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的這番說法,老蔣在南京也聽人說過,甚至老蔣自己心裏也是這樣打算的,可國民黨內卻有一些人拿當初孫文“華僑是**之母”的說法來指責當局不作為。說什麼**成功了,民國這麼多年了,華僑要在海外複國,當局不應視“母親”艱難而不顧,不但要聲援,還要盡可能地給予實際援助。
若是一般人這麼說,汪兆銘和老蔣根本不會搭理。可抱有這種觀點的人在國民黨內卻不是個例,代表人物就是張繼、鄒魯等一幹元老,甚至連老蔣一向尊重的張靜江也認為應該對華僑提供支持。
知道這種情況後,老蔣自然大感為難,便把南京那邊的事情交給汪兆銘等人處理,自己則以到西北、華北視察為名躲了個清淨。隻是如何對待南洋複興黨,終究是南京當局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因而老蔣也想多聽聽閻錫山等人的意見。此時的老蔣和一幹當局要人並不知道南洋複興黨就是陳炯明所領導的致公黨的馬甲,否則他們會更為頭疼。
就有關時局問題和閻錫山作了一番溝通後,老蔣便提議道:“早就聽說百川兄創業有術,西北實業公司進展喜人,不知百川兄能否帶我去領略一下?”
閻錫山知道老蔣這是信不過自己前麵所說的有關西北實業乃至整個山西的情況,想實地考察了。可西北實業公司還真不怕老蔣察看。當下,閻錫山笑道:“西北實業成立後,我也隻去過兩次,正好和委座一起去看看發展成什麼樣子。等回太原後,就陪委座一起去。”
老蔣在河邊村隻待了一個上午,便在閻錫山的陪同下,偕宋美齡等人返回了太原。此時趕到太原的除了老蔣的隨行人員端納、楊永泰、晏道剛等人外,還有專程趕到太原的宋哲元、傅作義、楊愛源、王靖國、趙承綬、李服鷹等將領。
在歡迎會後,閻錫山派人將西北實業董事長陸近禮給找來,當著老蔣的麵大方地說道:“恭齋兄,委座要了解一下西北實業的情況,你可不能有絲毫隱瞞。我們大家也一起陪同去看看。”
對閻錫山的這番表態,老蔣還是滿意的。從河邊村到太原,閻錫山是全程陪同,應該不可能事先安排什麼假象來糊弄自己。
陸近禮遲疑了一下,說道:“西北實業那邊隨時可以過去,隻不過,那邊有些地方還在施工,有些髒亂,就怕給委座帶來不便。”
老蔣不以為意地擺擺手,說道:“沒那麼多避諱,我就是想了解一下西北實業的情況,看有無可能在其他省份推廣。再說,當年戰場上槍林彈雨都闖過來了,怎麼會在意施工場地?”
在駕臨西北實業後,老蔣轉了一圈發現確實和閻錫山前麵說的情況相符合。除了火柴廠、皮革廠之類的輕工產業已經投產外,其他的鋼鐵廠、機械廠、汽車廠都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要想有結果確實還要一段時間。
“百川兄,記得你說華美在保德那邊也有煉鋼廠、機械廠、汽車廠,怎麼西北實業這邊還要建?你就不擔心這兩邊的廠子掐起來?”察看完後,老蔣頗有些不解。
“這不擔心。”閻錫山有些自得地笑了笑,又繼續說道,“要是單論產量和產品性能,西北實業確實比華美那邊差了老大一截。可西北實業生產的東西更適合國內情況。就拿載重汽車來說,華美生產的都是5噸以上的大車,西北實業生產的都是3噸左右的小車。可國內的道路稍加改造就能通行3噸小車,而要想通行5噸以上的大車那道路就非得大改不可。”
看看閻錫山此時臉上透露出來的精明、自得,老蔣真有點哭笑不得,心下暗自感歎:閻老西這算盤都打到這份上了不過,這樣的閻錫山也讓老蔣更有安全感,而且閻老西說的也確實有道理,這全國能通行馬車的道路稍微改改就能通行載重3噸的汽車,可要想通行5噸以上的大汽車,這道路改造上的花費就肯定不是個小數。
“至於煉鋼廠、機械廠,在產量和規模上也同樣無法和華美相比,可這些卻是我們眼下所能做到的。華美那邊雖然好,我們卻沒那個財力負擔得起啊。就這些,還是通過向三晉父老募集股資,加上向銀行借貸才實現的。”閻錫山臉上的得意變成了悵然。
閻錫山興辦西北實業沒向中央伸手要一分錢,靠山西地方籌集資金就搞出了眼下這個局麵。對比之下,南京政府在這方麵就差了一大截。
一戰前後,北洋軍閥控製下的江南造船廠還能為美國承建4艘萬噸級運輸艦,可到南京政府時期,江南造船廠卻江河日下。漢陽鋼鐵廠在辛亥之前就能夠年產生鐵8萬噸,鋼約4萬噸,可在25年至今一直處於停產狀態。兩廂比較,堂堂中央政府,竟比不上被人譏諷為山西“土老財”的閻錫山,老蔣實在感到有些汗顏。
看過西北實業,又向陪同參觀的傅作義了解了綏遠的情況,老蔣明白,想靠晉、綏、陝負擔下次進剿“民匪”的開支是不可能了。不過,老蔣還想向華美公司及銀行試試看。但派去和華美太原分行威爾士打交道的孔祥熙很快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