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秘銀之村(3 / 3)

我總覺得這個廟裏透著一股子邪勁,或許是死人太多的緣故,就算世界人沒有鬼,那麼多死人聚在一起,也覺得叫人透寒氣。我和羅明申馬上逃之夭夭,回到岸邊,岸邊的郭熙明一邊指揮民工搬運貨物,一邊急忙問道:“兩位,有發現什麼值錢的東西嗎?”

我剛想張嘴,轉念一想,想到初次遇見郭熙明的時候,他正要盜竊僰人屍骸,於是說謊道:“有,我們發現了三千個人身體積那麼大的白銀俑。”

郭熙明駭然,失色叫道:“什麼?三千個人身體積那麼大的俑,全是白銀?發了,起碼有幾千噸!在哪?給我看看!”

我指點一下,瞅著他樂顛顛地背陰,暗自偷笑,羅明申知道我不懷好意,但是鄙視郭熙明的人品,故意不點破,由他出醜。過了片刻,果真聽到郭熙明一聲慘叫,滿麵煞白的跑回來,結結巴巴驚叫:“屁,什麼白銀做的,全是幹屍!”

我故意愕然說道:“哦,你不是說過嗎?一具幹屍,差不多可以換幾百萬,不是相當於一個幹屍同體積的白銀俑嗎?”

眾人這才哈哈大笑,郭熙明雖然不滿,但這時極其需要我,當下也忍了下來。

我見天色已經不早,日頭落了下去,隻餘下一絲彩霞,天色將逐漸黯淡,於是開始尋找今天的落腳點。岸邊我是不大放心的,唯恐又出來什麼鬼船,於是叫大家合力把汽艇也拖到岸上,用繩子拴住。然後大家點亮汽油燈,朝村莊裏進發。我們自然離那幾千具幹屍的鬼廟遠遠的,挑了幾間看上去不是非常破舊的木屋住進去,還是按照原來的那種汽艇形勢分配。

我和羅明申住在一個單間的小木屋裏,這間屋子推算起來,建成也已經有百年,雖然僰人在木製品上技術非常先進,塗了桐油進行防腐,但是畢竟日子久遠,走進去便有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方才羅明申說過,他推斷這裏最古老的幹屍有三百多年的曆史,我頓時心裏起疑,也留心注意了一下,看到這裏的房屋最古老的也起碼有三百年曆史了,房屋老早就踏倒,隻剩下一些斷壁殘垣,提醒著人們注意這裏有人居住過。而最年輕的房子差不多也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了。這符合我們的推斷,當年僰人最後一隻部落,依靠秘銀礦藏的隱秘,躲過了朝廷大軍的追殺,平靜地生活了數百年,但是到了一百年前,不知道為什麼,突然一下子就消失地無影無蹤。

我一時想不通,也懶得想,這些惱人的問題,還是叫林白水出麵好。我今天就安安心心休息一下。這間屋子百年前的木床我可不敢睡,就拎起隨身攜帶的睡袋,鋪在地上,與羅明申一樣,湊合著睡覺。睡袋狹小,非常不舒服,自然是仰天最爽,我暫時睡不著覺,盯著天頂看,天頂上孤零零地橫著兩根房梁和椽子,細細一看,房梁上似乎有什麼東西凸了出來。我一愣,從睡袋裏鑽出,羅明申好奇地問道:“朱先生,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抬頭仰視著房梁,說道:“上麵有什麼東西?”

我看房梁也不是太高,運足氣力,猛然縱身一躍,右手已經觸及房梁,頓時摸下一樣東西,捏在手心裏,攤開一看,卻是一張常見的草紙,上麵歪歪扭扭寫著許多漢字語音,這張草紙,看上去竟然和秘銀之圖有七八分想,我吃了一驚,呼叫羅明申:“羅先生,你過來看看,有重大發現!”

“什麼重要的東西?和秘銀有關嗎?”

羅明申急忙從睡袋裏鑽出來,衣服也來不及穿,光著腳上來。他素知我性格沉穩,泰山崩於前而不驚,若非大事要事,絕對不會這樣大驚小怪的。我小心翼翼地把草紙鋪在房間裏唯一的擺設——木塌上,然後羅明申點燃汽油燈,將房間照亮如白晝,他提著汽油燈立在草紙上方,低頭粗粗瞟了一眼草紙上的文字,臉上露出思索地神色,喃喃說道:“這個……似乎是一個日記本!”

“日記本?”我本以為這張草紙特意藏在房梁高處,必然是重要的文件,哪知隻是一件普通的日記本,不禁有些失望,但轉念一想,僰人文明失蹤將近四百年,對於他們的文化,我們隻能間接從前人的史書上得知。而當時的人們對於蠻夷有種天生的優越感,也不深入調查,隻是將一些流言傳說如同真實事件一樣細細記錄下來,可信度不免打了個折扣。如今我們發現了一份僰人的生活日記,那重要性可以大大記錄一筆,於是我問道:“上麵說什麼?”

