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2 / 3)

然而,盡管李西皮小大頭兩歲,但天性頑劣的李西皮,還是會時常欺負憨厚老實的大頭。

李西皮的頑劣是出了名的。十多歲的時候,他獨自一人在山上設陷阱打野豬,被自己做的野豬套子中的機關竹竿誤傷了左眼而導致失明。後來,大人小孩隻要看著他不順眼時,就愛叫他“獨眼”。

今天,李西皮又來嘲諷大頭,大頭自然也是看得出來的,他氣不打一處來。於是,掄起拳頭朝李西皮砸去。李西皮也不躲閃,照著大頭的臉部也是一拳。兩個半斤八兩的半大小子,就這樣,扭打在一起。

“我打你個壞蛋!”大頭怒道。

“你才是個壞蛋,我揍你!”李西皮回懟。

“壞蛋,壞蛋!”

“大頭,壞蛋不是我,壞蛋在那——呢!”李西皮眼珠一轉,手指徐自碧。

“哪裏呀?鬥車上的?真是‘壞蛋’?”

“是啊,不信?不信,你去問啊……。”

大頭正在猶豫要不要去戲台下問一問,這時,李西皮惡狠狠地照著大頭的屁股就是一腳。

“哐當”一聲,大頭重重地摔倒在戲台之下。“嗚嗚嗚——,你個不要臉的……。玩陰的……。”大頭一邊嚎啕大哭,一邊撿起石頭追打著李西皮。

正和媽媽在曬穀場上看熱鬧的李盛壯,哪見過這場麵。“哇”地一聲也是大哭。秀秀一手緊緊抓住他的小手,另一隻手緊緊抓住媽媽的衣褲。將臉蛋深深地埋在媽媽的衣褲裏,露出一雙烏黑閃亮的眼睛,冷靜地審視著眼前發生的這一切。阿黃也狂吠不止。

黃雲芝、李昌全老爺子更是大聲地嗬斥著大頭。

李德林也跟著追打李西皮。

“大頭哥,李西皮在你身後……左邊……右邊……。”奇奇嫌事不夠大,極力摻和著。

徐自碧也仿佛聽到了孩子的哭叫聲和狗的狂叫聲,他強忍著疼痛,循聲望去,掃射到了壯壯驚恐的慟哭表情,但同時,他的目光與秀秀的雙眼也碰撞在了一起,仿佛擊起了一縷耀眼的光芒。

“啊,這是多麼美麗的希望啊。”徐自碧心中暗暗驚喜道。

秀秀似乎也感受到了一種異樣的力量,她閃現了一下自己的臉,深邃地望著眼前這位躺在鬥車上備受煎熬的“壞人”——他真的是“壞人”嗎?李西皮是這麼說的,可秀秀滿腹疑問。

這時李西皮躲閃到了拖拉機旁,大頭的石頭也是飛了似地蹦了過來。

“大頭,大頭!” 李昌全老爺子不停地頓足、謾罵著,但他微弱的聲音早已被喧囂的打罵聲所淹沒。老人臉色慘白。

“不好啦,不好啦,砸到了……。大頭哥,你的石頭砸到‘壞人’啦!”一直盯著看大頭和李西皮打鬧的奇奇,驚恐地大聲嚷叫道。

原來,大頭左右手各拿著兩塊拳頭大小的鵝卵石,看到李西皮躲閃到拖拉機的車頭前,甩手就砸了過去。

李老爺子剛好與徐自碧在側身交談著。這突如其來的橫飛之物,哪能繞得過李昌全老爺子?他可是 “江北南拳硬門李家”嫡親傳人啊。他不僅眼疾,而且手又快,撩起拐杖“啪啪”擋住了兩塊,但沒想到的是,大頭是同時扔出四塊的。此時的徐自碧也是下意識的用手臂一擋,剛好擋落一塊,而這一塊又恰好擊到了最後一塊,而改變了其運行方向,並一起砸在了徐自碧的胸口。頓時,徐自碧一口氣沒能緩過來,昏了過去。否則,這最後兩塊石頭,就會同時砸向左側的袁陽劉的頭部,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大頭見狀,抱頭鼠竄。

