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其樂融融,村裏誰不羨慕?
隻是好景不長,年初一場雪崩,令風大柱死在行醫途中,柳氏大病一場,小樓也哭得昏厥了過去,她就是這個時候穿越過來的。
彼時小樓十四歲,小寶四歲。
如今風大柱的喪事已畢,看著家中的老母幼弟,她收起了對於穿越的怨念,擔負起一家的生計,幸虧本身隨著風大柱學過幾分行醫的手段,她才能不讓人懷疑地一展所長。
穿越之前,她學的正是中醫。
她三歲時父母離婚,不久後各自組成了新的家庭,她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偶爾才去父母那裏。她爺爺是中醫界的泰山北鬥,常常感歎西醫崛起,中醫凋落,遂手把手教了她二十年醫術,常常帶她去深山野林辨別采摘各種草藥,二十四歲時出師,正式行醫兩年。
對於醫術,她有著驚世駭俗的天分,出道時便已超越了祖父,僅僅兩年,就在醫學界奠定了自己穩如泰山的地位,讓許多老中醫感慨萬千,說她雛鳳清於老鳳聲,前途無量。
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前一刻還在長白山挖參,下一刻居然會穿越到古代小村姑身上。
既來之,則安之。
呸!
她一點兒都不稀罕穿越這個頭獎,她舍不得年邁的爺爺和奶奶。
可是,人已經到了這裏,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將挖出來的草藥放進藥簍,小樓繼續深入山中采藥,有些藥材需要挖出來用根部入藥,有些藥材需要枝葉,有些藥材則需要果實,就算是立即采下來,也不是全部立即入藥,因為有的藥材需要炮製後才行。
都是尋常用的藥材,一個時辰後,就裝滿了藥簍。
風小樓沒有下山,反而往山裏深入,希望能找到一些貴重的藥材。
大青山是天然藥材寶庫,連綿百餘裏,很多藥材能在山裏找到,風大柱生前除了走街串巷行醫,經常采藥賣到藥鋪裏去,一年光賣這些藥材就能淨賺一二十兩銀子,還不算行醫所得,因此給他們母子三個留下了一筆不小的積蓄。
她並沒有打算坐吃山空。
她打算多炮製一些藥材,做一些治療尋常小傷小病的藥,學風大柱一樣,做個走街串巷的鈴醫,賺不到大錢,小錢還是有的,隻是不知道有沒有人相信自己。
她自忖醫術勝過風大柱十倍,奈何身為女子,年紀又輕,不大容易讓人信任。
下山時,又一個時辰過去了。
小樓沒有天大的運氣,自然沒有找到名貴藥材,倒是藥簍裏多了幾味草藥,籃子裏裝滿了青翠鮮嫩的薺菜,春天的薺菜賽過人參,這時候吃最好不過了。
到了村口,就見小寶撲了過來,“阿姐!”
他們家位於村子的最西邊,下了山,走四五裏路,進了村,就到了自己家門口。
柳氏坐在門口做針線,看到小樓,立即起身過來接了東西,“小寶就盼著你回來了,你答應給他買糖,快去吧,東西我拿進去。”
“那行,我帶小寶過去,娘幫我先把藥材拿出來晾上,等我回來炮製。”小樓摘下鬥笠和蓑衣,連同藥簍菜籃藥鋤都交給柳氏,彎腰抱起小寶,往東邊走去。
青山村是個大村,有五六百戶人家,距離大山鎮二三十裏,但隻有兩家雜貨鋪子,算是壟斷了全村,除了油鹽醬醋布頭棉花酒水等尋常日用之物外,也賣些鹵味和雞魚肉蛋,一家在村東,一家在村西,小樓去的是村西這家,離他們家約莫一裏多地。
“三堂叔,有什麼糖果點心?”
掌櫃的是風祥的三弟風亭,正是倚仗著已經當了六年官的風祥,才能和亭長媳婦的娘家侄子一爭長短,在村裏開了鋪子,按著規矩,風小樓正該叫他一聲堂叔。
聽到小樓的聲音,風亭抬起頭,含笑上來招呼,“小樓來了,又給你兄弟買糖?哎,你對你兄弟真是好得沒話說。昨兒才從鎮上進的糖果點心,玫瑰鬆子糖、茯苓餅、棗泥糕、綠豆糕,有好幾樣,你買哪一種?”
“玫瑰鬆子糖多少錢一斤?”
聽她要買玫瑰鬆子糖,風亭眼中精光一閃,笑嘻嘻地答道:“小樓,你可真有眼光,這玫瑰鬆子糖可是金貴東西,我也不多要,一斤糖都要一百文,你給我一百二十文罷。”
一百二十文?
小樓皺了皺眉頭,一百二十文都能買二十斤白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