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來如風雨,道長驅魔(1 / 1)

元恩三年,皇都中京已是一片繁華。京中道路皆以青石鋪成,平整寬敞,可同時容兩輛馬車通過。道路兩側店鋪林立,一致的紅牆青瓦,令初到京城者一時難以分清東南西北。耳邊時不時傳來各商家的吆喝聲,更是吸引路人頻頻駐足,顯得熱鬧非凡。

在這鬧市中,由東向西急匆匆走來一中年青袍道士,手執佛塵,須發飄飄,頗具仙風道骨。隻見他左轉右轉,來到一座掛著秦府牌匾的府邸前。道士上前叩響門環,稍頃一位駝背家丁應聲而出。道士朗聲道:“無量壽佛!貧道風淩子,求見秦叔桓秦老爺。”駝背家丁卻麵現難色,猶豫著道:“道長,真是不巧。我家老爺吩咐過小人,今日不見客。若道長化齋,則請隨小人來便可。”風淩子聽了搖頭道:“貧道此行卻不單是為化齋而來,乃急貴府所急也!煩勞老伯通報。”駝背家丁聽這風淩子如此一說,便也不好再推倭,隻得道:“如此即請道長稍候。”說罷匆匆去通報。

頃刻,便見駝背家丁出來了,打揖道:“老爺有請,道長請隨小人來。”

駝背家丁在前引路,帶著風淩子穿過簡潔寬敞的前院,進入二門,正對麵是一座玉石砌成的屏風,分成春夏秋冬四副,分別是梅蘭竹菊各占一副,中間偏上刻一君字。風淩子暗忖:這座屏風簡單雅致,物隨主德,此人或許不負先師所望也未可知。

繞過屏風,沿左側雕花圍廊前行數十步分別設正廳、偏廳和書房,再往後麵便是後院正房了。

書房門口站著一位天青色常服男子,約摸剛過而立之年,清瘦淡雅的臉上寫滿了焦急。見道長,即上前一揖,急聲道:“道長方才稱可解我府中之急”

風淩子趕忙上前扶住:“秦老爺,事不宜遲。請即領貧道開壇作法,可保母女無恙。”

秦叔桓一愣,忖道:“母女?莫非這道人能未卜而先知?或真能救嵐兒性命。”於是一揖到地,朗聲道:“謝道長大恩。”起來便吩咐那駝背家丁:“秦福,速按道長吩咐辦理。”

風淩子便細細交待秦福如此這般。那秦福亦是個利落人,頃刻便已準備好法器,升起簡易法壇。

風淩子盤腿坐於法壇中央,左手握如意,右手搖動法鈴,並口中念念有有詞,隻是不動,一時隻覺清風陣陣拂來。半柱香過去,風淩子額上已滲下豆大汗珠,嘴上也加快了速度,看來情勢已十分緊迫!忽然圓睜雙目,一聲清喝:呔!隨即跳起,放下法鈴,拿起壇上朱筆飽醮朱砂在黃紙上畫成一符,將符在燭火上點了,投入法水中,右手再在法水上虛劃一符,又跪地磕頭。法事完成,端起符水交與福伯,道:“速將此神水灑於產房四角。”

秦叔桓趕忙上前去扶風淩子,卻見風淩子擺擺手道:“無防,稍事歇息即可。”說罷站起身來,隨秦叔桓進書房落座。

用過茶水,風淩子不等秦叔桓發問便笑道:“過路冤孽作怪,已逐了去了。”很久以後秦家人才明白,這所謂的過路冤孽其實並非偶然“過路”而已啊!

此時內院傳來響亮兒啼,福伯急急出來報喜道:“恭喜老爺,得位千金,母女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