李德林隊長神色慘淡,火冒三丈地又追向大頭。

袁陽劉書記目瞪口呆,趕緊上前,用力掐著徐自碧的人中,且十分愧疚地望了望李昌全。

刹那間,磨刀李一片慌亂。

(二)衟公祠內

幸好徐自碧隻是被石塊擊中胸口,昏厥過去。經過老爺子李昌全的拿捏,並無大礙,但手臂傷得不輕,再加之本來又是一身的傷。自由行走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被安頓在了磨刀李的祠堂之中——那裏相對還是挺安靜的,有利於他身體的恢複。

這座有著八百多年曆史的祠堂,是磨刀李及其衍生的各支派李氏族人,為紀念磨刀李之始祖李衟而興建的。

\\\"衟公祠\\\"的建築構思獨具匠心:座北朝南,俯瞰呈\\\"丁\\\"字形,與對麵呈\\\"人\\\"字形的照壁相對應,暗寓李姓\\\"人丁興旺\\\"。作為主體的尚敬堂,其建築風格更為特異:底層為門廊,俗稱\\\"拴馬廊\\\",整座門樓全靠兩根立柱支撐,擎起了頂層的喜鵲聚巢閣。尚敬堂的兩側鐫刻著磨刀李八字家規:忠義家國,聖賢古今。

祠堂的整個布局猶如一座城堡,除大門外,另有六道小側門,縱身分為五個層次:門廊、前廳、天井、正廳和後廳,而且祠堂的平麵設計成縱階梯形,寓含了步步高升的意思。

每年舉行祭祖慶典時,旺盛的香火將後廳映襯得紅彤彤的,又因祠堂是座北朝南的,當一輪紅日從東邊冉冉升起時,太陽的光輝斜照著祠堂,輝煌的倒影使之更加朝氣蓬勃、活力四射。

整座祠堂共有五口天井。後廳布局著兩口,中間的院子裏是一口大的,兩邊的耳房也各有一口,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形成一個品字,這也是祖先希望子孫後代做人有品行、讀書有品味、做官有品階。

祠堂的三麵皆有淺線的刻畫像,三角石梁上更是五彩繽紛、栩栩如生。畫像圖案為朝會、拜謁、出遊、狩獵、百戲等皇親貴胄墓葬石刻的常見題材。橫貫西、北、東三麵內壁上部的出遊圖,場麵宏大,人物、車馬眾多。其他畫像有伏羲、女媧、西王母、周公輔成王、孔子見老子等神話、故事題材。

但如今的祠堂,早已沒有了往昔金碧輝煌的氣派和威嚴。早在幾年前,就被一幫年輕人當做“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給橫掃得幹幹淨淨了。祠堂裏原有的堂號,是四個石刻金字“仙李蟠根”的\\\"直篤牌匾\\\",也突然之間,不知所蹤了。

關於“仙李蟠根”的由來,則是出自《太平廣記》卷一引晉葛洪《神仙傳•老子》:“老子之母,適至李樹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李唐皇帝自言為老子之後,後因以李姓宗族昌盛為“仙李蟠根”。後來,杜甫也在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中寫道:“仙李蟠根大,猗蘭奕葉光。”

那一年,帶著紅袖章的年輕人在橫掃“四舊”時,竟然始終未找到這塊牌匾。有人說,是李昌全老爺子冒著生命危險將其藏了起來,但李老爺子卻矢口否認。

徐自碧躺在地上的草席上,下麵是墊底的穀席。草席是李德林叫秀秀和奇奇從家裏拿來的,穀席是戲台之上的雜貨房裏的。他痛苦地呻吟著,忽然看到自己的身旁還放著一壺涼水。

徐自碧忍著劇痛,嚐試著側個身,看看能否夠得著那碗水,喝上一口,但他使出渾身的力氣也未能如願。他手腳麻木,身心俱疲。

“想喝水嗎?”一個童聲傳了過來。

徐自碧尋聲而去,看見那個在曬穀場上,管那個用石頭砸自己的半大孩子為‘大頭哥’的娃娃。也是那個與自己對視,充滿力量的孩子。

“你叫啥?”徐自碧有氣無力地問。

“我叫奇奇,大名李盛奇。”奇奇毫無忌憚地答道。

“哦,太好了,奇奇。” 徐自碧微弱的聲音,隻有席地而坐在他身邊的奇奇能聽到。

“這是我姐,秀秀——李盛秀。可她不愛講話。那是我家的黃狗——阿黃。” 奇奇又指了指秀秀和阿黃。

這時,徐自碧才發現,角落裏還蹲著那個讓他心情豁然開朗的漂亮小女孩,還有她身旁的那條黃狗。

“你們怎麼來的?我怎麼在這兒?”徐自碧有些急切地問。

“我爸媽叫我們來的——怕你真死了。”奇奇停了停,“我爸和我姑爹袁書記把你抬過來的。你都快躺在這兒大半天了。”

“你爸爸是誰?”

