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決戰之秋? (三)(2 / 2)

“簡而言之,就是我軍勢大,但交通困難,糧彈不濟。俄軍勢弱,但交通便利,補充較易。”

梁天河用眼角的餘光瞥了一眼身旁這位洋洋自得的攝政王,長吐一口氣,把手上的細竹竿拋給身後的隨從,禮節性地稱讚道:“殿下的總結,精煉貼切,老臣佩服。”

沒等劉平反應過來,梁天河忽地話鋒一轉:“正因為如此,我軍才更要在俄國恢複元氣之前,將憑據山河之險的當麵之敵,驅逐到無險可守又更為富饒的東歐大平原上去,既便於發揮我軍裝甲機動部隊的優勢,又便於就地征集人力物力,以減輕漫長交通線帶來的後勤壓力。”

“當然,最理想的戰果,還是殲滅當麵的俄軍重兵集團,在整個中俄戰線取得壓倒性勝利,繼而會同東進的德軍,前後夾擊德俄戰線上的俄軍主力,迫使俄國投降,打破協約國對中德聯盟的戰略分割,從而令中德兩軍立於不敗之地。”

劉平知道,自己又被繞進去了,還是被麵前這位中老年前列腺炎患者給設計的,卻也懶得再做無謂的理論,隻是冷笑強調:“聽梁總參謀長這麼一說,這‘最理想的戰果’,可不大容易實現啊。”

“殿下聽完我接下來的介紹,就知道容不容易實現了。”

梁天河也懶得跟他較真,往後一伸手,接過那條磨得光溜溜的長竹竿,這次改以雙手把持,擺出了戲台上揮舞青龍偃月刀的架勢,雖然姿態略顯不雅,倒也不再那麼費力。

在短裙少女們的掩麵偷笑中,梁天河的竹竿掃過沙盤上方,再一次自北向南指點起來。

“整個東歐戰區的作戰部署是這樣的——”

戰線最北端,以北方方麵軍下轄第1集團軍的六個步兵師又六個騎兵旅,配屬戰車百餘部、飛機七十餘架,從南、東兩個方向,向盤踞於葉卡捷琳堡、秋明、托博爾斯克一帶的俄軍北烏拉爾集團發動突擊。目標是奪取葉卡捷琳堡,並伺機穿越葉卡捷琳堡以西的山口,突入伏爾加河上遊的彼爾姆、伊熱夫斯克、喀山一帶,從而吸引跟牽製莫斯科方麵的俄軍預備隊。

戰線北部,以北方方麵軍下轄第3、第4集團軍的十二個步兵師又三個騎兵旅,配屬戰車四十餘部、飛機四十餘架,對盤踞在車裏雅賓斯克跟烏法之間的俄軍烏拉爾方麵軍主力,發動正麵攻擊。目標是牢牢牽製住這支俄軍重兵集團,使其無法朝其他方向增援或退卻。

戰線中部:首先,以中亞方麵軍下轄第2集團軍的六個步兵師又三個騎兵旅,牽製奧倫堡正麵及其東麵之敵;其次,以第5集團軍的六個步兵師又三個騎兵旅,配屬第2裝甲集團軍的兩百五十部戰車,從奧倫堡以西五十公裏外的克拉斯諾霍爾姆強渡烏拉爾河,擺出向奧倫堡後方卡爾加拉-佩列沃洛茨基一帶穿插的姿態,將俄軍預備隊吸引過來,加以消耗。

最後,以集中了四百部戰車,並配屬有兩個步兵師、九個騎兵旅的第1裝甲集團軍,從奧倫堡以西一百二十公裏外的伊列克渡河,在空降部隊的接應以及空投補給的支持下,向位於奧倫堡深遠後方的索羅欽斯克一帶迂回穿插。在切斷奧倫堡到薩馬拉的主要交通線之後,該部將轉而從背後突擊奧倫堡一帶的俄軍,跟正麵牽製的友軍密切協同,力求圍殲俄軍伏爾加方麵軍主力。

戰線南部,以裏海方麵軍下轄東岸集群的四個步兵師又一個騎兵旅,掩護中亞方麵軍左翼,牽製烏拉爾斯克到阿斯特拉罕一線的俄軍,並協同海軍裏海特遣艦隊,防備俄軍別動隊對裏海東岸地區的滲透破壞。

戰線最南端,以裏海方麵軍下轄南岸集群的四個步兵師、一個裝甲旅又三個騎兵旅,掃蕩裏海南岸之俄軍,扶持波斯北部的親華勢力,並伺機在裏海特遣艦隊跟土耳其國民軍的支援下,進占外高加索地區,奪取巴庫油田……

梁天河介紹到這裏,又憋出一副膀胱吃緊的樣子:“基本情況就是這樣,老臣先去方便一下,稍後再回來解答殿下的疑問。”

不想劉平卻單手掂起了軍刀,側過臉微微一笑:“我沒有問題了。”

一刻鍾後,承憲廳某個罕為人知的角落,一間門板緊閉的小隔間內,隱約傳出野性放縱的粗喘與強忍難耐的呻吟。

一隻頭朝下吸附在隔間門背上的壁虎,正一頓一頓地旋轉它的三角形小腦袋,逐一掃視地板附近的陌生物體:元帥專用的綴羽筒帽、文職女兵的短簷軍帽、黑底鑲金褲縫的製服長褲、藏青色鑲金邊的製服短裙、褪到小腿上大幅晃動的格子平腳短褲、套在腳踝上有節奏顫動的的鏤花蕾絲短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