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天塹通途(三)(1 / 2)

接到老蔣的回複,閻錫山鬆了口氣的同時,又有些不滿。老蔣所提的這4條有些太想當然了,人民軍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就絕不是傻子。你以民間形式與其談判,對方肯定不會接受。再說,華美公司用了4年多時間好不容易創辦的產業又怎麼可能說移就移,說停就停?何況,若是有外國人願意留在華美產業繼續工作,你又能如何?

不過,既然能與人民軍談判了,那有些問題就可放到桌麵上具體談談了,總比這麼吊著讓人不上不下的難受強。

12月31日,施密特與山西派出的代表陳敬棠、陸近禮、王靖國幾人一起趕到神池。經人民軍防衛人員檢查,確認施密特等人沒有攜帶武器並有山西政府的蓋章公函證明身份後,一行人便被放行到保德,與楊天明、鄒德貴、陳海瀾展開談判。

本來美國駐華大使納爾遜?詹森想派美國在華領事人員與南京政府有關人員一起出席談判,不過,老蔣和閻錫山卻都不同意。華美產業裏那些被人民軍扣押的非官方的外國人就夠讓人頭疼的,要是外國領事人員在談判中再出現問題,結果將更難以收拾。

陳敬棠以前曾協助閻錫山大力推廣村政,為閻所賞識,現在是山西文獻委員會常委,這次算是代表政府來談判;陸近禮為山西公營事業董事長,執掌西北實業公司,此番是看人民軍控製華美產業後山西方麵究竟能在哪些方麵進行經濟合作;而王靖國則受閻錫山委托代表太原綏靖公署與人民軍商洽軍事控製線等問題。

選擇陳、陸、王三人,閻錫山是費了番心思的。這三人都頗得閻錫山信賴,但現在職務卻都不高,由他們出麵談判也算合適。

人民軍方麵,周明遠因不想現在公開露麵,就把談判的事情交給楊天明、陳海瀾以及趕到保德進行物資轉運的鄒德貴。而他本人在幕後指揮談判的同時,還督促程開山等人加緊在晉西北進行防衛工事建設,並與教縱的秦重等人一起利用從沂蒙運來的火炮組建東進集團炮兵支隊。

在結束陝北戰事後,鄒德貴就帶人趕到保德,加緊將倉庫中以零部件狀態封存的各類設備、原材料等根據地需要的物資轉運過黃河,再運往蘭州、永昌、武威、肅州等地。在這些等待搬運的設備、物資中,有成品油料、有色金屬原料、特種鋼鐵、從國外運來的重軌、汽車、飛機部件,還有石油開采和加工設備、大型液壓機、飛機製造設備、汽車製造設備等等。

按照趙振中的計劃,保德一帶的華美產業在今後兩年裏除了留下水泥廠、鋼鐵廠、機械加工廠以及機車廠外,其他的都將陸續拆裝轉運到西北腹地。保德未來可是戰爭前線,作為人民軍前出華北的橋頭堡,這裏留下一些產業能利用後方運來的部件進行組裝生產,並就近提供水泥、鋼鐵等作戰物資就足夠了,沒必要在前線保留眾多產業。即便是借華美產業名義與閻錫山達成經濟上的合作,也隻是把根據地內生產出的部分物資由保德轉運給山西方麵罷了。

當周明遠提出由鄒德貴參與談判時,鄒德貴一點沒猶豫就答應下來。物資轉運的事情有王鐵山盯著,過兩天林成樓還要過來,出不了問題。而能有機會敲閻錫山這老摳一次,鄒德貴可不想錯過。

31日談判一開始,雙方就分歧嚴重。王靖國代表太原綏靖公署,要求人民軍停止防禦工事,特別是汾河水庫建設,並釋放所有被扣留外國人,然後雙方才能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

“王先生既然這麼說,那就是沒有誠意了。”楊天明針鋒相對,“既然這樣,那我們戰場上見真章,你帶兵來打就是不過,我提醒一點,隻要你們率先向我們攻擊,那所有外國人的安全我們不予保障”

麵對人民軍的強硬態度,王靖國幾個談判代表分外憋屈。既怕人民軍長時間拖下去,對己方更為不利,可被人民軍扣留的外國人,又使得山西當局乃至南京政府心存顧忌,無法以武力威脅。可這大冬天的跑到保德,難道就隻能在人民軍所提的條件上簽字不成?

眼看事情要鬧僵,陸近禮忙打圓場道:“施密特先生曾帶貴方所提的七項條件給政府。其中第四項說若答應貴方的幾個條件,貴方願意與政府方麵就物資往來、派駐人員、稅收收取等問題進行協商。不知貴方在這幾個方麵有沒有具體的方案?”

“晉綏軍或者其他南京當局的部隊,封鎖我部占領的晉西北並沒有好處。”提起利害關係,鄒德貴就來了精神,侃侃而談,“你一封鎖,華美產業無法從國外引進物資,那海關關稅上你們就損失一筆,鐵路運輸費用上還要損失一筆,而華美產業生產的物資不能運輸到外部,山西方麵又要減少不少收入。這算起來實在是得不償失啊。”

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可從人民軍一方的嘴裏說出來,卻難免讓人感到怪異。陸近禮有些摸不著頭腦,便問道:“那貴方有什麼打算?要是想恢複從海外引進物資,那恐怕並非易事。”

華美公司現有的物資就已經能使人民軍增長不少實力了,可不能再任其從海外進口物資繼續為人民軍增添助力。