“李德林啊,磨刀李的生產隊長。”奇奇以為徐書記不認識。

“哦,李隊長的小子啊。”

徐自碧這才發現外麵的天色已是灰暗灰暗的。室內一盞高懸的煤油燈透射的微光,傾灑在地上,令他迷糊的雙眼誤以為還是白天。

“奇奇,幫幫我好嗎?”徐自碧顫巍巍地說,“過來,扶我一把。”

“好勒。”奇奇敏捷地竄了上前攙扶起徐自碧。秀秀還是一動不動。阿黃上竄下跳。

徐自碧端起大瓷碗,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地將一碗水喝個精光,他好像又餓又渴,而這碗涼水就仿佛是一根救命稻草,他一下子就提起了精神。

“你們都讀書了吧?”此刻,徐自碧的狀態明顯好了很多。他想換一個話題跟孩子們好好聊聊。

“嗯嗯,不過現在放了暑假呢。”

“那你們肯定認識不少字吧?”

“我不行,我才讀一年級。我姐姐讀三年級,她喜歡讀書,認識好多字。”

“那你們都喜歡聽故事吧?”

“嗯嗯額,我們常聽大爺爺講故事。”

“你們的大爺爺就是李昌全老爺子吧?”

“嗯嗯額,你怎麼都知道啊?”

“哈哈哈,”徐自碧極力掩飾自己的喜悅。“你大爺爺是個好人啊。”

奇奇和秀秀自然不知道,早在1959年,江北全省大鬧饑荒的時候。徐自碧臨危受命,擔任番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兼九溪橋公社第一書記,他不顧種種禁令,帶領幹部群眾拓荒種糧,救活了無數生命。更了不起的是,他經過調查,認準了要使老百姓徹底遠離饑餓,非得搞“三自一包”不可。他以枉山大隊為試點,坐鎮磨刀李生產隊親自指揮。不到兩年,枉山大隊各村出現了“糧滿倉,畜滿圈”的大好局麵。“人人爭吃愛國肉”的情形,至今都深深地烙在枉山大隊人民群眾心中,令人難忘。從此以後,磨刀李村的男女老少都會親昵地稱呼他為“徐書記”。

“徐書記,李西皮說你是‘壞人’,真是這樣嗎?”

“哦,我是不是‘壞人’,我說了不算啊,那得問你爸爸和你大爺爺呀,他們說了才算數啊。”

“你和我爸爸媽媽都很熟嗎?”

“和你爸挺熟的,他很勤勞。那時候,他還沒跟你媽媽結婚呢!”

秀秀和奇奇麵麵相覷。

過了一會兒,徐自碧漸漸感覺精神多了。亦或是跟奇奇的交流,讓他倍感快樂。他還想繼續他們之間的交流,於是換了話題。

“你們知道這‘衟公祠’紀念的人是誰嗎?”

“我知道,是為了紀念我們的衟祖爺爺!”奇奇脫口而出。因為大人們時常講起。

“那這‘衟公祠’是什麼時候落成的呢?”

“不知道。”奇奇搖搖頭。一邊的秀秀也是一臉的茫然。

“‘衟公祠’真正建成的時候是在南宋時期。”

“南宋是什麼時候啊?”奇奇皺著眉頭,“有南宋,難道還有北宋嗎?”

