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遠交近攻(1 / 2)

泰興元年二月初五,正是春耕季節的時候,李儇、楊複恭等人被押解到了京城長安,使者同時帶來了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的親筆信。fQXsw.cOm

禪讓皇位的李儇回到了京城,劫持李儇的楊複恭被押解到京城,這在朝廷之中引發出來巨大的轟動,滿朝文武大臣各懷心思,對此事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跟隨李儒沛來到京城的原南方道大行台府的官吏是非常高興的,李儇回到京城,楊複恭以及其同黨心腹悉數被押解到京城,玉璽也回到京城,這預示著李儒沛的皇帝之位更加的穩固,無人能夠撼動了,至於說如何處置李儇和楊複恭等人,他們的態度也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堅決斬殺楊複恭及其心腹和同黨,至於李儇,同樣可以到東都洛陽去安度餘生,當然也有人建議不能夠放過李儇,畢竟是以前的皇帝,肯定還是有些號召力的,就這樣輕易放過了,對於穩固李儒沛的皇位是很不利的。

至於京城之中的文武官員,這一次的意見倒是非常的統一,認為應該斬殺楊複恭及其心腹同黨,絕不能夠放過,如何對待李儇的事宜,絕大部分官吏都認為,還是讓李儇到東都洛陽去生活,因為李儇主動將皇位禪讓給李儒沛,可以被封為太上皇。

文武大臣零零總總的意見,全部都彙集到李儒沛這裏,包括政事堂商議之建議。

尊稱李儇為太上皇,斬殺楊複恭及其同黨。

李儒沛沒有猶豫,迅速批轉了這個建議,他很清楚。楊複恭在京城掌控權力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文武官員,都是攀附的,如今楊複恭被押解到京城了,很多的官吏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李儒沛算舊帳,所以他們急切盼望楊複恭及其同黨被直接斬殺。

至於說李儇,被尊為太上皇,也沒有什麼問題,給一個稱呼算什麼,李儒沛從來都不相信。李儇有能夠造反,恐怕到了東都洛陽,能夠安靜的生活,就是最大的願望了。

李儒沛沒有打算見楊複恭,他也知道朝中文武大臣都看著。要是他去見楊複恭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擔心,所以為了穩住諸多文武大臣,他是不會去見楊複恭的。

李儒沛本打算去漸漸李儇,畢竟這個李儇是他的叔叔,不過他的這個想法,被崔安潛勸阻了,崔安潛認為。Fqxsw.cOm這樣的見麵不好把控,雙方都會尷尬,還是不要見麵的好。

到了二月十五。楊複恭及其同黨被全部斬殺,李儇也被送到東都洛陽。

按照沒有改變的曆史,李儇也就是能夠活上一年的時間了,之後是唐昭宗繼位,不過曆史既然改變了,很多事情就說不定了。

負責服侍李儇的宮女稟報。李儇的身體和精神都很差,怕見到人。飲食也很不好,而且瘦了很多。整個人看上去恍恍惚惚的,盡管每日裏的生活很是不錯,但李儇吃的很少,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發呆,也不知道想些什麼。

禦醫也專門看了,認為李儇是鬱氣攻心,乃是屬於心病之範疇,需要慢慢調理。

李儒沛很清楚,李儇的大限就要到了,一個人遭受了那麼多的侮辱和驚嚇,自身又不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的時候,身體肯定會出現巨大的變化,李儇顯然沒有這等的能力,作為大唐曾經的皇上,遭遇到羞辱之後,鬱鬱不歡,那樣身體會迅速的垮掉,除非是再次登上皇帝的寶座,也許能夠堅持一段時間,可惜如今沒有這樣的可能性了。

楊複恭及其同黨被斬殺的當天,李儒沛下旨,遷太上皇到東都洛陽,頤養天年,同時明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員,悉數送李儇離開京城。

李儇離開京城,前往東都洛陽之後,崔安潛稟報,李儇見到了諸多的文武大臣之後,沒有什麼反應和表現,十分的木然,好像不認識眾人一樣。

李儒沛暗自感歎,本來在曆史上就窩囊的李儇,依舊是悲催的人物,什麼都沒有留下,倒是遭受了宦官田令孜和楊複恭的侮辱,這樣的事情要是傳出去了,李儇怕是天下人的笑柄。

三月十五日。

政事堂正式開始商議河北道、河南道、河東道與關內道的事宜。

北方的藩鎮,在李儒沛登上皇位之後,幾乎沒有什麼表現,不說擁護也不說反對,但李儇被尊為太上皇、楊複恭及其同黨被斬殺之後,北方的藩鎮紛紛開始上奏折了,表示擁護皇上,願意按時繳納賦稅,服從朝廷之敕令,遵從皇上之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