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遠交近攻(2 / 2)

當然,這些奏折,壓根沒有說到軍隊的事宜,更沒有觸及到北方節度使的任命事宜,他們都知道皇上將北方進行了重新的劃分,僅僅剩下了河北道、河南道、河東道以及關內道,並且將突厥占領的地方,命名為新疆道,這就預示著節度使需要大量的裁撤,這會要了北方藩鎮的命,他們是不會提到如此敏感的事情的。

此次政事堂議事,主要還是商討如何對待北方藩鎮的事宜。

以高馳邦為首的認為,朝廷必須抓緊收複北方諸多地方,徹底剿滅藩鎮,接不允許藩鎮自行掌控軍隊,若是朝廷在短時間之內沒有任何的動作,這會讓藩鎮產生僥幸的心理,加快擴充力量的步伐,這樣對朝廷是不利的。

以鄭從讜為首的則認為,目前之情況下,暫時不要征伐藩鎮,北方藩鎮的數量繁多,就算是要徹底剿滅藩鎮,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皇上登基的時間不長,京城長安、東都洛陽以及河南府等地,尚需要耗費氣力整頓,若是能夠穩定一年左右的時間,讓京城長安等地徹底的穩定下來,那麼征伐北方藩鎮的時機就完全成熟了。

鄭從讜同時還認為,就算是征伐藩鎮,也要采取兩套手段,讓一些力量弱小的藩鎮投降,故裏那些力量強悍的藩鎮,同時要采取遠交近攻的方式,切不可全麵出擊,讓所有藩鎮都聯合起來了,那樣剿滅的難度會增大。

崔安潛是傾向於鄭從讜的意見的,京師重地非同一般,再說皇上登基的時間不長,目前首要的任務是穩定,一旦徹底穩定了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那麼一切的條件就成熟下來了,不管是征伐藩鎮還是突厥,都沒有問題了。

此次政事堂爭議的時間不是很長,高馳邦也認為鄭從讜的意見是仔細考慮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畢竟皇上登基的時間不長,百姓尚未完全穩定下來,如此的基礎之下,突然開始興兵征伐藩鎮,可能會引發百信的不安和騷動。

商議完畢藩鎮與突厥的事宜之後,崔安潛出乎預料的提出了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皇上後宮之問題,按說政事堂是不能夠討論這等事情的,不過情況有些特殊,皇後娘娘好幾次建議皇上要考慮後宮的事情,皇上都沒有理會,含糊過去了,皇後娘娘沒有辦法的情況之下,懇請政事堂專門商議此事,直接給皇上提出建議。

崔安潛提出來這件事情之後,眾人目瞪口呆,這後宮乃是皇上的家事,崔安潛參與其中,還能夠解釋,畢竟身份不一樣了,可其他人商議,是不是不合適,皇上若是發脾氣了,眾人也是無話可說的。

要知道皇上對政事堂是很看重的,諸多的大事情,都要經過政事堂商議,而且皇上還專門強調了,政事堂議事的時候,眾人必須從公心的角度出發,絕不能夠有私心,導致商議事情的時候,出現不必要的爭執,有些時候,皇上甚至親自參加政事堂議事。

政事堂議論後宮的事宜,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不過皇上的情況也是非常特殊的。

崔安潛剛剛說完,鄭從讜就開口了,直截了當的說這件事情政事堂商議是不合適的,此乃是皇上之家事,應該有皇上和皇後娘娘做出決定,朝中大臣議論這樣的事情,不管怎麼說都是不合適的。

崔安潛也有一些無奈,其實他也不想提出來這件事情,隻不過皇上的後宮裏麵,隻有皇後娘娘和五位夫人,這怎麼都說不過去,天下人和朝中大臣不會議論皇上,但是會暗地裏議論皇後娘娘,同樣會議論崔氏家族,這是崔安潛難以承受的,也是不願意看見的。

其實擔任第一丞相之後,崔安潛兢兢業業,生怕做錯了什麼決定,皇上越是信任,他越是小心謹慎,而且還時常提醒崔氏家族的人員和子弟,一定要盡心竭力的效忠皇上,切不可有什麼非分之舉,這對於崔氏家族來說十分重要,畢竟清河崔氏隱隱成為了大唐第一名門望族,在任何的事情上麵,都是要小心謹慎的。

鄭從讜認為政事堂不應該討論後宮的事宜,崔安潛也沒有辦法,他其實也知道討論後宮的事情,肯定是不合適的。

政事堂討論完畢之後,崔安潛、鄭從讜、劉允章、高馳邦、錢士渠、於承惠和崔慎由等人起身前往紫宸殿,其餘的尚書禦史則是各自去忙事情了。

一路上,崔安潛都在思索後宮的事宜,看來他也要直接提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