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欽差遇上假洋鬼子(1 / 3)

耽誤半天行程的那得生終於脫身返回禮部接納出使欽差的一應儀仗:一頂二人小轎,一百六十名大內侍衛,全都錦衣繡襖騎著高頭大馬,十六名開道的儀仗隊各色旗幟迎風招展,鑼聲喧天,還沒走出兩條街就吸引了大批民眾夾道觀望,美得坐在轎子裏的那得生搖頭晃腦哼著京腔:“歎英雄失勢入羅網,大將難免陣頭亡,早知道采石磯被賊搶,早就該差能將前來提防……”

難怪那得生如此高興,自己隻是四品的京官,按理算不上欽差大臣,隻能算是欽差官員,可是人人以欽差大臣稱呼自己,除了坐轎還是按四品以下文職官員的等級配發外,其餘的儀仗全都破格授予。就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朝廷上上下下都另眼相看自己,看中了第一位被新朝廷派出的欽使遠大前途,連那得生自己都這麼認為,隻要辦完差事,自己躋身三品以上的大員指日可待。

那得生指揮儀仗隊先轉回帽兒胡同,到了胡同口特意走下轎子把儀仗隊留在大街上,帶著八名貼身侍衛威風八麵步行回到四合院,安頓好一切才懷揣可馨兒和董卿的美好願望動身啟程,羨慕得左鄰右舍差一點跪在地上高呼萬歲。

“那大人,那老爺,小的眼睛都他娘的長到腳底上了,怪不得我爹娘罵我長著一對雞眼,沒想到每日光顧我這小攤的竟然是位八府巡撫的大老爺,”弄堂口賣豆腐腦的小商販殷勤地端來一碗豆腐腦獻媚道:“我這也沒有什麼好招待的,就送那老爺一碗豆腐腦,祝大人喝了這碗豆腐腦一路順順當當,天天‘兜福’,回到京師後圖個好彩頭。”

“哈哈哈,”那得生滿麵春風幾口就喝光了豆腐腦,掏出一兩白銀仍在黑不溜秋的飯桌上開心笑道:“同福,同福,我這是為兩宮皇太後和新天子辦差,如果真像你說的這趟差事辦得順順當當,等我返回京師後一定重重有賞,哈哈哈……”

過午未時,那得生一行人在積水潭搭乘三艘官船沿運河南下,兩天之後便到了滄州。

此時的滄州還隸屬於直隸省河間府,是一座小小的縣城,別看級別小,但是卻因為人才輩出而聞名遐邇,好人壞人可說是濟濟一堂:遠的有戰國名醫扁鵲、《孫臏兵法》的作者孫臏、明朝大太監魏忠賢、乾隆時期的紀曉嵐;近的有給剛剛當上兩宮皇太後之一的慈禧做大管家的安德海,其祖籍就在滄州南皮。滄州還是著名的武術之鄉,光武舉人、進士就出了一千多人,迎接那得生的縣太爺雖然是一位文職知縣,卻長得孔武有力,也是土生土長的滄州人,人送外號“文武喧天”,名竇考,恭恭敬敬把那得生一行人引進驛站,在一座酒樓擺下接風宴席。

陪席的除了竇考和一位八旗參領外,還有七八位當地有頭有臉的士紳土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竇考開門見山說道:“欽差大人,這頓酒席可能是你們最後一頓豐盛的晚餐,明日你們就要棄船走小路前往山東陽信。”

“為什麼?”

前幾年黃河決口堵塞了山東段的河道,漕運為此改為海運已經眾所周知,可是此地還屬於直隸省,離山東還有上百裏,這麼快就要棄舟登岸出乎那得生意料之外,忍不住問道。

“大人有所不知,如果你們繼續沿運河前往山東不僅僅是河道不允許,關鍵是現在的山東狼煙四起,悍匪毛賊遍布膠州半島,從運河東岸走旱路到山東陽信還算是一條安全之道,若是順運河進入山東境內再改道前往登州府實在是凶險萬分。”

“難道撚匪打進山東了?”那得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上次在安徽來安身陷險境,其手下幾名大內侍衛的腦袋被撚軍割下當球踢的場景仿佛就發生在眼前,想起就不寒而粟。

“正是,聽前方傳來的消息,這股撚匪是張樂行的主力部隊,他們十幾萬人馬在山東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地,許多州縣都變成了廢墟,被他們殺死的官員無計其數,大人還是按卑職的意見改為旱路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