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感知(1 / 3)

梵飛一路走過人群,在燈海之中尋找湖岸,穿過十幾條幾乎同樣燈火不惜的街道,終於看到了燈挑江風,宿舟寢湖的天水湖。

燈挑江風是指挑著燈籠在江風之中搖曳,天水向來就有人喜好在船上露夜湖中,別有一番意味,可謂一種尋求自然,接近天地的意境。

在天水湖這樣的景觀不甚少數,站在湖岸放眼望去,偌大一個天水湖上星星點點起碼百艘廂船停在湖上,全都挑著燈火,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順水漂流的荷花燈。

“這便是天水湖了?”看著麵前偌大的一個湖泊,雖然夕陽早已西山下,圓月正升枝幹頭,但是梵飛能夠感受到它的巨大,可謂廣袤:“天水城,天水湖,真可謂一方樂土,難怪書中有說,凡人至此,樂不思蜀。即便神仙遊來,也會生出思凡重遊的心思。如此看來,此話不虛。”

一麵感受著風景,一麵環湖而走,踏出城池來到湖邊林野,在一處巨石上盤膝坐了下去。

“古人有一朝悟道,頓悟升仙的佳話。也不知那等一朝明悟天地仙、人的古人究竟是處在一種什麼心情,又是在怎樣的地方受到了啟發。”梵飛靜坐不動,心中自言自語:“另有朝聞道夕可死的堅定決心,對於道的執著是何等堅定,早晨得了道,哪怕晚上死都是值得的。我輩修煉武道,妄圖突破,為的就是修仙練道,也必須要有那等堅定不移的信念,又要有朝聞道夕可死的決心、魄力,否則步步為營,總是小心翼翼的,那還修什麼道,不如安分守己,平凡百年。”

梵飛吹著風,月光灑下如一層絲被,輕柔的蓋在每一個沐浴它柔和光輝的人和物上。安詳與寧靜隨著夜的降臨一點點的灑遍大帝,夜晚是人修養生息的時候,縱然天水城仿若一座不夜城,但值夜深人疲之後,人還是要休息。

除了那些點亮大街小巷的燈火,它們的光輝足以照亮這座城池一片通明一直到三四更。

此時此刻不過剛入夜不久,天水城裏還是嘩然一片,到處笙歌,滿樓歌舞。然而梵飛盤坐巨石之上,感受天地寧靜。

“小孩子怕黑,許多大人也很怕黑,他們害怕夜的黑,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黑暗的真諦,隻因為黑暗無邊無盡看不透黑暗才會被它的表象所驚擾,心生恐懼。

實則,夜幕、黑暗是給人以安寧,在黑暗之中徹底卸下防備,休養生息比起讀書人靜心揣摩文章時的心境還要靜,渾然天成,與周圍景物融為一體不分彼此。”

“這種感覺……”突然,梵飛的心中升騰起來一種感覺,那感覺他曾經有過,轉瞬即逝。

就是在柴旺要下手殺他之時,他徹底的放下了一切,如釋重負,不再有任何想法的時候,那種讓他徹底解脫的釋然感覺,在這一刻重新回到了他的靈魂深處。

上一次,是柴旺要將梵飛殺死的時候,他放下一切,突有感悟,在黑夜之中觸碰到了一絲感知境界的邊緣。而這一次,是梵飛憑借自己的感悟,在黑暗之中領悟黑夜的真諦,身心放鬆,享受安靜祥和,徹底卸下一切防備,沒有了任何雜念,這才突然有感。

頃刻間,周圍一切的一切,本來連肉眼都無法察覺的事務在這一刻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風劃出一條條利刃般的痕跡從眼前劃過,拂過他的肌膚;樹葉隨風搖曳,在他身前一尺處落下,幾個翻滾落下巨石。

湖水一道道浪頭拍打著湖岸,湖水四濺而起,在空中被風吹散,如霧水散落天地之間。草間、花叢,一隻隻蟲子在爬躥在嬉鬧在鳴叫,它們的體型、數量、距離都被一幅沒有顏色的畫卷描繪在梵飛的腦海之中。

這一切都是元氣運動而帶來的作用,無論是日出日落產生的溫差變化,還是風吹草動帶來的風響蟲鳴,再或者是水流過小溪衝刷出的一條條溝渠,這些就是元氣。

元氣就是這周圍的一切,形成萬物的最根本存在就是元氣。汪洋湖泊是為水;高山土地是為土;花草樹木是為木;烈火、篝火、爐灶下的柴火、點燈的燈火、熊熊烈日都是火;金銀銅鐵,斧鉞鉤叉是為金。

元氣化作五行,早已融入到了這個世界之中,元氣隨處可見,觸手可及,隻是它們根本的形態已經改變,變成了能讓普通凡人觸及到,用的到的東西。

修道者就是要去偽存真,做凡人所不及的事情,還原元氣根本,追逐演化這一切的本源。

有傳說仙人能夠反手為雲,覆手為雨,舉木生火,點石成金,這些都是那等對元氣之道有著深入修煉的修道者操縱元氣變化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