“是的,簡單點說,南宋是在北宋被滅亡之後的朝代。當時叫宋朝,金兵攻破了宋朝的都城汴京。金國擄走了宋朝的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宋朝滅亡。宋徽宗還有另外一個兒子叫趙構,他逃到了南京,繼位為帝,重建了宋朝,定都在臨安,就是現在的杭州。這個皇帝就是宋高宗。後來,人們稱前麵那個宋朝為北宋,稱後麵這個宋朝為南宋。而實際上,‘衟公祠’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在位時,破土動工興建的。相傳,宋徽宗因對李唐王朝及其後人奮發勵誌、生生不息的意誌品質大為讚賞,並欣然為李氏後人禦賜,寫下‘仙李蟠根’玉字牌匾一塊。自帶龍頭的‘李’字收筆,隱喻著一個曆史事實——這就是真龍天子的皇族後裔。”

秀秀睜著大大而烏黑的眼睛,出神地聆聽著。

“但我更覺得這塊玉匾——‘仙李蟠根’,不太像宋徽宗的自創的書法——‘瘦金體’。”

“那會是誰寫的呢?”奇奇很好奇。

“極有可能是那位‘六十而仕’的宋高宗朝的探花大學士,李公懋題寫的。”徐自碧很自信地說。

“哦,明白了。”奇奇頓時眉開眼笑。秀秀也高興地點了點頭,似乎還想繼續聽下文。

“宋高宗趙構是南宋的開國皇帝,改年號為建炎,因為連年戰亂,‘衟公祠’也幾度被迫停工,直到建炎二年,才終於竣工。但後來幾經風雨,幾經修繕,才得以保存如今這個樣子。”

“這樣啊……。”奇奇似乎懂了,“我們衟祖爺爺到底有幾個兒子啊?”

“這個呀,在你們族譜上有詳細記載,你們的大爺爺曾經將你們族譜給我看過的。衟祖爺有四個兒子,也就是軒公、轅公、軿公、輅公。他們後來也都各有去處:老大軒公,遷徙到了瑞昌的清湓。老二轅公,繼續陪著衟公生活在磨刀李。老三軿公,遷徙到了這附近的桂堂。老四輅公,遷徙到了鄰縣的櫻田。”

“徐書記,你太厲害了。記得這麼清楚啊。”奇奇嘖嘖稱奇。

“你們這一片山裏有很多很多故事呢。我大概都知道些……。”徐自碧停了停,接著說,“比如你們九溪橋——這個名字,知道是怎麼叫來的嗎?

奇奇一臉的疑惑,“不知道……。還有磨刀李,到底是怎麼叫來的,我們也不是很清楚。”

秀秀也搖搖頭。她期待的目光告訴徐自碧,她非常渴望知道了解這些故事。

“那我就跟你們好好講講這九溪橋由來的故事吧。至於磨刀李……。”他頓了頓,“以後有機會,你們可以問問你們的大爺爺。”

(三)白居易題名

徐自碧移了移身子,換了一個坐姿。

“我在講故事的時候,你們可不要插話”徐自碧清了清嗓子,“有疑問,等我講完後在問,好嗎?”

“好的。”奇奇答道。秀秀笑著點點頭。

於是,徐自碧開始娓娓道來。

沒想到,他對於九溪橋名字的由來,很好地進行了梳理和加工,極富感染力——

“九溪橋,詩一樣的名字——而它的由來也的確與清廉正直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關。

相傳,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後,對酒於江湖之上,縱情於山水之間。一日,他準備去遊曆素有‘吳楚通衢’之稱的山水寶地磨刀村,而這磨刀村更是有著多版本神秘的傳說,其一則是,三國著名大將關羽奉命駐守在‘楚頭吳尾’,磨刀村是他專門橫磨青龍偃月刀的地方。傳說中的那塊磨刀石,仍保留在磨刀村前的水塘邊。其二,則影響更大,據縣誌載,東晉時期,鄱陽湖——那個時候叫彭蠡——連年水災,常有大水蛟作怪,當時享有盛譽的仙道許遜不但帶著郡民治水,還帶著徒弟們殺水蛟除惡。他鑄劍、磨劍的地方就在磨刀村。

但想進磨刀村,必須要跨越九溪河——這是一條由楊壟、河橋、西源三處的九股溪流彙聚而成的河,河水奔騰而清澈,河麵寬闊而浩蕩。一不見橫橋,二難尋渡船。

白居易和他的隨從李布被阻在了北岸。據附近的老百姓說,渡口原本有一條船的,可就在前幾日,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渡船被突然襲來的山洪給衝走了,唯一的艄公也到下遊去尋船去了。要想繞道,得順著九溪河往上遊步行三天兩夜的時間,經武河縣過河,再從南岸折返——又是三天兩夜,到達磨刀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