第九軍、三十一軍、三十三軍和紅一方麵軍的五軍、三十二軍(即原第五、九軍團)組成,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國燾和總參謀長劉伯承隨左路軍行動。

八月四至六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附近的沙窩召開會議。******在發言中,再次強調兩河口會議確定的北上戰略方針,批評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會議決定恢複紅一方麵軍總部,由周恩來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會議通過的《中央關於一、四方麵軍會合後的政治形勢的決議》,重申北上方針,強調創造川陝甘根據地是當前紅一、四方麵軍麵臨的曆史任務。為此,必須加強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維護兩個方麵軍的團結。決議指出,在紅軍中必須糾正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的右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