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適可而止(2 / 2)

眾人都非常吃驚,禦史大夫李傑早就做好了直諫的準備,若是皇上支持法門寺做這等規模宏大的法事,他是一定會反對的,其實這樣的事情若是拿到朝會上麵去討論,諸多的禦史肯定會抱團反對,不過人家高馳邦都是這樣的態度了,鄭延昌也無話可說了,總不可能廢除佛教,這肯定不合適。

李傑對於出任禦史大夫,是沒有思想準備的,記得詔書下來的時候,他好幾天的時間都是暈暈乎乎的,但很短的時間之內,他就沉入都禦史台,開始履行職責了,他的身份特殊,是皇上的叔叔,又是親王,所以在監察一事上麵,是毫不留情的,敢於指出任何不合適的事情,更是敢於直諫。

高馳邦說完之後,皇上開口了。

“壽王,禦史台乃是監察部門,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李傑愣了一下,很快開口了。

“皇上,臣的確沒有想到,高閣老會是如此之意見,臣本來是準備反對法門寺做如此盛大之法事的,臣同意高閣老之意見,同意王使君之提議,法門寺的法事規模不可太大,朝廷可以派出官員參加。”

“那你認為朝廷派出誰去參加這一次的法事。”

“這、臣尚未思索好。”

李儒沛看了看眾人,麵容嚴肅的開口了。

“法門寺準備舉辦大型法事,祈福大唐,這等的事情,本應該是在朝會至上討論商議,最終由政事堂做出決定的,王使君考慮到諸多之情況,直接給朕寫了奏折,這就說明了,朝中很多人,對法門寺是另眼相看的,總是認為法門寺與朝廷關係不一般,甚至與朕有著非同尋常之關係,故而才會有如此之看法。”

“朕不想否認與法門寺之間的關係,朕之父王,曾經是法門寺俗家弟子,高閣老曾經在法門寺出家,還有不少的親王,都是法門寺俗家弟子,朕對佛家之事,也是有著一些認識的,佛家倡導與人為善,普渡眾生,這是符合大唐興旺之要求的,但今日朕想強調的是,不能夠因為法門寺和朕之間有著非同尋常之關係,就顧慮重重,朕不希望今後出現這等之情形。”

“朕早就說過,皇家無私事,不管是朕的事情,還是皇後的事情,隻要有不符合規矩的地方,都要直諫,朕不是聖人,也會貪圖安逸,也會縱容親眷和皇室,若是沒有諫言,朕貪圖享樂,貽誤的就是大唐之天下。”

“至於說法門寺之事情,朕看還是按照規矩來,政事堂今日之內提出具體處理之建議,按照建議執行,朕所需要強調的,就是適可而止,朕不會尊崇佛教,朕內心之中想到的就是大唐之天下,凡是有利於大唐之興盛,有利於百姓之富足,有利於天下之穩定,朕就是堅持的,政事堂議事之時,也要牢記這條規矩,一切都從天下興亡之角度出發。”

李儒沛沒有直接提出來處理的意見,但已經明確了態度,那種尊崇佛教之事肯定是不會出現了,至於說法門寺作為勸過佛教寺院之首,這一點還是得到肯定的,畢竟法門寺舉辦法事,祈福大唐之天下,這件事情沒有被禁止。

所有人都很安靜,靜靜聽著皇上之話語,他們普遍都感覺到,皇上對於自身簡直就是有些苛刻了,每日裏都是如此之辛勞,天下事情都要關心,更何況還有藩鎮沒有滅掉,突厥也是蠢蠢欲動,腦子裏裝著這麼多的事情,想要輕鬆是不可能的。

當然朝廷之中的風氣,也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徹底改變了,上行下效,皇上每日都是這麼辛苦,朝中官吏還有什麼可說的,隻能夠老老實實的做事情。

崔安潛代表眾人謝恩之後,準備離開紫宸殿了。

皇上開口了,要求禦史大夫李傑留下來,其餘人可以去忙各自的事情。

崔安潛看了看李傑,發現李傑略顯緊張,應該說這是李傑上任之後,皇上第一次單獨召見,也難怪李傑感覺到了緊張。(未完待續請搜索樂讀窩,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