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適可而止(1 / 2)

王審知做夢都想不到自己會出任京兆府牧,這可是正三品的文官,尊貴無比的,他不是什麼進士,更說不上有什麼名氣,不知道為什麼皇上會力排眾議,讓他出任京兆府牧,故而上任之後,王審知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半年時間下來,京師周遭秩序井然,地痞無賴幾乎消失的無隱無蹤,百姓安居樂業,繁榮之景象出現,這讓王審知開始得到諸多官吏之讚譽,也讓眾人對皇上慧眼識才刮目相看。

不過最近王審知遇見麻煩事情了。

麻煩事情來自於法門寺。

法門寺距離京城不遠,屬於京兆府牧直接管轄之範圍,概因法門寺主持玄智大師提出來了,以往每年皇上都要派遣代表到法門寺許願,祈求大唐安康,如今皇上登基了,法門寺願意專門做一場盛大的佛事,祈福大唐繁榮昌盛。

王審知剛開始沒有在意,覺得玄智大師的口氣太大了,這皇上和朝廷的事情,一個出家人關心那麼多幹什麼,不過後來有人提醒他,皇上之父親魏王是法門寺俗家弟子,太子太保、大都督、鐵血軍大將軍高馳邦曾經是法門寺的知藏,這讓王審知大吃一驚,這才明白玄智大師為什麼會提出來這等的要求。

盡管出任京兆府牧隻有半年的時間,可王審知審時度勢,已經知道皇上之脾氣,吹噓拍馬的事情千萬不要做,有什麼想法,或者是什麼事情,在皇上麵前直接說就是了。

京兆府牧的位置很是特殊,按照政事堂定下的製度,不需要每日參加早朝,每五日參加一次早朝,若是有事情需要稟報。則可以稟報政事堂之後,隨時參與早朝。

王審知對於法門寺主持玄智大師提出來的要求,很是慎重,沒有馬上做出答複,他也不準備在早朝說到這件事情,免得早朝發生爭執,萬一皇上內心對法門寺是心存感激的,那他就沒有處理好事情了,他最終決定直接寫出奏折,給皇上稟報此事。

這與溜須拍馬是兩個概念。王審知從忠於皇上之角度出發,寫出了奏折,他在奏折之中也提出了意見,法門寺祈福之法事可以做,建議朝廷派出官員參加,以示重視。

早上遞出去的奏折,午時剛過,王審知就接到了通知,迅速趕赴紫宸殿。

王審知感慨萬千。皇上辦事之效率,恐怕是空前絕後了,短短兩個時辰,就要商議此事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

進入到紫宸殿之後,王審知看見了崔安潛、鄭從讜、劉允章、高馳邦、錢士渠、於承惠、崔慎由等丞相全部都在紫宸殿,還有兵部尚書嚴複、刑部尚書馬浩軒、工部尚書闞澤宇,以及禦史大夫李傑等人。全部都在這裏。

李傑出任禦史大夫,同樣出乎很多人的預料,李傑是壽王。親王的身份,能夠被皇上任命為禦史大夫,可見皇上對皇室還是看重的。

當然不會有人知道,若不是李儒沛的穿越,這位李傑會改名李曄,就是後來的唐昭宗。

看見這樣的陣勢,王審知大為吃驚,進入紫宸殿之後,連忙拜見皇上。

“王使君,你的奏折朕看過了,今日召集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六部以及禦史台之官員,前來商議,朕就是想著表明對佛家之態度。”

“懿宗之時,朝廷重視佛教,曾經多次迎佛骨,耗費巨大,遭遇到很多大臣之反對,大唐一直都是重視佛教的,此類的事情也是不少的,你可能是聽到了不少有關法門寺的事情,故而很謹慎的寫出了奏折,此等處理事情之態度,朕很是讚賞,你在京兆府做的很不錯,兢兢業業,得到了政事堂和滿朝文武的認可,朕為你高興,希望你能夠堅持下去。”

王審知連忙再次謝恩。

“高閣老,此事你最有發言權,說說你之看法。”

高馳邦早就做好了準備,他曾經在法門寺出家,與主持玄智大師之間的關係不一般,這樣的事物,皇上肯定會征求他的意見,這麼多年過去了,經曆了太多的廝殺,高馳邦對佛教的認識,已經發生了絕大的改變,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再說他是半路出家,並非是真正的佛門子弟,故而認識也不會特別的僵化。

“皇上,臣以為,大唐曆來都是重視佛教的,臣也曾經在法門寺出家,京城之中不少親王和大臣,也曾經在法門寺剃度,成為法門寺俗家弟子,這些年因為局勢不穩定,法門寺一度險遭荼毒,如今天下太平,法門寺主持玄智大師期盼能夠振興佛教,此等的心情可以理解,隻是這舉辦重事,祈福大唐繁榮昌盛,有些過了,臣以為,大唐之繁榮昌盛,乃是皇上殫精竭慮、文武大臣盡心竭力,才能夠有的結果,再說皇上倡導節儉,若是舉辦大規模的佛門法事,耗費巨大,不符合朝廷之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