盡管汽油燈光線非常明亮,但是羅明申還是眯起眼睛,他把汽油燈從手上放到床榻上,細細研讀草紙上的古怪語言。僰人的文字,一個個念我也是懂的,但是合起來卻不知所雲。過了片刻羅明申說道:“僰人的語言我掌握的也不是很多,主要是那幾天跟武漢大學的幾位老教授一同破譯。我勉勉強強能夠看懂上麵的文字,似乎是一個小女孩寫的,上麵說,村子裏麵發生了可怕的瘟疫,很多人都死了,她不知道該怎麼辦。然後又絮絮說了一些和她年歲差不多小夥伴的死狀,還有她的心情,珍貴的資料,我感覺起來,似乎沒有什麼。”

“等等!”我突然打斷羅明申的話,“你是說,這張日記上,記錄了村子裏發生瘟疫的事情?”

羅明申不解地點點頭。

我繼續說道:“以我們目前的資料而言,我們可以肯定,在四百年前朝廷大軍剿殺僰人的時候,這裏——我們暫且稱呼為秘銀村吧——這裏的僰人成功地逃脫捕殺,活了過來,但是出乎意料,到了眼前這個時候,所有的僰人都消失地無影無蹤,從建築物的年份推斷,最年輕的建築物是一百年前修建的,也就是說,大概在一百年前左右,最後一批僰人消失了。我一直在奇怪,僰人是怎麼消失的,他殺——還是遷移了。聽這個小女孩說道,是村子裏發生瘟疫了,那就很好解釋了。”

羅明申一喜,笑道:“哦,朱先生發現了,難道是瘟疫毀滅了僰人最後的生存之地?”

我點點頭說道:“應是如此。你也應該發現了,這裏的房屋都是緊鎖起來,仿佛主人隻是離家出走,會立即回來一樣,因此可以推測僰人的毀滅是緩慢而平靜的,沒有引發恐慌,不然他們老早出逃了。”

“緩慢的瘟疫?”羅明申表示不解,“據我所知,瘟疫都是疾速而激烈的,就是一場小小的流感,也能瞬間把一大批人擊倒。”

我笑道:“不,僰人生活在如此封閉的條件下,外界的病毒和細菌是極難入侵的。他們是被另外一種疾病所侵害——遺傳病!”

羅明申恍然大悟,說道:“我明白了。粗略估計一下,最初留在這裏的僰人約有兩千人,假設男女過半的話,任他們自由配對,二十年為一代,過了三百年,村子裏幾乎每個人都有一樣的基因,每個人都是親戚,常年的近親結婚導致遺傳病頻發,而他們又不出去更換新鮮血液,所以僰人遭受了毀滅性地打擊。朱先生,你太有才了,憑著這麼一點蛛絲馬跡,即可推斷僰人毀滅的原因,難怪你能寫出《樓蘭考古記》這種出色的書籍。”

我卻不禁陷入深深地思考中,明知羅明申不可能給我答案,仍舊喃喃敘說:“但是,我就覺得奇怪,遺傳病發作緩慢而平靜,但是四百年也不至於毀滅一個有兩千人基數的村落啊!除非有外界的原因促進這個毀滅過程的加快,比如一場流行性感冒。按照人類百分之五的定律,即使任何凶狠的病毒細菌,都有百分之五的人可以產生抗體,那麼我估計起碼會有一兩個人活下來。活著的人把死者屍體埋葬,但是當唯一活著的人死掉的時候,他的屍骸呢?我們似乎還沒有看到!”

羅明申說道:“或許就停在在幾百間屋子的某一間中,明天開始仔細找找,會有所發現的。我就擔心,那個什麼毀滅了僰人的外界因素,假若是一種凶狠的疾病,會不會把我們都給傳染呢?”

我哈哈大笑,因為樓蘭考古的經曆,使得我對生物學方麵有所造詣,於是拍拍羅明申的肩膀笑道:“不必擔心,以森林這個靜止環境的限製,病毒和細菌都不會變異的太厲害,恐怕連外界的感冒病毒都不如。”

我們把草紙日記小心地收拾好,又重新躺下睡覺。我又開始失眠了,腦海中老是盤繞著這個撰寫日記的小女孩,依稀之間,勾勒出她的形象,那是一個穿著類似苗族服飾的十三四歲小女孩,森林之中常年不曬太陽,使得她的皮膚白得近乎病態。小女孩絕望地看著身邊的親人夥伴一個個接著死去,自己卻無能為力。或許她就是最後一個活下來的人,當她看著村落裏除自己之外最後一個人死去的時候,費勁力氣將屍骸扔進屍廟裏,回到自己的小屋子時候,太陽斜下,天邊飄著一絲彩霞,說不出的孤單寂寞,小女孩頓時淚流滿麵,轉身走進小屋子裏,細細地寫下最後一天的日記,然後……她要做什麼呢?

我犯了一下迷惑,無法推測最後一個活下來人的命運,假如我是此人呢?會如何做呢?我自然通過村中的大人曉得,森林之外,生活著很多人,可是他們卻是屠殺僰人祖先的凶手,永遠不要和他們接觸,因為你會被殺死的,這種觀念從小就被灌輸並且督促。可以到了現在,身邊再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製約自己,哪會怎麼辦呢?

離開這裏!

我心裏頭猛然跳出這個念頭,刹那間心思頓時開朗,隻能離開這裏,所以最後一個僰人,選擇了離開封閉的秘銀村,走到外麵的世界去。時間大約是一百年前,滿清光緒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